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我國多家上市公司遭到大洋對岸惡意打擊,跟華為一樣,它們都是科技領域的佼佼者。
能夠讓山姆大叔動用行政力量,進行釜底抽薪,也算是對我們科技實力的認可。但是,不能忘記自主可控已經迫在眉睫。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經對海思掌門人何庭波說:我給你每年 4 億美元的研發費用,給你 2 萬人,一定要站起來,適當減少對美國的依賴。芯片暫時沒有用,也還是要繼續做下去,這是公司的戰略旗幟,不能動掉的。
就沖這一點,我們能看到華為對自主可控的決心。與此同時,在華為將大把大把鈔票投入研發的同時,不少華為產業鏈的上市公司成為了值得持有一輩子的“致富門票”。
一、余承東:培養國內產業鏈
以手機為例,華為近年正在快馬加鞭地提升海思芯片的自給化率。
尤其是Mate 20 Pro系列,簡直就是突飛猛進,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自主可控”。
進入5G時代,現在我們討論最多的就是“換手機”,市場預測到2020年中國5G手機的銷量將達到6500萬部。誰會成為這場“換機潮”的贏家呢?
華為必然是其中一個。2019年,在全球品牌手機銷量下滑的背景下,華為上半年銷量超過1.2億臺。同時,斬獲全球最多的5G基建合同。
有理由相信,華為會在這一場5G浪潮里,啟動大量國產科技龍頭。華為高層余承東的話很有參考意義:Mate30系列國產化元器件大幅增加,是為了培養國內產業鏈。
以芯片為例,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進口芯片進口金額高達3120.58億美元,同比增長19.8%。3000億美元的替代空間,可以想象,海思這類自主可控龍頭大有可為。
可以預見,Mate30之后華為必然進一步擴大自主可控的比例,未來華為產業鏈的龍頭會越來越值錢。參考蘋果產業鏈,很可能升價10倍!
二、彎道超車之后,下一個“金蘋果”!
回顧蘋果產業鏈,過去10年,萬億美元市值的蘋果公司孕育了整個產業鏈,僅僅A股就有數十家公司借此良機成為“10年10倍”大牛股。
如下圖,蘋果指數的漲幅是同期上證指數的10倍。
舉個例子,蘋果觸摸屏供應商歐菲光。自從切入蘋果產業鏈,2012年歐菲光從13元暴漲至83元。之后3年時間,受到蘋果產業鏈持續近期,最高漲幅達到1150%。成為“10倍股”!
與此同時,華為核心產業鏈也大幅跑贏了滬深300指數。
從2015年開始,華為核心產業鏈指數大幅上漲,經歷過4G、5G牌照等重大事件,指數漲幅超過160%。換句話說,近3年只要你參與了華為產業鏈的投資,收益率是大盤的1倍!
我們相信,就像過去蘋果產業鏈創造無數10年10倍股一樣,未來在國產替代和5G大潮的催化下,華為產業鏈必將迎來同等體量的黃金投資機會。
比如華為金牌供應商滬電股份,上半年盈利4.78億元,短短73個交易日,股價上漲高達151.4%!
每日盤中重要點評以及盤中個股操作提示。可查看微信公眾號:(xlg1518)
關注龍哥,每天早上的盤前操作策略。方向、標的、操作策略全都會旗幟鮮明的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