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表明自己的立場:未持有泰永長征,但希望它能走高走強帶動手中票成功套利。
再從資金、情緒、空間方面說說自己的見解,力求客觀公正。
資 金
1、2017年下半年到年末期間上證至少還能維持1400億-到3000億區間的交易額,現在交易量萎縮在1000億上下,根本不足以組織火力高舉高打
2、成交回報來看,游資也買入的比較少,更像是干一票就走的意思,與去年同期動輒上千萬相比,興趣明顯不足
3、從整個龍虎榜的數據看,近期游資大佬們出手次數少、金額小且分散
情 緒
1、在去年年初莊股橫行、周期藍籌新高的標高下,接著又迎來了5G、芯片、新能源等科技題材股反復表現,再到去年年末天然氣漲價,緊接著今年年初的獨角獸、泛科技、毛衣戰、送轉填權、醫藥、油氣等,次新摻雜著題材一直表現不錯。直到今年6月末(新銳科技7D7B),次新就一直停留在5板高度下,差不多半年的斷檔。
2、大V吹出來的熱度還不足以突破5板的魔咒,以及前面4板后次日被埋的陰霾
3、周五次新的走強并不像主動進攻主導的,更像情緒和高度標桿(通產麗星、華控賽格)走弱后的無奈選擇
空 間
1、次新5板魔咒就不說了
2、華為長公主事件引發的題材感覺不是特別硬,不過董秘在互動中的回答還是很給力的,好比想睡覺就有人遞來了枕頭
3、周五電氣設備、華為屬性的相關助攻也出現了不同幅度的回落,不知道還有什么屬性沒有被挖掘出來
周末在家重溫了胖嬸、茶姐、刺客等相關大佬的帖子,有點自己的思考和疑問。
1、要想在這個市場成活下去,除了盤后的辛苦努力準備,還是需要自己獨立思考、分析、總結形成自己的系統,再根據不同時期的市場反饋及時果斷作出自己認為準確的應對。
2、面對動輒15%+的大面(這個回撤是相當嚴重的),是不是一定要去打板不可?還是根據市場不同時期的反饋,及時作出調整。連板效應好時去打板,爭取利潤最大化;低迷期多做安全邊際高的操作,保證穩且有小利。
像最近兩周,雖然行情低迷,但是圍繞熱點做低吸和半路,盈虧比更高
3、關于重倉和分倉的問題,我前前后后思考過很久也做過很多相關實驗操作。效果一直不太理想。
分倉:長期跟蹤過利大(利弗莫爾2018)和刀哥(keno),他們倉控做的非常好,但是他們是千萬以上的大資金,可以忽略時間成本,能夠抗住壓力。對于小資金來說,分倉后,正負收益抵消,不太容易覆蓋生活成本,更不用說資金做大了。
重倉:刺客是小資金重倉做大的,比較有參考性。但對于市場、題材敏感性,選股準確性及執行力度等各方面的要求極高。
最近對自己的操作進行了簡化,買入前多了一些思考,少了一些沖動,希望有個好結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大家閱讀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想要知道更其他個股點評留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