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閃概念股持續走高,榮聯科技午后再度漲停,銳明技術、高鴻股份、博通集成、創耀科技、海能達等漲幅居前。
海能達9月12日在互動平臺稱,公司是星閃聯盟成員單位,對星閃技術保持著積極的跟蹤,將根據行業及技術發展應用于行業客戶產品中。
海能達9月10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是天通衛星終端整機供應商之一。此外,子公司諾賽特擁有40多年衛星地面終端的行業經驗,具備全球領先的衛星地面終端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能力。
海能達發布2023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58億元,同比下降7.3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740萬元,同比增長608.12%。
海能達7月28日于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為本次成都大運會提供了賽事安保指揮網、通信終端、融合計算平臺、現場應急通信系統等產品,為本次大運會提供音視頻一體化的指揮調度方案及通信保障服務。
海能達7月12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產品戰略聚焦“2+3+1”,聚焦窄帶、公專融合、寬帶、指調及應急業務,并積極跟蹤并布局5G、衛星互聯網、6G等行業前沿技術,產品及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軌道交通、航天航空等場景。
海能達(002583)7月3日晚間披露半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6000萬元-8000萬元,同比增長448.90%-631.86%。
海能達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有10余個子公司和辦事處,業務涉及東盟、南亞、中亞、西亞、中東、拉美等區域的60余個國家,近年來業務取得了持續性突破。對外出行放開后,隨著商務活動的恢復,業務需求量和在手訂單得到持續提升。
海能達(002583)在互動平臺表示,6G及衛星通信技術都是實現國家“天地一體”通信目標的重要技術支撐,衛星通信方面,公司積極參與低軌衛星相關終端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工作,已實現將5G通信與寬帶低軌衛星通信技術優勢結合,對衛星配套的地面通信系統進行技術攻關。此外,公司作為《IMT-2030(6G)推進組》成員之一,將對6G技術演進及發展保持跟蹤與關注,并把握相關市場機遇。
海能達在2月22日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的指調業務正在使用Chatgpt相同的底層技術,探索在智能化警力信息上實現應用,可幫助智慧城市更好實現情指勤輿一體化的運行機制。
海能達(002583)12月20日晚間公告,山東省政府采購中心發布了《山東省公安廳機關山東省公安廳全省公安350兆數字集群PDT標準建設項目中標結果公告》,公司)為A1、A3、A4包的中標人,中標金額合計4633.73萬元,占公司2021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0.81%。(證券時報)
海能達(002583)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是卡塔爾專網建設及設備提供商,為卡塔爾公共安全部門核心區域安保提供保障。本次世界杯賽事場館周邊職能場所使用了公司提供的公專融合通信終端,助力世界杯組委會賽事的順利舉行。
海能達公告,近日,全資子公司HMF中標拉美某國全國TETRA通信系統及指揮調度的運維服務項目,項目主要為該國家全國TETRA通信系統及指揮調度提供3年的運維服務。該項目總額約合人民幣5475萬元,約占公司2021年營業總收入的0.94%。(財聯社)
海能達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陳清州擬減持不超過3%股份。(財聯社)
海能達(002583)7月22日晚間公告,旗下全資孫公司Teltronic與合作伙伴簽署墨西哥瑪雅鐵路TETRA通信系統項目合同,該項目總金額折合人民幣約4695萬元,主要為墨西哥瑪雅鐵路項目提供TETRA通信網絡系統的設計、安裝和調試,并提供Tetra終端設備,同時為該項目提供后續運維服務。(證券時報)
海能達在互動平臺表示,5G工業互聯網是公司寬帶業務的重點方向之一,已在工業制造、智慧礦山、智能冶金等領域實現商用,并形成樣板點。今年以來,公司正基于樣板點項目加大行業推廣,如政策驅動相關建設加速,將對公司該領域業務拓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周五(3月25日)將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等列入“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通信設備和服務”的清單。被列入清單的公司的設備被禁止在美國電信網絡中使用,并且公司不能獲得新的設備牌照。目前該清單中有8家公司,其余還有華為、中興、海能達、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等。
海能達(002583.SZ)3月1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在5G工業互聯網方向已與運營商合作形成了數個行業樣板點,未來將加快推進樣板點項目的規模復制。(每日經濟新聞)
海能達(002583)3月10日晚間公告,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海能達技術擬中標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13號線工程PPP項目專用通信系統采購項目,擬中標金額4355.65萬元,占公司2020年度營業收入的0.71%。(證券時報)
海能達(002583)2月11日晚間公告,當前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此次美子公司在當地的破產重整對公司的美國業務及正常生產經營不會產生重大影響,公司2021年在美業務保持穩定,收入同比基本持平。(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