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隨著疫情的消退,國內經濟透露著復蘇的苗頭。食品、出行等行業在二級市場表現尤其突出。近日南方黑芝麻(以下簡稱黑芝麻)連續6天出現5次漲停,并且4個交易日股價漲幅超過20%。黑芝麻不得不在近日兩次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然而在20日公告發布僅僅幾個小時后,黑芝麻股票跌停,“妖股”稱號名副其實。
黑芝麻在股市上的走勢難以捉摸,一方面是受政策影響,而另一方面是善于蹭熱度。今年10月黑芝麻宣布增資5億元跨界新能源儲能行業,令廣大投資者十分震驚。加之前幾年對諸多行業的布局,對于消費者來說黑芝麻已經不再是兒時記憶的南方黑芝麻糊了。
糊類賽道天花板難掩產品焦慮
作為國民品牌的南方黑芝麻,承載了許多80年代消費者的美好記憶。一股濃香,一縷溫暖的廣告語更是深入人心。三十多年來,一直專注黑芝麻產業的發展,如今更是成了國內沖飲分賽道的龍頭企業。糊類市場占有率達到了40%,更是長期占據該賽道第一的位置。
在糊類賽道上,雖然黑芝麻占盡了先入為主的優勢。但近年來隨著新消費浪潮的襲來,糊類賽道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在這一賽道上不僅有傳統豆奶企業維維、黑牛,還有谷類雜糧的燕之坊、五谷磨房,更有老金磨方、張寶山等傳統品牌加入其中。糊類賽道已經變得異常擁擠,其所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雖然黑芝麻順應市場潮流,推出眾多口味的芝麻糊產品,來鞏固自身糊類市場的地位。但隨著居民經濟水平的提高,物質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作為方便、營養、飽腹感的芝麻糊也出現了替代品。近年來牛奶麥片、五谷粉更受消費者的歡迎。
同時黑芝麻老舊的包裝、單一的口感、芝麻含量過低等問題成了Z世代吐槽的重點。加之破壁機等小家電的興起以及線下市場磨坊的普及,無疑更是加大了對糊類消費市場的沖擊。并不是黑芝麻與大眾漸行漸遠,而是消費者對黑芝麻糊選擇變得越來越多樣化。
黑芝麻雖然在糊類賽道不斷推陳出新,但作為賽道天花板的存在,其發展空間有限。無奈之下的黑芝麻轉向飲品、烘焙賽道,但收效甚微。2014年創立的飲品品牌“黑黑”至今消費者的認知度仍然很低。而餅干曲奇、明膠糖果等產品主要出口海外,國內市場并未打開。黑芝麻食品產業布局發展令人擔憂。
近年來隨著健康食補概念的興起,2021年黑芝麻又創立了定位專注養生年輕人群的“黑養黑”品牌。推出黑芝麻丸、黑芝麻代餐粉、黑芝麻糕、黑芝麻餅、黑芝麻漿等五大系列產品矩陣,想要在食品界一黑到底。但從目前數據看,只有黑芝麻丸銷量尚可。
從市場角度來看,黑芝麻顯然是利用自身優勢擴大自己在芝麻品類的影響力。但從消費者角度來說,新品牌無疑是新瓶裝舊酒,毫無新意可言。同時“黑養黑”系列產品在行業競品中也毫無優勢可言,發展空間還有待觀望。而支撐黑芝麻食品產業的還是經典單品黑芝麻糊。
無論是淘寶還是京東等線上渠道,黑芝麻糊都是過百萬件的銷量。更不要說其龐大的線下銷售量。再回頭看黑芝麻食品賽道的種種布局,更像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只要守好黑芝麻糊這條賽道便可安穩無憂,但不務正業的黑芝麻顯然不甘如此。近年來在黑芝麻的不斷折騰之下,食品行業已經不再是其第一產業了。
并購重組轉型,黑芝麻“妖股”的奧秘
2017年并購禮多多之后,黑芝麻已經成功轉型為電商企業,從2021年財報顯示,電商的營收占比為53.97%,已經超越食品行業成為其主營業務。同時其在物流、醫藥、儲能等行業多有涉足,黑芝麻轉型的決心早有苗頭。而其轉型的途徑就是并購重組,這在其股市的更名就可見一斑。
黑芝麻股票原名為廣西斯壯股份,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彼時的黑芝麻還叫南方投資,2004年其母公司廣西黑五類集團通過控股南方投資成為廣西斯壯的第一大股東,實現了借殼上市。2005年斯壯股份更名為南方控股,從此黑芝麻在重組和更名的道路上樂此不疲。
更名兩年后的南方控股,2007年經過重組之后更名為南方食品。因為持續多年的虧損遭遇退市風險警示,3次被冠上ST的帽子,2014年又再次更名為黑芝麻,一直延續至今。2008年至2012年黑芝麻每年必拋一次重組,被冠以A股重組專業戶的美名。最近一次的重大重組就是2017年并購電商禮多多。
近年來看似消停的黑芝麻,其實在股市的風波并不少。伴隨著多次的并購重組以及跨界投資,其背后復雜的股東利益關系一直被股民們詬病不已。今年初黑芝麻被深交所下發監管函,涉嫌資金違規操作。而這已經不是黑芝麻的第一次“踩線”,多次資金的違規操作也被股民們暗指與其母公司黑五類集團存在灰色的利益輸送。
2006年黑五類集團將“南方”系列商標以8900萬元賣給黑芝麻,2010年黑芝麻又以3538.67萬的債權購買了附屬和保護性商標。一個商標被母公司賣給子公司2次,其目的不言而喻。而黑五類集團背后的李氏和韋氏兩大家族更是把股民玩弄于股掌之中。
2012年兩大家族利用黑芝麻非公開發行股票,一個半月后套走2.88億元。2017年黑芝麻開始布局鋰電行業,投資天臣新能源。今年10月宣布增資5億元后,其股價三日內漲幅超20%。而天臣新能源背后的天臣控股實控人和黑芝麻的創始人韋清文則是夫妻關系。
多次重組和投資導致了黑芝麻復雜繁多的利益關系,同時也讓其認清了自身黑紅的流量屬性,每次重組和投資都會使其股價暴增。近來其股價妖異的走勢一部分受政策影響,而另一個不靠譜的消息是黑芝麻又要重組的傳聞。真真假假只有黑芝麻自己知道,但看近年來的營收業績,多次重組后并沒有給黑芝麻帶來光明,反而令其處于懸崖的邊緣。
重組跨界背后不斷衰退的業績
據今年三季度財報顯示,黑芝麻營收累計20.29億元,同比減少26.39%。歸母凈利潤854.87萬元,同比降幅40.16%。其官方的說法是因為疫情的反復,食品和電商行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扣除政府今年900多萬的補貼,其利潤已經處于虧損邊緣。
如果按照今年的情況,黑芝麻的凈利潤恐怕連續5年持續下滑。從2017年并購禮多多重組后,黑芝麻的業績就陷入了營收高利潤低的怪圈。從營收來看電商行業雖然是其第一產業,但并不是支柱產業,食品行業才是它真正的利潤來源。
從今年的半年報顯示,其食品行業的毛利率在31.7%,糊類沖飲產品的毛利率更是達到了52.2%,而作為主營的電商毛利率為-1.07%。2021年電商的毛利率也僅為4.8%。也就是說近幾年來,收購禮多多只是貢獻了好的營收數據,卻不怎么賺錢。
目前黑芝麻所涉及的領域,無論是布局農業種植的硒食品還是服務行業的電商都是成本高利潤低的產業。而傳統的芝麻糊產業才是真正的現金流量擔當,以一己之力拖動整個公司的運轉。這也是為什么黑芝麻想進軍新能源產業,因為它想迫切地尋找第二曲線。但不管是食品還是電商抑或是新能源鋰電,這三條賽道的發展都是困難重重。
其傳統行業已是業界天花板存在,同時其產能利用率太低,據2021年報顯示,黑芝麻糊袋裝產品設計產能7.45萬噸,實際產能3.92萬噸,利用率僅為52.6%。在如此低的利用率下,黑芝麻還要興建智能化工廠增能實在是令人費解。
電商行業的禮多多,距離并購已有5年時間仍未給出良好的業績答卷。近年來傳統電商行業紅利已經逐漸消退,加之疫情的影響下,整體行業發展受阻。雖然禮多多從去年開始拓展直播賣貨、短視頻等新型電商業務,但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全民直播浪潮下想脫穎而出,實在是不易之事。目前看來黑芝麻只是把它當作轉型的跳板而已。
而第二曲線新能源鋰電,且不說在儲能賽道上有寧德時代這個行業巨頭,同時其布局的磷酸鐵鋰電池,在技術上與三元鋰電相比已經略顯下風,況且新能源是一個燒錢賽道,對于尚無工廠的黑芝麻來說,能否把新能源產業做起來還要另說。
結語
南方黑芝麻對于消費者來說有著濃厚的歲月情懷,希望它變好變強是大眾的一致期待。但一路走來,黑芝麻充滿爭議。同時代的娃哈哈如今營收已超500億元,而多次重組之下的南方黑芝麻卻早已千瘡百孔。
目前黑芝麻不僅要面臨借殼上市以及重組之下遺留的股權關系,更要解決其多元化布局所帶來的產業問題。無論是蹭熱度搞新能源,還是真心實意地做電商轉型,最終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才能令投資者信服。
評論 4
愛吃豆豉4655 2022-12-23 07:20
昨天從水下撈到近乎漲停真是邪氣,沒賣在最高點,
獵手之狼 2022-12-23 05:15
轉發了
慧的海韻 2022-12-23 04:28
不明白這樣的股票讓它上市是為什么
曇 2022-12-23 02:28
前天進,今天高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