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米科技,從“無資金、無渠道、無經驗”的三無產品到“三板上市、業務暴漲、海外拓展”的互聯網創業企業小黑馬,有米科技得以備好柴米。然而,在拼命的追趕盛大的狂歡之后是市場和股價的雙重降溫。經過創業寒冬殘酷洗禮的有米,未來是能夠完成華麗轉型,還是茍延殘喘靜待枯竭?
和大多數奪人眼球的商業趣聞不一樣,有米科技這個故事里,沒有機關算盡的產品造假和眼花繚亂的財務技倆,更沒有坑蒙拐騙的黑心老板,這是一個漂浮在互聯網大浪潮里的企業歷程,是一個熱血創業者的跌宕人生。創業時代豐富了它的生命,同時它也是互聯網創業大環境下的縮影,被深深刻上了時代烙印。
2014年開始,針對創業的鼓勵性政策層出不窮,許多年輕人滿懷激情投身創業浪潮,向著夢想前進。但我們除了有熱血,有激情,還要認清一個絕不可忽略的事實,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以買方市場和信息化為象征標準的雙重時代。在互聯網高速發展時代,可復制化越來越快,更新換代也越來越快,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市場競爭也愈加殘酷。在那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當下,不止“九死一生”,也不僅是“百里挑一”,千萬創業者被淹沒。
站在2019年的現在對過往復盤,無論是2010年移動互聯網初露鋒芒還是2015年的盛大狂歡,從習以為常的補貼、漫天喧囂的燒錢,再到2016年末席卷而來的行業寒冬,創業者一片肅殺,有米科技經歷了移動營銷行業風起云涌的每一個瞬間。有米科技在新三板的股價就是見證者和記錄者:
有米科技于2015年11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一度股價翻了一番,在經歷了短暫的高位之后,2016年,股價和利潤一起,猝不及防上演了雙人跳水,自此之后,股價一蹶不振,跌入了永無止境的黑夜,有米的股票成了無人問津的冷宮。
但與其他在互聯網浪潮中銷聲匿跡的企業不一樣的是,有米科技還在繼續努力將這個勵志的創業故事說圓。一切,還要從校園說起。
踩在移動互聯網風口的大學生
對一部分人而言,創業最能體現自己的價值,盡管道阻且長。有米科技的創始人兼CEO陳第就是這樣。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的陳第,微博始終掛著這樣一條簡介:“與有激情、有夢想、有實力的同仁共同拼搏,三生有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有米人成為影響中國移動互聯網的人!”無論是九年前那個踩在互聯網風口懷揣夢想的少年,還是如今歷經風波的有米一把手,熱血永存,少年不老。
2010年,智能手機爆發前夕,當中國的移動互聯網還在良夜中沉睡,Google以7.5億美元收購移動廣告平臺Admob,震醒了一位大學生技術極客陳第。2010年,他迅速踩上移動廣告這個風口,帶領一票小伙伴在宿舍做出了國內首家移動廣告平臺——有米廣告,被譽為中國版的“Admob”!
當時,已組建有一年多的優蜜實驗室的成員們正在思考未來。這個以研發手機應用為主的工作室是陳第在一年多前,拉上同班好友李展鏗一起向華南理工大學申請創建的,那時他們正讀大三。憑借各自對編程的興趣特長,工作室在隨后多個大學生編程比賽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并推出了當時在市場上受到好評的Java手機游戲《藍牙斗地主》。但是不久后,團隊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這也是當時作為中國早期的手機應用開發者普遍面臨的問題——擁有受到用戶歡迎的產品,卻無用戶愿意付費,開發者掙取收入艱難。最差的時候,約十來人的優蜜實驗室,一個月的收入還不到300元。因此,團隊的一部分人開始接軟件外包項目掙錢,補貼工作室的運轉開銷。
一次偶然的瀏覽資料,李展鏗看到了互聯網女皇Mary Meeker發布的趨勢報告,里面提到了美國移動廣告平臺AdMob被Google以7.5億美金收購的事件。李展鏗覺得這是一個重要的啟發,便把報告分享給了陳第。創業火花就此被點燃。
陳第在第一時間和團隊講述了這個想法:開發一個移動廣告平臺,廣告主是一端,App開發者是另一端。通過吸引廣告主在開發者的App上投放廣告,來幫助開發者獲得收益,而商機就蘊藏在這新型的商業模式之中。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討論碰撞,團隊最終探討出一個可行的研發方案。理工科出生的陳第為這個平臺取了一個富有廣東氣息的名字——有米,寓意著讓開發者有飯吃。這也宣告著中國首家獨立移動廣告平臺——有米科技(當時還叫“有米廣告”),橫空出世了。
平臺的上線,只是漫漫創業征途的開始。那時候,市場對于這一新興的事物并沒有太多認知,因此,有米面臨著既沒有廣告主投放廣告、又沒有App媒介給予流量的兩難局面。負責拓展開發者的同事,不斷地泡應用開發論壇,加入一個個QQ群,給每個可能的開發者介紹有米。負責招商廣告主的同事,往在電視上投放廣告的品牌打電話,到創意園里找有推廣意向的企業聊合作。但稚嫩的他們發現,就連第一關——前臺都繞不過去。
6月的廣州,夜晚依舊讓人感到悶熱,業務遲遲沒有起色使負責運營管理的李展鏗很是焦慮,他經常掛著客服QQ保持著深夜在線。近凌晨1點,叮咚一聲,QQ企鵝圖標忽然閃爍起來,竟然有人來咨詢。
對方是淘寶網無線業務推廣的負責人,想找有米客服咨詢一些廣告推廣方面的問題。當時,市面已開始出現一些同類的競品平臺。而有米客服的在線讓他感到很驚奇,都這么晚了,別家平臺的客服早已“黑臉”下線,有米客服卻秒回。就是通過這一次的深夜聊天,有米成功與淘寶連上了線。那年,淘寶需要大力推廣2010年的“雙十一”活動。這才是“雙十一”的第二年,知名度還很有限,淘寶計劃采購大量的移動端流量來幫助推廣。經過幾回合的溝通了解,淘寶確定選擇有米作為推廣供應商。這無疑是向處于困境中的有米伸出了橄欖枝。淘寶的廣告預算甚至愿意給到每周最高十萬元人民幣。
然而每周十萬元的廣告預算,自然有更高的合作要求與評估標準。在剛開始的一個月,有米團隊的確難以完成。但李展鏗耐心與淘寶商務對接人溝通,不斷分享他對項目優化的建議,給到客戶不一樣的理念與洞察。在另一端,媒介同事也在加班加點地拓展流量,甚至就差沒有晚上住在辦公室里。園區的保安巡邏路過,還誤以為這里開了一間黑網吧。持續的努力,讓客戶感受到了有米的專業與熱忱,淘寶愿意繼續與有米保持合作,投放情況開始好轉。
在一次又一次的鍛煉中進步,團隊逐漸達到了淘寶制定的KPI,最終在雙十一期間圓滿完成了推廣任務。經歷這次合作,有米首次獲得了大客戶的認可,成功打造出了標桿案例。
2010年11月對有米科技來說是個值得紀念的時間,淘寶雙十一的首個公司大單的完成邁出了漫漫創業征途的第一大步。
有夢可追,有米可炊
成功收獲了業務的第一桶金之后,2011年至2012年,有米科技抓住機遇快速成長,推出了一種利用積分獎勵方法的廣告產品“積分墻廣告”,這是一種全新的移動廣告形式。它讓App嵌入應用推薦墻,當用戶下載并使用推薦的應用后,就會得到積分獎勵,而積分可以用于免費兌換App內的虛擬道具。這種廣告形式為開發者提供新的盈利方式,此外,借著蘋果手機用戶數量開始飛漲的東風,全年實現了兩千多萬的營業收入,但資金問題始終讓陳第和李展鏗很頭疼,由于業務的快速增長,媒介端的結算支出額驟然增大,然而銷售端的廣告主往往存在著2-4個月的付款賬期,使得公司現金流壓力很大。
因此在2013年初,渴望得到資本支持的有米啟動了新的融資計劃,管理團隊開始四處會面投資人。機緣巧合下,他們認識了深圳同創偉業的投資經理黃沖,李展鏗被邀請參加了同創偉業公司的早餐會。沒想到雙方接觸時間雖短,但對移動互聯網行業的理解都所見略同。同創偉業的投資團隊認可未來有米的發展潛力,為后續的融資洽談做了好的鋪墊。融資的實際過程卻是曲折的,新資本方與創始團隊的平衡,老資本方與新資本方的平衡,都需要一個個地談。但各方都很明確,一切都比不上能讓獨角獸縱情暢快地奔跑。
2013年8月15日,有米在廣州大學城隆重召開了融資簽約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宣布獲得B輪3200萬元融資,由深圳同創偉業領投、北京華揚聯眾和廣州潤都資本跟投。這筆資金的適時來到,幫助有米緩解了眼前的現金流危機。
在2013年第三季度,由于廣告主對于App Store沖榜需求的暴增,iOS積分墻的價值被真正挖掘,直接帶動了iOS積分墻業務的爆發。近一年的市場等待時間,最終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又一次的市場機遇,被有米緊緊抓住。積分墻成為當時有米的核心業務,并讓有米清晰了以服務游戲、電商、工具類App的效果廣告主推廣需求的道路。
隨著國內移動互聯網市場競爭的加劇,2014年,一些有先見之明的公司開始轉身海外,引發一波中國互聯網企業出海的新趨勢。
有米自然看見了這個變化。業務同事主動找到了陳第和李展鏗,他們分析了當時的行情,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中國企業未來必定會走向全球,那他們在國際上的推廣需求,有米是否也可以完成?
全球知名廣告公司日本電通集團在海外市場的優異表現讓他們看到了成功的樣例,而獵豹移動App在當時取得的亮眼海外推廣成績更使他們堅定了想法。公司管理團隊開始動身前往美國、以色列、日本、東南亞地區考察移動互聯網廣告市場。時間就是競爭力,經過一番海外考察之后,有米決定馬上投入海外市場。2013年,8月20日,準備齊注冊材料的李展鏗在南京處理完工作后直接飛到了香港,在匯豐銀行總部呆了一個下午,完成了有米香港公司的注冊。有米的海外業務可以經營了。
解決了資金來源、開拓了海外業務的有米,終于是備好了柴米,開始了大膽追夢的旅程。
掛牌新三板,“一橫多縱”戰略馳騁沙場
根據董事長陳第的“致投資者的信”,15年有米科技是“投入和布局之年、 二次創業之年”。有米的策略是希望在“星星多,月亮少”的競爭激烈、市場分散的格局下,持續擴大規模優勢,搶占更大市場份額。
移動互聯網行業競爭激烈,關于公司的規劃及未來的定位,CEO陳第描繪了“一橫多縱”的藍圖:有米以全球化的移動廣告平臺作為“橫”線,將業務做廣。借助移動廣告平臺的優勢,重點布局游戲、電商、金融、教育、O2O等行業“縱”線,將業務做深,形成產業上下游的聚集,形成有米獨有的生態流量網絡。
在國內業務穩步發展的同時,有米加大了在海外廣告、微信社媒廣告、游戲及其他新項目的探索和投入。公司的移動廣告服務業務由國內有米廣告、海外 ADXMI 廣告和社媒米匯三塊組成。15年共實現收入 5.79億,增長 63.39%。其中國內有米實現收入5.3億元,增長 50.83%;海外 ADXMI 實現收入 4296萬,增長 2337.23%;新設社媒米匯實現收入 420萬。15年收入增長主要原因除了移動營銷增量市場不斷擴大,還來源于有米科技重點拓展的海外廣告及微信社媒業務取得了較大突破。
沒有創業公司不渴望獲得資本肯定的,也沒有互聯網公司不渴望上市的。經歷了4年的高速發展,年營收突破4億的有米已開始尋找登陸資本市場的方式。對于年輕的有米來說,各類資本市場中,新三板是合適的平臺。
2015年11月10日,廣州優蜜移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有米)正式登陸新三板掛牌交易,證券代碼簡稱:優蜜移動,股票代碼為834156。首日開盤價25元,其后股價呈上漲趨勢,當日最高達40.81元。
2015年對于有米來說是瘋狂的一年,瘋狂布局,瘋狂擴展,也在瘋狂的燒錢。從業務拓展和節節攀升的股價來看,15年的有米似乎是一匹馳騁的野馬,不過這匹野馬,似乎是發了燒地在狂奔。
誰讓股價降了溫?
有米業務上的收獲的確很大,但是有米付出的代價也很大,就是15年慘淡的財務數據。
資本市場對財務的反應向來敏銳又劇烈,2015年的年報一出,讓很多投資者大跌眼鏡,雖然收入增長了80%,但是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竟然大跌91%,直接招致2日內股價大跌11%。這太不合邏輯了,那有米科技到底在干什么?
從財務數據來看,15年有米科技營收增長79.7%達7.36億,營業利潤下降35.7%到2886萬,如果扣除轉讓江蘇米游60%股權的2893萬,營業利潤將虧損7萬元。另毛利率下降近5個點到23.4%。
經營活動現金由去年凈流入2576萬下降為凈流出7084萬。負債總計上漲197%到1.21億。應收賬款增長232%達1.37億,預付款增長260%到4736萬;應付賬款增長160%達6420萬,預收款增長190%到1914萬。
有米科技的經營策略很激進,近80%的營收增長,可以說是用大幅投入(銷售費用增長208%、管理費用增長84%),以及大量的應收款,預付款等堆積出來的(營收賬款和預付款的分別增長232%和260%)。相對投入的增長,80%不到的營收增長看來投入產出效率并不高。
從盈利水平來看,毛利率下降4.82個點,有米科技的解釋是公司整體業務結構調整導致。其中國內廣告業務中,與騰訊的合作業務收入比重增加,而該業務毛利較低;海外廣告和社媒業務處于開拓期,新業務毛利相對較低,綜合拉低了整體毛利率水平。
經營者認為,近幾年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和訪問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有米科技采用激進方式,拼力擴大移動互聯網廣告業務規模的策略是完全正確的。有米海外業務和米匯平臺仍處于投資期,米匯平臺國內有成熟的商業模式,憑借有米科技的財報認定有米失去投資價值還為時過早。
然而,股市卻對此不買賬,在慘淡的利潤數據面前,股價一步一步跌入谷底,然后像一潭毫無波瀾的死水。
狂潮退去,有米如何轉身?
毫無疑問,2015年和2016年的互聯網營銷是一片陳尸遍野的紅海。利潤下滑是行業現狀:流量向頭部集中。最豐厚的利潤被騰訊、百度、今日頭條拿走了,中小媒體的流量增長緩慢。在互聯網創業狂潮中浮沉的有米沒能夠打破概率魔咒,將一眾競爭者斬于麾下,和大多數湮滅于這場劍拔弩張的戰役中的企業不一樣,有米還在繼續負傷前行,尋求轉型。
2016年,“大數據”初露頭角,進而家喻戶曉。而2016年也是有米從傳統互聯網廣告營銷商轉型向數據管理的“大數據年”。有米立足移動端流量,通過大數據挖掘、精準投放技術的升級,將流量進行精細化運營,探索出基于流量更深層次的商業模式,精細化游戲、電商、金融、教育、O2O等細分流量,形成移動互聯網流量與新型產業、傳統產業緊密聯系的移動流量生態閉環,在每一個閉環內實現流量價值的最大化。
然而一個成年的公司,需要用一場大考來證明,打造營銷云就是有米科技的大考。可以說,營銷云項目是有米科技舉全公司之力打造的產品,投入研發人員最多、跨部門最廣、調整架構最深。
2018年10月18日,有米科技在廣州塔舉辦了首屆中國移動廣告優化師大會(CMCOC),吸引了近千名的營銷從業者參與。會上,CTO蔡銳濤正式發布了有米全新打造的平臺級移動營銷SaaS產品——有米營銷云(簡稱有米云)。有米營銷云平臺正式發布。有米云產品的誕生,源自有米管理團隊對移動營銷市場的戰略思考,標志著有米完成了從單純的運營服務到數據+運營服務的華麗轉身。而技術,一直是有米從創業初就未曾改變的基因。
有米的轉型成功了嗎?似乎還沒有。一方面數據和廣告市場只會越來越刀鋒劍影,2019年有米也似乎不能扭虧為盈,有米終有可能在頭部企業占據大部分利潤的環境中窒息,在資本市場上,有米也似乎毫無起色,有米的股價跌至1.12元,慘淡的換手率更是讓人覺得再難起漣漪。不過,有米還在漫漫轉型路上繼續堅持著。
有米的發展到衰敗,好像溫柔又平靜,沒有駭人聽聞的故事,但它是一個典型,是互聯網過去十年大多數企業的樣子。
有米科技的發展歷程仿佛千千萬萬個被潮流裹挾的創業者,將他們連接起來,似乎能勾勒出互聯網營銷行業近十年的變遷。如果重回2010年去預測未來十年的互聯網世界,恐怕只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那就是能看到未來和能活到未來的公司,都是少數。
9年的時間對于歷經變遷的企業來說只是轉眼一瞬,但對于有米科技,則是公司成長之路上的一段重要歷程。回過頭看有米9年的榮辱興衰,其不變的一點在于,有米總是踩著行業變化節點發展業務,踩著風口踏入,隨著行業瘋狂和衰敗,又在挫傷之后順應潮流轉型。這或許很適應互聯網的風格,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日新月異,對于依托移動互聯網發展而興起的移動營銷行業,“變化”兩字至關重要。但或許也是一件壞事,是為洶涌的浪潮再添一把浪花,卻有可能反過來被它吞噬。
現在的有米,仿佛走到了生命周期的夕陽之時,這也是互聯網十年沒有成為家喻戶曉的行業龍頭的大多數現存企業的樣子。然而,技術不會停下革新的步履,無懼的創業者仍在跨越每一座云海高山。時間成為了所有故事的注腳,而未來充滿著時代給予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