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開始創業板走勢明顯變弱,上證指數開始轉強,從有色到化工,軍工,建筑材料,裝飾裝修,家用電器啟動拉升上漲,可以看到市場已經從避險轉為了周期,看好經濟復蘇帶來的機會,中國是當前率先復蘇的國家,并且數據不斷轉好,帶動了相關的周期產業發力,而他們過去低估值也是市場青睞的關鍵所在,相反醫藥,消費,科技出現了分歧,特別是醫藥股,初期漲勢較大的后續基本不怎么上漲,而沒有怎么上漲的過去兩周進行了補漲,然后開始調整,有些沒有上漲到位的現在也出現了補漲,說明在市場沒有出現方向抉擇的時候,只要基本面沒有問題,個股都能回歸正常,并走完上漲周期。
市場現在已經又從成長股轉為價值股的路線,未來確定性增長的公司,估值都很高,并不是很合理,他們上漲得到了壓制,開始陷入震蕩。而那些處在低位還沒有啟動,并具有一定價值的公司,慢慢得到市場青睞,雖然增長不是很快,主要依靠分紅預期。而有些在合理價值位置上,一些情緒題材也刺激了股價的飆升,比如軍工,到今天軍工行業又完成了上漲周期,基本處在高估的階段,截止到現在可能低估的行業處在是一些預期緩慢增長的行業,另外就是半年內增長看不清晰的公司,但競爭力還是不錯的企業,其實從上周都出現了逆勢反彈上漲。這個主要是宏觀預期改善帶來的機會,希望投資者能夠很好的切換發展主線。
關于中美問題,從貿易到金融,到科技,現在到了媒體,大選之前不會有什么消停的可能性,為了選票啥都干得出來,我們認為這種情況的可持續性需要觀察,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決定的,首先中國內在需求很大,具有龐大的市場進行科技創新,并且發展動力依然存在。結合我們在制造業上的優勢,產業鏈穩定,一時半會沖擊不大,相反在疫情期間對全球做出了貢獻。至于科技行業帶來的沖擊,我們很清晰,就是不惜一切代價自主發展,北斗系統歷時十幾年終于取得了突破,這樣未來就不會受制于人,在現代沖突中也能保護好自己,增強了競爭力。很多產業都是這樣突破的,只要我們保持開放思路,那么都不是問題,未來通過內在需求倒逼改革和釋放教育潛力,中國未來路越發強勁,不需要擔心。除非我們自己犯戰略性錯誤。
說說股市中出現了股東減持行為,當股價上漲一段時間后,通常會出現管理人員,股東釋放減持的行為,這個其實大家不用擔心,很多減持的股票反而后續走的更好,特別是那種過去壓制股票上漲的減持。被動減持也是利好,公司基本面越來越好的情況下,減持更多是一種對過去歷史問題解決,將一些被動減持資金處理后,隱患也就解除了。另外就是主動減持,有些很清楚公司不斷轉好,未來股價會繼續表現不錯,所以提前釋放減持,要不很難減持。綜合看股東是否減持和股價最終長期表現相關性不大。更多還是要看企業所處在的階段,環境,減持背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