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證券策略團隊發布研報稱,金融板塊放量上漲釋放動量信號,股市階段性底部或已現。“買預期”是這個階段市場主要特征,價值藍籌股存在悲觀情緒估值修復的機會,作為高β的券商和金融科技板塊無疑彈性更大。行業配置方面,中銀證券表示,“藍籌搭臺,成長唱戲”可能是8月乃至下半年市場的行業輪動基調。順周期和產業趨勢的TMT和高端制造板塊年內第二波上漲值得期待。
中銀證券7月19日研報表示,固態電池有望成為下一代電池體系升級方向,半固態路線對于現有液態鋰離子電池體系更迭和沖擊較小,有望率先產業化,在相關領域優先布局的企業有望受益。推薦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欣旺達、豪鵬科技、當升科技、容百科技、德方納米、廈鎢新能、璞泰來、中科電氣、恩捷股份、星源材質、壹石通、天賜材料、新宙邦、多氟多等,建議關注孚能科技、長遠鋰科、中偉股份、帕瓦股份、貝特瑞等。
中銀證券指出,白酒持續改善,集中度提升趨勢不變,重視次高端、大清香機會。
中銀證券發布傳媒行業2023年中期策略研報稱,2023年下半年傳媒互聯網基本面向上趨勢明確,AIGC等新技術概念將繼續成為傳媒板塊行情的主要驅動力。長期來看,AI無疑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起點,后續圍繞生成式AI的創新仍將快速發展。建議關注當下階段基本面彈性較大并且AIGC/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應用潛力較大的行業或標的。具體來看,游戲基本面趨勢向上,AIGC潛力巨大。影視娛樂內容質量提升,AIGC提升生產效率。廣告營銷緩慢復蘇,AIGC全方位降本增效。文學IP開發價值高,文字版權成為AIGC核心資產。
中銀證券發布機械設備行業2023年中策略研報稱,2023年以來機械設備各子板塊出現明顯分化,從分析下游需求出發,建議重點關注風電設備和儲能設備等高景氣的賽道,以及把握AI發展給智能制造帶來的產業機會。給予行業強于大市評級。風電設備板塊,零部件業績拐點已現,全年裝機高增行業有望迎量利齊升。儲能設備板塊,政策推動+盈利模式完善,迎接儲能放量元年。機器人與自動化板塊,AI賦能智能制造,擁抱產業鏈投資機會。光伏設備板塊,上游硅料價格下降刺激全球光伏裝機,關注銅電鍍、鈣鈦礦等新技術方向。
中銀證券指出,新能源汽車全球景氣度持續向上,全年銷量有望再創歷史新高。隨著以碳酸鋰為代表的原材料價格企穩,產業鏈利潤將迎來重新分配。電芯環節競爭格局較優,盈利有望回升,4680和鈉離子電池有望規模化量產,帶動相關產業鏈高速增長;凝聚態電池、磷酸錳鐵鋰、復合箔材等新技術有望推動產業技術升級。
中銀證券(601696)6月8日晚間公告,持股1.74%的股東云投集團擬減持不超過1.74%公司股份。
中銀證券認為,4月服裝線上維持復蘇趨勢。4月淘系平臺線上零售額為968.29億元,同比增加17.73%,維持復蘇趨勢,從絕對值來看,服裝線上銷售已恢復至接近正常區間,距離2021年同期仍有差距,服裝需求仍有待進一步修復。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在會上表示,美國銀行業動蕩對中國的影響有幾方面,首先是要考慮維護對外融資的安全,其次是對外資產的安全。再者要關注,若美股劇震可能帶來的溢出效應。最后是關注跨境資本流動和人民幣匯率,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
中銀證券(601696)4月28日晚間披露年報,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29.59億元,同比下降11.23%;凈利潤8.08億元,同比下降16%;基本每股收益0.29元;擬每10股派發紅利0.3元(含稅)。公司同時披露一季報,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84億元,同比下降2.18%;凈利潤2.53億元,同比增長5.21%;基本每股收益0.09元。
中銀證券研報指出,看好氟化工行業中長期發展。原料端:需求復蘇疊加政策縮緊,核心原料螢石或受益。制冷劑:配額爭奪結束,產業價值回歸為大勢所趨,配額將向頭部集中;需求端預期復蘇。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細化學品:規模擴張迅速,新能源成產業延伸、產品轉型升級重要方向。氟化工行業拐點在即,制冷劑景氣度有望持續提升,龍頭企業有望受益。推薦巨化股份。
中銀證券指出,近期AI技術突破與產品落地持續,賽道景氣度保持,預計將帶動高密度服務器與GPU需求。受AI高算力需求和數據要素帶動,IDC建設預計將加速落地。隨著IDC的規模打開,高功耗需求增加,溫控需求將隨之體現,液冷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打開。建議關注產業鏈中產品已有落地的液冷廠商。
券商板塊異動拉升,中銀證券、國盛金控漲超4%,華鑫股份、財達證券、東方證券、湘財股份等跟漲。
中銀證券發布公告稱,基金經理白冰洋因個人原因離任旗下中銀證券價值精選、中銀證券優勢制造、中銀證券健康產業、中銀證券聚瑞四只產品基金經理,并已按規定在中基協辦理注銷手續。在過去的2022年,白冰洋管理的多只產品排名同類前十。截止去年底,這四只產品總規模為12.9億元。
中銀證券(601696)12月20日晚間公告,持股0.91%的股東金融發展基金計劃3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及/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525.55萬股,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0.91%。(證券時報)
中銀證券最新研報指出,預計12月硅料產量規模將環比提升至10.3萬噸,對應組件供應量約為39GW,12月硅料價格或將繼續下探。(財聯社)
中銀證券9月26日研報表示,三季度即將結束,智能投影產業的新一輪旺季也將到來。目前,行業眾多品牌都在為雙十一、雙十二大促積極備戰,并持續推進新品發布,其中,當貝的周年慶產品NEW D3X、小米投影儀min、明基擁有120HZ刷新率的游戲投影等,將成為下半年市場的看點。(界面新聞)
中銀證券研報指出,醫藥生物板塊2022H1營收同比+9.60%,歸母凈利潤同比+8.26%,目前估值再平衡逐步結束,進入健康平穩發展階段。板塊整體較難獲得大幅估值擴張,建議關注細分板塊和個股機會,未來看好醫療器械、CRMO、醫藥零售、血制品、創新藥及低估值綜合性藥企。
中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最新表示,中國融資結構是債權型融資方式為主導。隨著儲蓄向投資轉化,債務自然會越來越多,所以我國杠桿上升有必然性,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更合適的債務衡量指標,應該是資產負債率。目前中國居民資產負債率還是相當健康的。居民負債主要是集中于房屋按揭貸款,其中首付比例較高,而且房價在過去十幾年是持續上升的,所以就資產和負債的規模來看,中國居民的資產負債率是相當健康的,遠遠好于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