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個消息稱,德國支付巨頭Wirecard申請啟動破產程序。
這件事情是這樣的,在上周四,德國的“支付寶”Wirecard被曝信托賬戶中有19億歐元現金不見了,最終被確實虛假交易,數據造假;而后Wirecard前首席執行官被逮捕;僅僅過去了一周,德國支付巨頭Wirecard申請了破產。
為什么關注這件事情呢?
因為這件事情發生在德國,美國股市出了一個瑞幸,德國出了一個Wirecard,A股出了一個康美藥業,三家企業同樣是造假,但是結果形成鮮明對比。
美國上市的瑞幸咖啡等待退市;
德國的Wirecard一個星期內破產;
那康美藥業呢?康美好像還在A股;
有人說,企業造假最該重罰實控制人,因為造假是人為在操縱;而不應該處罰企業,因為處罰企業最終遭殃的是廣大的股民,并且還會拖累當地經濟,造成機構的損失,銀行的壞賬等等。
其實我不認同這個觀點,我認為除了對造假人員重罰以外,對企業及沒有履職的審計所同樣也要重罰,并且要以最嚴厲的方式,這樣處罰的震懾力遠比妥協帶來的益處要多的多。
當然,也有網友開玩笑說:之所以對企業網開一面,沒有用像美國式的更嚴格的監督和處罰方式,主要是我們A股上市公司瑕疵太多,如果深究,那么整個A股都惶惶終日,無法正常經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