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咱們詳細回顧前兩周的行情,先是10月20日傳出了半導體舉國體制的會議,中午外媒又傳出7+3改為5+2的消息,從這一天開始,整個市場就充斥著各種坊間傳聞以及不斷的辟謠。
也就是在這種不斷被撩撥,又不斷伴隨質疑的聲音當中,市場在近期走出了一個強度相當高的反彈。
俗話說的話,幾根陽線改三觀,尤其是上周五盤前鶴佬發表了一篇重要文章詳細解讀了供給側改革和擴大內需的戰略。盤中大概10-11點左右,某曾姓專家的講話被大范圍傳播。
最有趣的是,當天A50大漲4.16%,同時離岸匯率再次收復7.20的關口。這一切似乎都在證實一件事,近期的大幅上漲多多少少都隱含了未來要放開的預期。
于是,市場對本周末國家衛健委的會就更加期待了...當然從事實的結果來看,前后的輿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么相關政策并沒有如市場預期的那樣發生明顯的轉變,是否意味著利空?
這就是咱們今天要討論的內容,你們可以接著往下看。
.......
首先,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周五盤中雖然上漲,但是進一步下挫的原因是晚間美元指數自己爆了,日內最多跌了近2%。漲的最多的是歐元歐元兌美元,大漲了3%,英鎊兌美元漲1.5%。大宗也隨即瘋漲,錘爆了一堆空頭。
美元指數的大跌,可能意味著美聯儲的預期管理差不多用到頭了。換句話說,前天鮑威爾在議息會議上發表了一番既鴿又鷹的言論,搞的美股上躥下跳。這奇奇怪怪的講話到最后,市場反應過來,哦,你可能這是在嘴硬阿...
同時,隨著美村中期選舉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在最新的民調當中顯示,經濟已經成為了無法回避的問題,關注度甚至超越了通脹。這些因素都在迫使美聯儲要不得不考慮經濟衰退的壓力。
而這個壓力,能否放緩接下來加息的節奏,12月應該就能看到。
其次,近段時間小作文之所以能夠發揮這么大的效能,更主要的原因是現在的市場比較迷茫,包括機構也是如此。之前的夜報咱們講過,除了前期主流行業如消費、芯片半導體等機構有明顯減配之外,多數行情大多只是小幅增配。
講的更直白一些,大家都不知道買什么,所以哪里有消息了,就跟著買一點意思意思。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技術面的配合、資金的回補,加上小作文引發的輿論,促使了本輪反彈的出現。
但其實在二級市場有個經典語錄,叫做“買在政策預期前,賣在政策預期落地后”,也就是說市場炒的從來不是事實,而是預期罷了。與其關心小作文是真是假,預期是否短期兌現,倒不如多看看年底這兩個月市場在往哪個方向走。
因為來年的行情主線,往往會在這時候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