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財訊 陳文莉
一紙訴狀,首創集團卷入了上海電氣子公司的交易漩渦之中。
5月30日,上海電氣突發重大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持股40%的控股子公司上海電氣通訊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電氣子公司”)應收賬款普遍預期。
極端情況下,最終可能對公司的歸母凈利潤造成83億元的損失。
緊隨而來的,是上海電氣發布的一則“關于子公司重大訴訟”的公告。
訴訟公告中顯示,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間,上海電氣子公司與首創貿易簽署了《產品購銷合同》,首創貿易向上海電氣子公司購買通信產品,合同金額合計130,930.01萬元。上海電氣子公司按約履行了合同義務,至起訴日首創貿易于上述合同項下尚欠付貨款119,301.71萬元,上海電氣子公司依法提起訴訟。
據悉,上海電氣子公司采取的銷售模式是由客戶預先支付10%的預付款,其余款項在訂單完成和交付后按約定分期支付。
這也即意味著,兩年間,首創貿易可能僅支付了10%的預付款給上海電氣子公司,后續沒有再支付任何貨款。
值得注意的是,風財訊發現,雖然首創集團的整體盈利能力有所下滑,但仍有余力支付上述貨款。
業內人士表示,這次違約,可能是第三方(例如欠款方的下游采購方)違約所造成的連鎖反應。
增收不增利 負債持續攀升
公開資料顯示,首創集團注冊資本33億元,由北京市人民政府100%控股。有環保產業、房地產、基礎設施和金融服務四大核心主業,擁有首創置業、首創股份、首創環境、首創鉅大4 家上市公司和首創大氣1 家新三板掛牌企業。
首創貿易則是首創集團設立的貿易分公司,其經營范圍主要是銷售礦產品、煤炭、汽車、機械設備、金屬材料、化工產品、建筑材料等。
2020年財報數據顯示,首創集團實現全年總營收527.01億元,同比增長11.05%;歸母凈利潤18.50億元,同比下滑27.90%;ROE為13.44%,較2019年同比下降近7個百分點;凈利率7.73%,同比下降約3個百分點。均是自2017年來,首次出現下滑。
2021年一季度首創盈利能力更是明顯弱化。
財報顯示,一季度實現總營收107.85億元,同比增長30.05%。然而,歸母凈利潤卻虧損1.71億元,同比大跌279.90%。
顯然,首創集團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同時,首創集團的債務也在持續增加。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其負債增加至3152.56億元。
5月26日,上交所消息,首創集團成功發行了2021年公司債券(第一期)(面向專業投資者),發行規模為人民幣25億元,票面利率為3.53%,發行期限為3年。
據悉,本期公司債券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擬全部用于償還發行人有息債務。
風財訊發現,雖然首創集團增收不增利,且債務不斷增加,甚至開始“借新還舊”,但其賬面資金一直都還算是小有富余。
賬面資金稍顯富余 通訊貿易疑存貓膩
風財訊注意到,就貿易合同簽訂當年而言,首創集團便有能力支付貨款。
2019年財報顯示,首創集團當年的貨幣資金共計418.28億元,而同期的短期負債為342.56億元,即使扣除40.32億的受限資金,償還短期負債之后,賬上仍有35.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財報顯示,首創集團的短期債務為546.73億元,貨幣資金582.12億元,刨除受限資金30.99億元,仍有4.4億元的剩余資金。
這也就意味著,彼時首創集團是完全有能力支付給上海電氣子公司全部貨款的(或者是分期支付全部貨款)。
同時,風財訊注意到,近兩年,首創集團的信用評級始終較為穩定,且尚無違約跡象。
穆迪自2016年以來始終維持“Baa3”的長期外幣評級,標普同樣在2016年以來始終維持其“BBB-”的長期外幣評級,惠譽則維持“BBB”的長期外幣評級,東方金誠始終維持其“AAA”級評級。
同時,其銀行借款尚有29筆,且其借款期限大都為3-5年的中長期借款。
資信狀況良好,賬上資金小有富余,且2019-2020年仍處于盈利的情況下,長期賒欠供應商貨款,本就是一件不合常理的事情。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可能是第三方(例如欠款方的下游采購方)違約所造成的連鎖反應。一般這種情況下,一旦第三方出現重大違約,繼而就會造成欠款方拒絕繼續履行原買賣合同項下的給付義務。
據悉,除了首創之外,富申實業、南京長江的資信狀況也均良好,且在公開市場上尚無違約記錄,但卻都紛紛選擇長期賒欠上海電氣子公司的貨款。
事出反常必有妖,這其中緣由具體為何,風財訊將持續跟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