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的經濟學界,各種各樣掛著“這專家”、“那學者”頭銜的人士,面對經濟增長放緩時給出的建議,總是在鼓勵平民花錢。
似乎在他們眼里,促進消費市場復蘇,只是平民百姓應該掏腰包做的事情。
比如,公布的2022年全年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人民幣存款數據以全年新增26.26萬億的數額,創下歷史年度新增存款的新高。
其中,住戶(即居民)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成為存款多增的主要來源。
于是馬上就有所謂的“專家”建議:
拿出一半的儲蓄買房,中國的經濟就強勁復蘇了。
17.84萬億,這個絕對數看起來真的是不少。
但如果按全國現有人口數14億平均一下,這是一個連小學生都會計算的數學題——平均數真的也不算高。
即使是這個并不太高的平均數,還會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被平均”的。
——不在17.84萬億以內的,或者被平均的,可以出來說話了!
一個非常令人奇怪的現象是:各路專家幾乎從來沒有人建議:給富人增稅。
是他們不懂嗎?這肯定不是。
面對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西方國家往往會有對富人增稅的選項。
例如2022年3月份,拜登在2023年聯邦預算提議對超級富豪和企業增稅。
拜登的預算提議,對身家超過1億美元的美國家庭和收入最高的0.01%的超級富翁,征收最低20%的稅,即所謂的“億萬富翁最低稅”。目標是他們的“全部收入”,其中包含股票和債券等流動資產價值的未實現收益,這些資產可以累積多年,只有在出售時才征稅。
俗話說:沒吃過豬肉 ,也見過豬跑路。
對于言必稱西方的專家學者們來說,他們不會不知道西方國家在應對經濟滯脹時的這些措施。
另外,面對區區數百人就潤出去的近8萬億資產,他們也“不予置評”。
如果在中國賺了錢就潤出去,那對于中國來說,弊大于利。最終會掏空中國的經濟。
在這些方面,他們集體選擇性失明。
那么,這些提出諸如“懲罰不生孩子的年輕人”、“增加燃油稅”等“合理建議”的專家們,究竟在為哪個階層代言,也就不言自明了。
因此,這些專家學者們,不是不懂,而是不能說或者是不敢說。
如果有些人經常就此發表自己的看法,大概他連出鏡的機會都沒有了。
但是,一個立國就與西方國家初心不一樣的國家,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共同富裕,而不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相信這些問題,國家都會有所考慮,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會有妥善解決。
評論 4
古今中外圖集 1月22日 21:17
因為能說這話的都是富人
神奇小俠 1月22日 21:05
對富人征稅也在做啊,鄭爽不是例子嗎,有些人不能征稅,他們會跑的
富足湖泊Lf 1月22日 20:39
經濟學家的觀點可以概括為: 只要一提大力發展經濟,就得是國家要投資,老百姓要掏腰包,富人只管賺錢!
富足湖泊Lf 1月22日 19:33
轉發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