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彼得·林奇:如何投資10倍股

          經常有人質疑,如果巴菲特在A股炒股票,會輸的連褲衩都不剩。

          這種懷疑自然是妄言,巴菲特之所以成為股神,有美國大牛市做支撐,但即便他活在永遠是3000點的A股,依然會是一個出色的投資者。

          大家好,這里是朋克金融的抄作業頻道,今天我們打算出國抄作業,抄抄那些美股大師的作業,這些大師雖然沒有買A股,但他們的很多理念,其實正深刻影響著A股的投資者。不過,這一期我們先不抄巴菲特,我們抄一個更接地氣的彼得·林奇。

          林奇是一個很中國的音譯名,在百度搜索林奇,比彼得·林奇還靠前的是游族的CEO和一個股票大V。

          林奇的投資理念,跟他的名字一樣接地氣。巴菲特說話很喜歡打比喻,有時很生動,但有時也能把人繞暈。索羅斯就不用說了,他的《金融煉金術》我買還是3年前的雙十一買的,至今還沒打開第一頁。知乎還有"怎樣看懂《金融煉金術》"這樣的問題,看起來能看懂金融煉金術的人,一定也能看懂諾蘭的《信條》。

          但林奇就不一樣了,即便你是一個初學者,也能看懂林奇的書。因為林奇教你的是怎樣在逛街時候發現投資機會這樣生活化的投資指南。今天這期視頻,就來跟大家辯一辯彼得·林奇的投資理念。

          林奇其人

          在海外,高爾夫球童似乎是通往投資大師的必經之路,巴菲特做過,達里奧做過,彼得·林奇也做過。

          正是在做球童的那段時間,林奇認識了富達麥哲倫基金的經理喬治·沙利文,也對股票投資有了最初的感覺,是的,股票是投資,并不是大眾輿論所指向的賭博。

          林奇在大學讀完歷史和哲學之后開始去富達上班,在做了十年苦逼的研究員之后成為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那時林奇33歲。

          林奇的運氣不錯,在他剛剛執掌麥哲倫的1977年,美股正從十年震蕩市中走出來,在他13年從業生涯中,雖然也經歷過1987年的恐怖股災,但總體上,這是一輪大牛市,林奇趕上了好時候。

          圖:林奇麥哲倫基金業績

          這十三年里,標普漲了6倍,林奇的麥哲倫基金漲了26倍。

          圖:麥哲倫基金和標普、羅素對比

          再來看看歷年對比,十三年里,麥哲倫只有三年跑輸標普500,一年跑輸羅素2000,這個業績是非常驚人的。

          但在巨大的成功面前,彼得林奇選擇了激流勇退,退休的決定來源于他46歲生日時的一瞬,當時他突然想到了46歲離開人世的父親,然后意識到自己最終也會死去,于是選擇了退休,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家人。

          在此之前,林奇是一個極端勤奮的人,他常年沉浸在工作之中,每年訪問200家以上的公司,閱讀700份年報。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已經開始把Freddie Mac(房迪美)、Sallie Mae(沙利美)、Fannie Mae(房利美)這些公司股票簡稱和家里孩子的名字混在一起時,他能記得住2000只股票代碼卻記不住家里幾個孩子的生日。

          退休之后林奇也沒閑著,除了自己做做投資就是寫書,因為他的書太出名,以至于很多人懷疑他只是一個寫書吹牛的大V,就像絕大多數寫書人一樣。

          林奇的理念

          林奇的投資理念,本質上也是價值投資,不過和巴菲特集中持股不同,林奇投資的公司達上百家,跟巴菲特投資大藍籌不同,他更偏愛冷門的成長股。

          為了跟蹤他所投資的上百家公司,林奇無時不刻都在調研,和老婆逛街的時候他在調研服裝公司,和家人度假的時候他也會趁機調研一下當地的一家上市公司,因為太過于辛勞,林奇早早就是一頭白發,當然這頭白發讓他看起來更加睿智。

          這么一比,巴菲特那種集中的投資方式確實是更有持久性的,林奇在47歲就退休了,但巴菲特99%的錢都是在50歲以后賺到的。

          前段時間東吳出的一份A股十倍股群像的研報成了網紅報告。其實,十倍股也是林奇考察自己的終極KPI。

          他之所以愿意去調研小公司,就是為了發掘其中的十倍股機會。他曾經說,如果你曾經持有過一只10倍股,你就知道10倍的投資回報有多么誘人。是的,我并沒有經歷過10倍股,我離十倍股最近的一次是去年的蔚來,當時1美元附近買過,如果拿到現在,已經是20倍了,當然,我并沒有拿到現在,我賺了20%就走了。

          如何投資10倍股?林奇的很多投資理念,看起來也是老生常談,比如投資你了解的,從身邊發現投資機會,做好功課,然后堅定持有。

          可能是因為林奇引用的例子非常生動,我當時在看這些理念的時候還是受到一些啟發的。

          比如他說去逛街,看到玩具反斗城里孩子們玩得樂不思蜀,就開始研究玩具反斗城,看到老婆愛逛Gap,就看到了Gap的機會,看到麥當勞在海外迅速擴張,也開始瘋狂調研麥當勞。

          當然,街道上的機會,永遠只是冰山一腳,你想看清他,必須要讓自己沉到水下去。林奇在書中輕松的語調有時會讓人誤解投資很容易,其實并不是,深入研究從來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另外股市和公司成長也從來不是絕對的正相關關系。

          其實,林奇對初學者的建議是這樣的:

          1. 投資股市前,需要有一套房子,這個建議已經勸退了90%的投資者。

          2. 如果你認為自己不能戰勝市場,那么買基金,這個建議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實踐。

          如果這兩句話依然無法把你勸退,那么,花時間研究你的股票,就像你買房子前研究得那么深。

          也有一些投資建議,雖然有趣,但實用性其實并不高。

          比如說,林奇建議投資者買那些公司名字無聊,業務無聊甚至令人厭惡的公司,買那些機構不調研分析市師跟蹤的公司,這些建議看起來很符合過去二十多年的A股,但隨著A股越來越機構化,很多小票都被邊緣化,如果你沒有足夠的信息優勢,沒必要再去撿這些很難看懂的煙蒂,因為你沒有林奇那種調研能力,更沒有林奇那么勤奮。

          如果林奇在A股投資,應該也不會錯過茅臺、海天、絕味、騰訊這種身邊的機會,他可能也會去香港抄底估值的小票,但香港市場的變態可能會讓他不適應。

          三季報剛剛披露完畢,如果林奇在A股,這段時間也正是他最忙碌的時候,因為有無數份財報等著他看。

          —————— 分享 ——————

          熱門股票

          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亚洲欧美婬色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