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九月份,上證指數圍繞著3130的盤整,持續了一整個月。
指數最高摸高3177,最低3078,沒有超過100個點,振幅僅有3.15%。
這種不上不下的尷尬局面,足足持續了一個月。
之所以造成當下的局面,其實本質上有兩個原因。
第一,做空勢力被明顯遏制。
市場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去遏制做空,不論是監控量化,明確大股東減持新規,還是去調查做空資金的來源等。
就連一些強制手段,比如大規模約談持有空單的機構,基本上都用上了。
可以這么說,當下市場里,但凡有點腦子,想要保住自己位置的人,都不太可能再去頂風作案,大肆做空了。
除了北向資金,還招搖過市的在拋售股票以外,整體的做空勢力,被遏制的特別明顯。
想要再主動殺跌,大規模去打壓市場的可能性非常小。
即便沒有利好消息的刺激,指數也并沒有進一步下跌的欲望了。
第二,多方缺乏增量的支持。
既然做空資金已經乖乖聽話,回家休假了,那為什么股票還不漲。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做多資金不足。
市場成交量一直維持在6000-7000億區間,資金作壁上觀,不愿進場。
要知道,有行情的時候,市場總體的成交金額,都是在1.1-1.2萬億。
這離開市場的5000-6000億資金,秉持觀望態度,是導致行情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
雖談不上罪魁禍首,但確實讓市場在資金問題上,出現了很大的困惑。
再加上這個不高不低的點位,看似有吸引力,實則缺乏吸引力,老謀深算的資金,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
所以,問題已經很明顯了,沒有資金愿意主動當排頭兵,去啟動牛市。
其實,問題的本質,依舊在于資金之間的博弈。
資金不是不能啟動牛市,而是市場不具備吸引資金的條件。
這個市場能夠直接擺在明面上的問題,主要有幾個方面。
1、抽血效應明顯,增量資金入不敷出。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
把錢投入股市里來的人,其實都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救市。
雖說他們的目的是賺錢,并不是為了在股市里做慈善。
但從本質上來講,他們對于整個股市,還是有巨大貢獻的。
畢竟,市場每年的抽血非常龐大,這部分投資者不論用什么方式入坑,其實都對于市場是一種幫助。
如果每一個入場的增量資金,一進來都是被薅羊毛的結果。
久而久之,哪有資金會敢于進入股市博弈呢,早就集體逃之夭夭了。
因此,增量資金入不敷出的問題,需要盡快得到解決,否則,沒有資金愿意主動來填補這驚天巨坑了。
2、分紅和減持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關于分紅這件事,市場的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對于哪一類股票,必須要盡量強制分紅。
而哪一些股票,可以減少分紅。
理論上,分紅的本質,是為了把賬面上賺到的錢,給到投資者,作為一種福利回饋。
但實際上,A股的分紅家數占比,還是非常低的。
有一部分公司,可以理解,每年巨額的研發費用,壓榨了上市公司的利潤,為了公司的發展可以暫時不分紅。
那另一些企業已經不怎么發展的公司,如果不愿意把賺的錢和股份分享的話,那情況就非常糟糕了。
問題的關鍵在于,大股東非但不分享紅利,反而還要拋售股票減持。
這一來一回,資金的流入和流出,相去甚遠。
本應該回報市場,卻成了再度問市場抽血,自然也就導致了畸形。
3、退市制度,需要盡快匹配注冊制。
我們施行注冊制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注冊制帶來的,是日漸加速的IPO,以及不斷高聳,甚至有些離譜的發行價格。
上市的速度非常快,退市的速度,卻慢的驚人。
2022年,上市的新公司,有428家,但退市的公司,僅有42家上市公司退市,占比還不足10%。
2023年至今,已有44家上市公司退市,但2023年上半年,光新增的IPO受理,就高達367家,這還僅僅是半年的時間。
可以這么說,上市的排隊路很長,退市的個股占比卻很少。
難不成上市的都是優質的公司,差的公司占比很低嗎?
實際情況是,上市的公司中,大量的公司是劣質公司,業績變臉的非常之多。
近100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不足30億,2300家,總市值不足50億,占比近一半,3500家上市公司市值小于100億。
這些公司,并不是說一定很差,但盈利能力都比較堪憂,風險不小。
市盈率超過100倍的上市公司有500家,凈利潤率同樣比較堪憂。
這些不賺錢的小市值公司,始終不退市,靠玩弄規則茍活,對于整個市場而言,對于投資者來說,價值極低。
三年虧損才退市的規則,或許要改改了。
海外的指數之所以漲的好,其實也是得益于垃圾股的退市,讓市場上的股票更有投資價值。
4、惡意炒作的監管,如何加大力度。
還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關于惡意炒作,甚至是操控市場。
這種現象其實非常普遍,而且上面也知道有這些問題。
但讓人心寒的是,對于這些的監管,一直是個非常薄弱,甚至是盲區。
股價一路上漲,就會發問詢函,但股價一路下跌,已經出現腰斬的情況,為什么沒有人發預警函,沒有人去提示風險呢。
市場的惡意炒作,現如今倒是成了主流。
主力通過不斷的拉起和打壓股價,去掠奪普通小散戶的籌碼和利潤。
長此以往,市場里的散戶數量會越來越少,市場會變得更加岌岌可危。
尤其是一些個股明顯惡意炒作,市場卻置之不理,短短一個月上漲3-4倍,都放任自由。
可見市場的管理上,出現了明顯的雙標情況。
看似市場有了賺錢效應,實則隱患重重,散戶的利益根本無法保障。
唯有加大力度,去杜絕大量的惡意坐莊操盤情況,才能讓市場慢慢走向正軌。
5、何時回歸市場化,放手往前奔跑。
這個市場,永遠有一只大手,去攙扶著往前走。
但每一次攙扶的效果,其實并不怎么樣,最終受傷的,大部分都是散戶。
很多人說,股市如果暴跌,容易引發金融危機。
但實際上08年,15年的暴跌,看似影響很大,但實則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很小。
看似好像不去人為干預,股市下跌根本沒有盡頭。
但如果反過來想,如果指數真的跌到2800,2500,甚至2000點,會沒有資金入場嗎?
越是攙扶著走路,其實問題越大,跌不透,也就沒有漲的空間。
如果說從2007年的3000點開始算,前十幾年是圍繞3000點的輪回,那么最近幾年,就是3000點的魔咒了。
宏觀的指數跳空,只會讓廣大投資者越來越受傷,更加沒有信息,因為每一次受傷的都是他們,無一例外。
想要真正意義上再次啟動牛市,那么多已經暴露出來的問題,就得想辦法盡快解決。
看得到的問題不解決,市場的規范化就遙遙無期,真正的牛市自然也就很難到來。
即便投資就是一場不對等的游戲,但從公平性而言,能夠做到更好,市場表現自然就會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