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其中,《意見》指出,支持深圳建設5G、人工智能、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實驗室等重大創新載體。
由于人工智能突然被"點名",8月19日,人工智能板塊集體拉升,賽為智能、匯納科技、金證股份等相關個股紛紛漲停。在科技進步和政策支持的雙重提振下,人工智能有望進入爆發期,相關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636.7億美元,同比增長17.7%。同時,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并未受到經濟下行壓力的明顯影響,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長,整體市場規模達到383.8億元,同比增長27.6%。
從現狀來看,人工智能技術在互聯網、金融和安防等領域的應用較廣。從行業結構分布來看,互聯網仍然是收入占比最大的行業市場,2018年的收入占比達到19.1%。2018年安防行業專注于AI應用落地,更為務實,增速高于市場平均水平,占比與金融相當。
隨著人工智能市場應用不斷深化,人工智能與傳統產業的應用結合需求持續升溫。預計未來三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的規模仍將保持30%左右的增長速度,到2021年將達到818.7億元。
同時,未來三年,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行業結構的分布基本保持不變,預計人工智能技術在互聯網、金融和安防領域依然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比。根據預測,到2021年,人工智能在互聯網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61.1億元,占比為19.68%,在金融領域的市場應用規模將達到155.66億元,占比為19.01%,在智能安防領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23.61億元,占比為15.10%。
政策支持不斷加碼
從2017 年開始,人工智能連續三年進入政府工作報告,而 2019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僅繼續大力推進人工智能發展,更是首次提出"智能+"的概念,充分體現出國家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將人工智能視為國家戰略中重要的基礎設施,并推動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加速經濟結構升級。可以說,我國對于人工智能的重視程度非常高,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
具體到實施層面,目前關于人工智能的政策體現出涵蓋面廣、全面發展的特點,既重視產業落地,又積極推進補短板。例如,在2017 年7 月份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既提出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層面的具體目標,2030 年人工智能的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 萬億元,又明確了針對我國的人工智能基礎研究、芯片等短板, 提出設立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重點攻關。
同時,全國各地也開始積極重點部署人工智能產業,截至2019年6底,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安徽、吉林、貴州等20個省市已經出臺了關于人工智能的專項政策,計劃從資金、稅收、科技創新等方面保障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快速發展。預計未來,全國各地會出臺更多的從實際出發、從企業需求出發的人工智能相關政策。
另外,互聯網巨頭公司如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都已經全力投入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和應用。眾多科技巨頭開始展開關于人工智能生態鏈的對弈,在戰略層面利用人工智能將傳統行業生態進行整合優化。
投資機會:
從宏觀視角來看,人工智能產業鏈可以分為上中下游。其中,上游以AI芯片、計算機語言、算法架構等研發為主;中游以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等應用算法研發為主;下游以AI技術集成與應用開發為主。目前,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大部分集中在下游,上游和中游的企業占比相對較小。從技術類型分布來看,涉及機器學習、大數據、云計算和機器人技術的公司比較多,整體分布相對均勻。在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的背景下,投資者可以關注“新浪理財師”回復“科技”獲取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任何投資建議不作為您投資的依據,您須獨立作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請您確認自己具有相應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風險識別能力及風險承受能力,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所涉及個股僅作案例分析和學習交流,不作為買賣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