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股市:論白馬股暴雷

          今年以來重點關注的舜宇,持倉的騰訊、伊利相繼暴雷,業績不及預期,伴隨的是股價暴跌。舜宇、騰訊屬于長期高成長、高估值,而當業績不能兌現高成長,便帶來估值、業績的“雙殺”。高成長的股票往往對應高收益,然而也潛伏著高風險。伊利主要是17年白馬牛市漲幅太多,而業績增長緩慢,帶來的估值回調。接下來還是分析一下熟悉的伊利。

          媒體報告:伊利股份曾經是2017年的明星股,在去年5-7月三個月內迎來30次以上的密集投資調研。龍頭地位和消費升級的樂觀情緒,使其股價從16元猛漲至35元,總市值翻倍增長。但這一估值與業績增長并不匹配,去年伊利股份的凈利潤增速只保持個位數增長,500億市值蒸發也反映出市場期望的落空。一方面,老對手蒙牛正在持續追趕。蒙牛與伊利被稱為中國乳業雙雄,二者在液態奶、酸奶等多個領域正面競爭,還包括在奶源和營銷渠道上的爭奪。伊利雖然在國內乳業位居第一,但市場優勢地位并不明顯。在今年上半年,蒙牛的毛利率首次超過了伊利:蒙牛毛利率39.22%,伊利毛利率38.67%,蒙牛近5年的毛利率持續上升,伊利則停留在了兩年前的水平。

          事實上伊利已經蒸發了600多億市值,半年100多億的銷售費用,高達32%的銷售費用率,顯示出伊利對蒙牛,并沒有茅臺對五糧液一樣碾壓性的優勢。以貴州茅臺VS五糧液為例,2017年茅臺銷售費用29.86億,銷售費用率5.13%,2017年五糧液銷售費用36.25億,銷售費用率12%;五糧液付出了比茅臺更多的銷售費用,只獲得了茅臺三分之一的利潤。對于伊利的判斷還是過分樂觀了,龍頭的優勢并沒有如預期那么強勁, 在2017年從16到35的翻倍行情中,17年年報營收增長12%,凈利潤增長6%, 扣非凈增長17%,PE一度高達32倍; 而來到18年年中,凈利潤增幅更是只有3%;在這樣的基本面下, 一番殺跌也是合情合理。

          寫到這里不由得想起了之前巴菲特的一番訪談:

          巴菲特:總統對鋼鐵公司采取措施,這個事件對股市下跌或許有助推作用,但不是股市下跌的決定性因素。

          前幾年,股市一直大漲,但公司的盈利、股息都沒有同步上升。股市能脫離基本面往上漲,當然也能往下跌。

          問:有些股評師經常從股市表現,來判斷未來的情況,這次大跌預示著什么呢?您能講一下嗎?

          巴菲特:從歷史情況看,有時候股市預測得非常準,有時候股市預測得一點也不準。就拿過去四五年來說,股市節節攀升,按說應該預示著經濟欣欣向榮,結果經濟并沒有繁榮。與五年前相比,公司的盈利并未增加,股價漲幅卻超過了50%。我看這次下跌不是預示著什么,而是糾正之前錯誤的預測。

          問:您認為這次大跌的真正原因具體是什么?

          巴菲特:媒體紛紛報道股市大跌,當時肯定有些人是被迫清盤的。上周股市下跌了6%,有些人收到追加保證金通知,最后被強平。有些人的資金來源是不合規的銀行貸款,他們也被迫斬倉。結果引發踩踏現象,越跌越厲害。至于這波下跌完沒完,我就不知道了。

          股市能脫離基本面上漲,當然也能往下跌。如果你是在17年白馬牛市啟動之初以一個比較便宜的價格買入,比如說17元,那么現在你依然獲利42.47%,年復合收益率超過20%。如果你是在牛市后期,比如說以33買入,那么你已經虧損26.6%,并且還將面對可能的下跌。保守預計,2018凈利潤增長5%至63億,以63*20PE(伊利PE長期處于20~30之間)計算其估值為1260億,下跌空間14.34%;再以極端情況打8折計算,其估值1008億,下跌空間31.49%;而伊利的未來相信不止千億營收,百億利潤。30之上沒有遠見減倉或者賣出,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而在跌倒20附近殺跌,長期來看也不會是一個聰明的選擇。

          今年以來,伊利應該說是多災多難,從年報不及預期,董事長事件,到中報不及預期;一波接一波負面消息,使得股價搖搖欲墜,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然而回首過去十年,伊利依然是A股中給投資者帶來最高回報的公司,而現在伊利短期增速放緩,但是市場份額依然在提高,高端產品依然在暢銷,跟蒙牛的營收差距也在小幅擴大。至于消費降級,大家喝不起牛奶,純屬無稽之談,不見伊利、蒙牛營收仍然高歌猛進。

          當前大多數的白馬股都如伊利一樣,從略又泡沫跌倒一個合理的價格。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并不見得。當下最好的選擇可能還是慢慢熬,緩慢加倉。

          再好的公司也需要一個好價格。如果好公司、好價格依然遭到大幅下跌,那只能等待。

          投資理論上是很簡單的事情,好行業,好公司,好價格;然而實踐起來也很難。如何保持敏銳,洞察公司每一點基本面的變化,以及因為各種變化而累積形成的質變;如何動態評估公司價格與價值的關系,并調整持倉;如何應對市場大幅下跌中,持倉市值的大幅下跌,心態上的不舒服,都需要我們不斷去學習、進步。(作者:梧桐樹07)

          —————— 分享 ——————

          評論 8

          • 股道655 2018-09-02 22:30

            被炒高了就是白馬股。在高位套現后。跌下來叫價值回歸有意思[耶][耶]

          • 煉獄抉擇 2018-09-02 22:29

            明天千股跌停

          • 劍走偏鋒173xxxxxxx 2018-09-02 20:23

            狼來了,狼走了;虎來了,虎走了;恐龍來了,又走掉了;現在是地震了。。[捂臉][捂臉][捂臉][流淚][流淚][流淚]

          • 卓甚么14749911 2018-09-02 19:28

            一堆稻草包著一坨糞,稻草在陽光下閃著金光,

          • 用戶8817957546672 2018-09-02 19:18

            此巴菲特,非巴菲特 巴菲特真在中國,也可能賠的一塌糊涂

          • 游仞有余1 2018-09-02 18:29

            啥叫白馬股?就國家隊操縱市場的借口,這些票股價和成長性早已嚴重背離…別去接飛刀!

          • Peckerrrr 2018-09-02 17:53

            伊利現在依然是高估的,只有3%的業績增長對應的是23倍的市盈率,如果繼續維持這樣的業績表現,股價再折去7成才算是合理水平。

          • 手機用戶50990739792 2018-09-02 16:13

            必然結果,白馬股很多是成熟產業,已經過了成長期,沒有那高估值的,去年爆炒的報應!

          熱門股票

          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亚洲欧美婬色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