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科技在互動平臺表示,因瓦合金箔材是高精度金屬掩膜版用的關鍵原材料,公司正在積極開發因瓦合金箔材。
超導概念探底拉升,百利電氣沖擊漲停,聯創光電漲超6%,安泰科技、金杯電工、國纜檢測、中孚實業等跟漲。
光刻機概念異動拉升,茂萊光學漲超12%,張江高科、安泰科技、容大感光等跟漲。
光刻膠概念異動拉升,張江高科漲超8%,安泰科技、容大感光、芯源微、藍英裝備等跟漲。
安泰科技消息,2023年一季度,控股子公司安泰三英延續了業務持續向好的態勢。一季度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50%,月均收入與單季收入均創十年來新高,實現一季度開門紅。
安泰科技(000969)3月27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自主研發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SY062和SY112順利通過國家機動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強制性檢驗可應用于氫能商用車,目前正在市場推廣階段,尚未量產。
安泰科技(000969)3月20日晚間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京安泰鋼研超硬材料制品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95%,簡稱“安泰超硬”)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名單。
近日,由安泰科技牽頭承擔的“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功率供氫系統用常溫常壓儲氫材料技術及應用”項目啟動會在西安召開。各項目參研單位結合咨詢專家意見,集中討論并對項目實施方案進行了完善,同時對項目管理工作細則也達成一致意見。
光刻膠概念持續走低,安泰科技觸及跌停,蘇大維格跌近12%,芯源微、七彩化學、安集科技、彤程新材、晶方科技、江化微等多股跌超6%。
安泰科技(SZ 000969)3月18日晚間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營業收入約62.72億元,同比增加25.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盈利約1.72億元,同比增加66%;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1674元,同比增加66.07%。(每日經濟新聞)
安泰科技(000969)1月10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歸母凈利1.6億元-1.73億元,同比增長54.65%-67.22%。經營業績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通過持續改革調整和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公司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效果開始顯現,公司主體產業產品盈利能力顯著增強。(證券時報)
安泰科技今日在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已實現氣體擴散層、金屬雙極板等關鍵材料的穩定生產和批量銷售;同時,公司自主研發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SY062和SY112順利通過國家機動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強制性檢驗,目前該產品尚處于開發和逐步普及階段,未來是否會實現量產及實際銷售情況取決于未來市場推廣效果,公司尚無法預測,敬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財聯社)
從安泰科技了解到,近日,安泰愛科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貫標認證,獲得《AA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證書》,成為兩化融合貫標體系改版后第一批獲得該證書的公司之一。
安泰科技12月15日晚間公告,公司董事會于12月15日收到獨立董事劉兆年的書面辭職報告。劉兆年在公司連續任職獨立董事時間已滿6年。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引第8號》第九條關于上市公司獨立董事任職年限的規定,其本人特向公司董事會申請辭去獨立董事職務以及董事會下屬專門委員會相關職務,劉兆年辭職后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界面新聞)
安泰科技(000969)12月7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自主開發的用于燃料電池的鈦氣體擴散層材料已批量穩定供應國外企業,公司將繼續根據市場需求積極優化產品拓展應用。
安泰科技(000969)10月11日晚間公告,擬與北方稀土、包鋼磁材共同出資4億元組建合資公司,三方分別出資2.04億元、1.66億元、30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51.00%、41.50%、7.50%。交易完成后,公司成為新合資公司的控股股東,合資公司首期擬投資4.9億元啟動實施高端稀土永磁制品產業建設項目。(e公司)
安泰科技(000969)9月1日晚間公告,全資子公司安泰非晶2017年就侵害發明專利權對兆晶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威嘉電力設備有限公司提起訴訟,現江蘇省高院作出了判決,駁回安泰非晶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訴訟請求。安泰科技表示,公司認為江蘇省高院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認定的事實及采納的證據與本案實際情況不符,公司將依法提起上訴。(e公司)
安泰科技(000969)8月26日晚間披露半年報,公司上半年營收31億元,同比增長31.61%;凈利潤1.21億元,同比增長141.63%;基本每股收益0.12元。(e公司)
安泰科技(000969)今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積極與國內外氫燃料電池企業開展技術、市場合作,共同推廣氫能業務,加快燃料電池用關鍵材料、電堆、加氫機、加氫站智慧站控系統、加氫站安全連鎖控制系統等技術的研發。目前已實現氣體擴散層、金屬雙極板等關鍵材料的穩定生產和批量銷售。(證券時報)
安泰科技(000969)7月13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半年度歸母凈利1.15億元-1.22億元,同比增長129.09%-143.03%。經營業績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通過持續改革調整和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公司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效果開始顯現,公司主體產業產品盈利能力顯著增強。其中,公司兩大核心業務“難熔鎢鉬精深加工制品”、“稀土永磁材料及器件”銷售收入及利潤增長幅度較大。(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