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晚,華新水泥發布公告:因公司正在籌劃公司境內上市外資股轉換上市地以介紹方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及掛牌交易之重大事項,鑒于該事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公司股票自8月20日至8月21日停牌兩個交易日。華新水泥始創于1907年,被譽為中國水泥工業的搖籃。經歷百年發展,華新水泥從一家單純從事水泥生產的企業發展成為集水泥、混凝土、骨料、環保處置、裝備制造及EPC工程、高新建材等業務的全球化建材集團,在全國十余個省市及海外擁有200余家分子公司。華新水泥的海外股東背景強大。1999年公司與全球最大的水泥制造商之一的瑞士Holcim集團結為戰略伙伴關系。隨后,Holcim集團通過定向增持A股,成為華新水泥的第一大股東。2015年,全球兩大水泥巨頭拉法基(Lafarge)和豪瑞(Holcim)完成合并,同年拉豪中國—華新水泥實施全面整合,拉法基豪瑞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截至2019年9月,拉法基豪瑞合計持股41.84%。數據顯示:從2020年上市公司近期公布的各水泥企業高管薪資以及員工薪資支出總額來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都有所增長,百萬年薪上市高管達88位,截止2020年07月13日上市公司公開數據顯示,李葉青年薪酬為552.93萬元/年,為水泥上市公司公開數據中年薪最高的一位。
而就在8月12日,華新水泥又披露2020-2022年核心員工持股計劃(草案),該計劃的持有人為公司董事(不含獨立董事與非全職在公司工作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高管團隊中的助理副總裁/高級總監、職能部門負責人、事業部管理層人員、分子公司(工廠)管理層人員、其他對公司業績有重要影響的核心技術和業務員工。
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可根據員工變動情況、考核情況,對參與該計劃的員工名單和分配比例進行調整。該計劃包括A計劃和B計劃兩部分,A計劃是與公司年度業績考核掛鉤的長期激勵計劃,B計劃是與公司“里程碑”業績考核掛鉤的長期激勵計劃。該計劃總資金規模不超過6.1億元人民幣。
其中A計劃首次授予在2020年實施(授予批次A-0),持有人不超過700人,其中,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員工為18人,分別為董事/總裁李葉青、董事/副總裁劉鳳山、監事會主席彭清宇、監事張林、監事付國華、監事余友生、監事楊小兵、董事會秘書王錫明、財務總監孔玲玲、副總裁陳兵、副總裁杜平、副總裁柯友良、副總裁劉云霞、副總裁梅向福、副總裁熊光煒、副總裁袁德足、副總裁楊宏兵、副總裁徐鋼。
對于華新水泥,還長期存在一個爭議,那就是百年華新現在究竟是誰的華新?
自2015年,由于拉法基(Lafarge)和豪瑞(Holcim)合并,同年對中國—華新水泥實施全面整合,拉法基豪瑞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不知為何,華新好像對自己目前的身份也遮遮掩掩,欲說還休。即便在《不忘初心 實業報國 ——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新水泥發展掠影》這樣的“企業史記”中,華新對LafargeHolcim為其第一大股東的事實,以及這個事實形成的過程都只字不提。
但也有觀點認為,華新水泥當然是中國品牌。就在不久前,由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主辦的第十七屆“世界品牌大會”于日前在北京舉行會上,華新水泥以598.75億元的品牌價值再度上榜。較去年上漲了42.46億元,華新水泥實現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的七度蟬聯。
另一個問題:誰是華新水泥現有結構的最大受益者?
首當其沖的自然是Holcim。特別是2015年7月Holcim與法國水泥巨頭Lafarge完成合并后,從投資收益看,華新水泥2017年-2019年的含稅分紅方案分別為:10派2.8元;10轉4股派11.5元;10派12.1元(6月3日股東大會審議)。僅僅分紅擴股一項,大股東就已經賺得盆滿缽滿。
此外,大智慧系統顯示,公司董事、總裁李葉青的薪酬位居湖北上市公司前三位;公司9位高管年薪超過200萬元。而湖北省內另一家上市公司葛洲壩同處水泥板塊,綜合業務規模更是遠超華新水泥,但是該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薪酬僅為915700元和870400元。如果華新水泥依然是國資說了算,這些高管的收入應該不會高過葛洲壩的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