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最值得期待的一次會議終于召開!
隨著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率先走出疫情沖擊,7 月政治局會議在部署疫情后經濟工作的同時,也給了市場一個研判下半年經濟和政策走向提供了一個窗口。
先說一下對股市的整體影響,那就是會議消息偏利好,而且是個全局性利好。接下來四維詳細說一下幾個大塊:
1、財政和貨幣政策
財政尚有“余糧”,強調落實是下半年積極財政工作重點。貨幣政策則是寬松平波緩進。貨幣寬松的大方向并未改變,但節奏上將有所趨緩以珍惜正常的貨幣空間,這也是應對不斷加大的外部不確定性環境下的穩妥之舉。
2、房地產:調控邊際收緊
此次會議繼續強調了“堅持房住不炒,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而在近期房價加速上漲的背景下,地產調控將以“遏制市場過熱”為重點。
3、“雙循環”戰略戰術
為了應對中國經濟增長中長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和“結構調整”問題,“雙循環”是戰略方向。
今年 5 月份以來多次提及的“雙循環”是應對中長期問題的戰略方向,而“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是“雙循環”的關鍵。
本次重磅會議對于“雙循環”戰略的實施還指出了戰術重點:消費升級、新基建、新型城鎮化、產業鏈、營商環境、對外開放。
這是國家經濟戰略大轉向的信號,也是區域命運抉擇的關鍵時刻,因為內循環將引發一次徹底的城市格局大洗牌。
下面四維重點說一下最近一直火熱的“內循環”,首先要強調的是:內循環不是閉關鎖國,而是“備份”中國。
先看上半年的成績單:
從排名我們發現:
1、西安增速笑傲江湖,人家身居內陸受疫情沖擊小不假,可你知不知道西安當年為引進三星,布局存儲器下了多大血本?
2、東莞企穩回升不是出口加工業的回春,而是深圳外溢,說明華為落子松山湖開始發揮積聚效應。
3、蘇州風頭壓倒上海,更說明打通內循環的重要性。今年上半年蘇州電子、機械、專業設備制造產值分別同比增長2.9%、4.9%、4.8%。而蘇州的生物醫藥產業,更是同比增長603%。
過去幾十年,沿海向內地全產業轉移的案例少得可憐。如果轉移沒有大規模出現,意味著“內循環”很難實現。
別說中高端產業,低端產業寧可去越南,都不來內地。
影響產業和企業轉移的,有8大要素: 普通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能源成本、資本供給、制度成本、產業鏈和物流成本、高級智力資源、稅收。
內地城市除了普通勞動力這1項外,其余7項都不占優。甚至連廉價土地,沿海也不缺,比如深圳貴了,還可以去東莞。
從重慶采取集群招商【不只要引進代工廠,同時把上游供應鏈全部整合過來】到武漢進軍集成電路制造領域,成立了長江存儲,迎來NAND FLASH存儲器基地落戶,再到合肥用同樣的方法,培育起多個新興產業鏈,成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與合肥分享這個頭銜的,只有北京、上海、深圳。
說明先進產業鏈的引進與培育,不僅是城市競爭的需要,更是內循環的需求。
過去外循環的模型下,海運包打天下,沿海掌管一切。現在轉向內循環,物流交通不能不暢。這就凸顯出了新基建的重要性。
每一個戰略概念環環相扣,不是倉促應對,而是經過深思熟慮。
一個國家的繁榮,離不開這個國家頭部城市的繁榮。雖然中國頭部區域很穩定,但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要求中國的城市布局加入更多的戰略考量。
新一輪城市大洗牌的序幕才剛剛開始。
以上內容由北京中和應泰財務顧問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劉曉梅(證書編號A0150618080001)搜集整理,個股僅做案例解說,不構成買賣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評論 1
山野遺英 2020-07-31 10:03
歷史又賦予了人民再次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