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上市審核中心決定對公司和榮繼華采取書面警示的自律監管措施。公司股東大會審議修改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榮繼華減持承諾相關事項后,未及時主動向深交所報告,股東大會公告中未披露承諾內容修改情況,在向深交所報送的《會后事項承諾函》中,也未明確說明對減持承諾內容的修改。上述行為違反了相關規定。
道氏技術近日在接受調研時表示,下游終端新能源汽車存量滲透率仍處于較低水平,公司對正極材料行業發展長期看好。目前公司已形成“英德+龍南+蕪湖”三大三元前驅體生產基地,并配套鈷鎳鹽產線。目前國內和海外市場銷售形勢良好,客戶拓展順利,產能利用率不斷提升,公司將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情況合理規劃新的產能建設。
道氏技術7月17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蕪湖項目機電已進場安裝,預期十月底開始調試.
道氏技術(300409)6月6日晚間公告,公司與韓國KH Energy于近日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書》并達成戰略伙伴關系。雙方將積極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研究和推進新能源電池項目各領域的廣泛合作可能性。
道氏技術近日在路演活動時表示,2月下旬,蘭州基地首期年產2.5萬噸的石墨化產線已投產。此外,公司表示,隨著動力電池對材料成本、加工性能、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快充倍率等因素的綜合要求提升,人造石墨的市場份額將逐步擴大。(e公司)
道氏技術公告,子公司香港佳納、廣東佳納與浦項化學簽訂NCM前驅體(高鎳)《購買合同》,預估合同總金額約為59億元人民幣,占公司2021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89.82%。(財聯社)
道氏技術(300409)11月6日晚公告,11月6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榮繼華發出的《股份減持計劃告知函》,減持股份總數不超過1453萬股,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5%。
道氏技術10月24日公告,公司與龍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訂《投資興辦新能源電池材料項目合同書》,將以指定的子公司在龍南電子信息產業科技城投資興辦新能源電池材料項目,項目規劃總投資20億元。(界面新聞)
道氏技術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碳酸鋰項目的生產設備已經維修完成,目前已生產出產品;公司已經與下游客戶合作開發鈉離子前驅體。
道氏技術在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的鈉離子電池材料已經有幾十噸的出貨量。公司的碳納米管導電劑、三元前驅體和硅碳負極均可以應用于半固態電池。
道氏技術(300409)在互動平臺表示,目前,鋰云母提鋰項目受江西疫情管控的影響尚未投產,需待疫情解封后才能繼續開展維修改造工作,公司正在積極推進該項目。
道氏技術7月22日在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對固態電池的研究已有相關的專利成果,未來將持續加強研發投入。(上海證券報)
調整后,該公司此次發行的募集資金總額(含發行費用)不超過26億元(含26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17.2億元用于年產10萬噸三元前驅體項目(一期7萬噸三元前驅體及配套3萬噸硫酸鎳),1億元用于道氏新能源循環研究院項目,7.8億元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界面新聞)
道氏技術近日在機構調研時表示,比亞迪一直是公司核心客戶,此次引入比亞迪戰略增資格瑞芬,不僅是比亞迪對公司產品和整體實力的認可,未來公司將和比亞迪在整個戰略層面進行全方位的合作,雙方將就電池業務展開深入研究,對公司未來發展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道氏技術(300409)6月13日晚間公告,為推進新能源產業鏈戰略布局,降低高鎳三元前驅體產品的原材料成本,公司與印尼華迪投資集團擬簽署《合作投資框架協議》,約定雙方將在印度尼西亞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建設年產2萬噸高冰鎳項目;在合作投資框架協議下,公司對該項目總投資額不超過10億元。(證券時報)
由于新能源材料業務在2021年取得業績爆發,道氏技術(300409)今年以來持續獲得機構關注。5月末至6月初,道氏技術又迎來多個批次的機構投資調研,機構投資者普遍關注公司核心產品的擴產計劃和市場份額情況。(證券時報)
記者從道氏技術獲悉,5月10日,蕪湖經開區2022年第二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暨道氏技術年產10萬噸三元前驅體項目開工活動舉行。此次開工項目共19個,總投資154億元。其中,道氏技術項目規劃總投資100億元,有助于蕪湖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補鏈強鏈”。(證券時報)
道氏技術(300409)4月27日晚間披露一季報,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8.55億元,同比增長73.58%;凈利潤1.71億元,同比增長141.68%;基本每股收益0.30元。(證券時報)
道氏技術公告,擬發行不超22億元可轉債,用于年產五萬噸鈷鎳、十萬噸前驅體綠色智造項目一期等。(財聯社)
道氏技術(300409)4月10日晚間公告,公司子公司格瑞芬擬與蘭州新區管理委員會簽署《碳材料項目合同書》,投資建設“年產5000噸碳納米管粉體、3萬噸碳納米管漿料(含相關產業鏈配套)和15萬噸硅碳、石墨負極材料及石墨化加工生產項目”。(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