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藥店受益于醫藥政策的改革、行業發展趨勢以及老齡化經濟,占據著未來成長的優質賽道,上市公司四大天王——大參林,一心堂,老百姓,益豐藥房業績確定性高,板塊估值性價比突出,我個人關注并持有!
1. 零售藥品市場持續擴容
近年來,受益于處方外流,及帶量采購等政策驅動制藥工業企業重點布局OTC端,我國零售藥店市場規模整體持續擴大,增長較為穩定。
中國零售藥店藥品銷售額由2268億元增長到4196億元,平均年復合增速為9.2%。隨著處方外流逐漸增加,零售渠道在藥品銷售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我國藥品零售行業集中度尚不高,不過行業格局逐漸顯現,行業壁壘進一步提高。
處方外流成為長期趨勢,或帶來千億市場增長空間。
我國2019年公立醫院藥品市場規模為11951億元(+3.6%),以2019年為基數,假設2020-2025年保持2%左右的增速,以此假設為基礎,每1%的處方外流將帶來百億加量級的市場空間。
2. 馬太效應——連鎖店龍頭集中度
中國連鎖藥店行業規模在銷售終端中占比較低,競爭格局分散,連鎖化率遠低于海外發達國家。
根據四大藥房上市企業財務報表統計,以及公開資料,我國的數據如下:
截止2019年底,持有《藥品經營許可證》54.4萬家,零售連鎖企業6701家,零售連鎖企業門店29.0萬家,零售藥店23.4萬家。全國藥店的連鎖率由2018年的52.15%提升至55.34,提升3.19%
中國零售藥店銷售金額2019年約為4200億。
上市四大藥房的集中度:CR4:門店數量4.19%;銷售金額10.37%
與美日差距較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醫療體制與醫療系統信息化不同造成的。
未來,隨著我國醫改和處方外流政策逐步推行,我國零售藥店可借鑒日本藥店的發展路徑,以著力打造專業藥房為依托,完善并優化處方藥、非處方藥及非藥品的銷售結構,拓寬銷售品類,通過藥品與非藥品結合銷售的方式吸引更多客源,實現銷售規模和市占率的進一步提升。
短中期看,疫情和行政監管雙壓之下,單體藥店、小規模的區域連鎖藥店經營愈發艱難,已經登陸資本市場的連鎖藥房上市公司,將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進行跨區域布局,仍繼續處于“自建+并購”跑馬圈地的快速成長階段。
長期看,未來5-10年,隨著中國連鎖藥店龍頭份額提升,龍頭企業將逐漸向增值服務、精益管理要利潤。
此外,線上+線下等經營業態將更加豐富,5G、大數據、人工智能、新零售等新技術、新手段有望賦能龍頭跨越發展。
后續會針對以上提到公司分別展開討論......
評論 1
倫敦北街 2020-09-14 19:57
這么高的市盈率,像是賣方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