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除“指標銷售”后公司在兩個季度里虧損3.9億美元。”
作者:寧泊為
編輯:tuya
出品:財經涂鴉
上周,特斯拉(TSLA.US)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實現了第五個季度的連續盈利。不出所料,市場最初的反應是高度積極的。隨著又一個季度的盈利,市場中不少觀點認為特斯拉可能很快就會被納入標準普爾500指數,一切都似乎朝著好的方向前進著。
然而,仔細研究財報會發現,特斯拉的前景可能并不如財報上展示的那樣“一帆風順”。
繁榮背后的假象
特斯拉三季度盈利3.31億美元中包含了3.97億美元的監管信用銷售,真正銷售新能源汽車所帶來的是6600萬美元的凈虧損。
這意味著特斯拉仍然無法僅靠“賣車”賺錢,真正支撐表面這場“連續盈利”的是所謂的“監管信用銷售”——簡單理解就是,在美國許多州都要求廠商生產清潔能源汽車,如果無法達標,可以從其他車廠購買這樣的“指標”,而特斯拉就是賣指標的那方。
不得不說“賣指標”確實在短期內對整個特斯拉的盈利表現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但作為一家新能源汽車制造公司,這明顯不是一個長期的策略。
早在財報發布前,不少分析師便已經對特斯拉能否連續盈利持懷疑態度。背后的原因很多,包括持續降價銷售、凈庫存銷量不足、全球經濟掙扎、歐洲市場受挫等等。但是三季度財報的表現乍一看卻像是特斯拉又一次“打臉”了華爾街。
87億美元的營收,以相當大的幅度超過了市場一致82億美元的營收預期。如果我們僅僅是以報告指導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來衡量,可能得出的結論是,特斯拉已經轉危為安,成為了全球首家可持續盈利的公司。
但正如我所說,事實上卻是因為美國市場政策的刺激,提供了強大的“指標銷售可能”,才導致了“華麗”的結果。這與上一季度的情況極其類似,當時特斯拉就為了確保那1.04億美元的利潤,售出了整整4.28億美元的“指標”。
因此,如果我們剔除這些“指標銷售”,特斯拉在兩個季度里已經虧損了3.9億美元。
顯然,特斯拉的首席財務官Zachary Kirkhorn再次食言,因為在7月份的分析師會議上,他對著我們所有人說要“大幅減少指標銷售收入”,如今看來在運營利潤仍舊十分疲軟的情況下,迫不得已還是“選擇性的忘掉了過去”。
資產負債表中沒有「彩蛋」
當我們查看資產負債表時,發現現金余額上升到了145億美元的新高,主要是由50億美元的股票出售所推動。雖然特斯拉確實產生了不到14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產量的激增,應付賬款和應計負債增加了14.6億美元。
“我們有能力在今年生產和交付50萬輛汽車。雖然實現這一目標變得更加困難了一些,但2020年交付50萬輛汽車仍然是我們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主要取決于Model Y和上海產量的季度同比增長,以及在更高產量水平上進一步提高物流和交付效率。”
管理層在電話會議上期望傳遞信心的信號很明確,并與第二季度類似,再次表示有充足的現金流確保運營。
總的來說,這是一份沒有過多重大信息的財報,因此,整體股價并沒有在這幾天里有很大的反饋。不過,這樣的“平靜”在我們看來更像是一種訊號,市場在等待著什么?
納入指數是四季度最被期待的事
特斯拉的股價曾在夏季飆升,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人們對它將被納入標普500指數的預期越來越高。
根據條例,企業必須連續四個季度凈收入為正才能被考慮納入指數。人們普遍認為,納入指數會是一種“催化劑”,因此,在7月份公布了連續第四個季度盈利后,市場對特斯拉加入標普行列的前景充滿熱情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幸的是,這些“期望”被標普500委員會在9月的再平衡會議上“打破”。
“標準普爾500指數委員會決定暫時不將特斯拉納入指數是一個勇敢的舉動,它代表著來自一個集體的堅定觀點,即特斯拉的價值被嚴重高估,而且所處的基本面比其超大市值所顯示的更不穩定。”
目前,特斯拉已經連續第五個季度實現盈利,再次納入的可能性又令市場“期待”了起來。
華爾街的分析師認為,這可能會在短期內起到支撐股價的作用。但距離上次導致標準普爾500指數委員會回絕的財務現實基本沒有改變。特斯拉的核心業務仍未盈利,監管信用市場也明顯不是可以依賴的策略,我認為特斯拉在較短時間內跌出指數的風險可能會導致委員會再次回絕。
將任何股票納入指數都需要一些必要的再平衡考慮,這意味著委員會必須考慮特斯拉的歷史波動性和盈利質量。像特斯拉這樣規模的公司可能會對指數產生嚴重的破壞性,進而對無數與標普500指數掛鉤的被動資金造成波及,這涉及數萬億美元的規模,我相信委員會不得不慎重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