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頭條熱榜中,下周中國黃金等11只新股發行申購引起了市場熱議,注冊制下的股市,新股申購越來越多,市場擴容下,未來市場的投資趨勢如何演變?
下周11只新股發行申購,市場在擴容,而同時在1月底也有32家公司精選層的戰略配售股面臨解禁,而下周到解禁期限的也有16家,市場一邊是新股申購擴容,一邊是限售股解禁,總體來看,新股發行申購在注冊制下穩定增長,而解禁股數量處于環比下降,市場整體來說還處于一個良性發展周期。
下周中國黃金等11只新股發行申購背后,我們簡單解讀下未來市場流動性和投資方向變化:
首先,新股發行申購增長是注冊制下的市場擴容,也會帶來市場增量投資機會
從A股和美股走勢來看,A股在疫情階段相對抗跌,而且在復工復產階段,沒有快速上漲,而是配合實體消費復蘇,階段性上漲,走得慢但穩定,而美股卻在第一季度四次熔斷后,第二季度就迎來大反彈,但實體經濟和服務卻陷入低谷和衰退,資產價格泡沫明顯,而不是真實的經濟和消費復蘇。
而A股則是基于經濟和消費階段性復蘇和恢復高增長帶來的穩步上漲,這種階段性上漲行情,基于中國經濟基本面和內循環消費,也吸引了海外投資者和資金對于人民幣資產標的的追捧,希望從中國A股和港股等資本市場中,跟上經濟和消費復蘇帶來的資本回報。
在中國成為全球經濟引擎之后,股市的注冊制改革也讓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并且逐步融入國際市場,新股發行增加,市場不斷擴容,激活了資本市場,同時也帶來增量投資機會,并且通過退市制度淘汰多余的垃圾股,市場投資價值大幅提升。
其次,當下市場流動性充足且穩定,資金抱團輪動行情明顯
我們從市場走勢來看,A股市場不斷擴容,新股穩定增加,更好地發揮了直接融資作用,央行也階段性的通過各種逆回購讓流動性保持穩定且充裕,下周除了11只新股發行。還有6140億元逆回購和2405億元TMLF到期,保持市場流動性穩定充裕而又不過度放水。
市場的流動性擴張,從疫情階段開始,信貸市場金融機構就通過融資解決中小企業現金流周轉問題,而復工復產之后,流動性釋放也明顯增加,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維持穩定經營,而在流動性刺激和消費復蘇下,我們的經濟也恢復正增長,并且到三四季度增速加大,市場流動性擴張也到了一個反饋和兌現效果階段,流動性開始進入維穩期,根據市場反饋保留緩沖空間,來為2021年經濟和消費持續增長的流動性刺激做準備。
過去一年金融機構給實體經營讓利1.5萬億,流動性也是階段性擴張的模式,而不是盲目放水,央行的樂于保持流動性市場的穩定和充裕。
這種市場資金流動性充裕也表現在了股市投資中,指數階段性上漲,而后資金也在抱團投資主題熱點板塊,帶來資金輪動抱團投資行情,市場流動性在不同板塊,不同市場之間切換,抱團行情明顯比如近期跨市場行情,南下資金2000億進入港股,抱團投資低估優質港股核心資產,之前則是抱團資金投資A股消費主題等熱點板塊,出現A股市場輪動行情。
最后,市場擴容下,指數行情明顯,個股分化。
面對今年A股和港股市場的開門紅行情,我們也可以看出是指數階段性上漲,熱點板塊個股呈現輪動上漲和跨市場上漲行情。
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參與A股還是港股市場投資,個股都是大多數下跌,少數核心板塊股票上漲的行情,直接投資個股相對風險大,而選擇參與指數基金投資,間接參與股市階段性慢牛行情,反而能夠時間換空間,換來低風險的周期回報比如近期港股的南下資金炒作行情,多支港股ETF漲停,其實大多數投資者都是參與港股ETF基金投資,而不是直接參與個股投資。
如果一定要參與個股投資,要緊跟熱點板塊,按照資金抱團的節奏和資產跨板塊和跨市場的輪動規律,去把握階段性個股行情,以及把握優質新股機會,盡量不參與市場熱點低,長期缺乏上漲動力的盤整股。
對于保守型投資者,看好未來宏觀方向的慢牛行情的,選擇通過指數基金長期定投,把握未來指數階段性上漲的高周期回報,則是安全且長期能跑贏通脹的理財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