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市場將陷入“縮量盤整”周期。
.......................
來 源丨21資本
記 者丨谷楓
先來看一張圖。不知道各位看官能不能猜出來這張K線圖是哪個指數近期的走勢。
如果最近看盤的你,想必一下猜出來了,這是上證指數。很多在A股摸爬滾打好久的投資者都和21君表示,從來沒有見過指數這樣走。
3月16日,早盤A股巋然不動之時,很多市場觀點還喊出了A股獨有韌性的時候,恐怕誰也沒有想到午盤后A股又出現了劇烈的行情波動。毫無疑問,目前的A股就是大震蕩市。
如圖:
這一次A股沒有出現美麗的深V反彈,投資者們又是關燈吃面的一天。
到收盤上證指數跌3.4%報2789.25點;深證成指跌5.3%報10253.28點;創業板指跌5.9%報1910.77點;兩市成交額超9600億元,近200股跌停。北向資金凈流出近百億元。
1、流動性寬松的不同解讀
顯然,讓盤面生變的核心原因自然是美聯儲突然發布的寬松計劃,在經過了極為動蕩的上周后,美聯儲主席杰羅姆?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100個基點至0.0%-0.25%,降低其他與其他幾大央行的美元流動性互換利率。QE設定總量為7000億美元、5000億美元國債和2000億美元MBS。
但也有粉絲會問,流動性寬松對股市來說不是利好么?
外盤首先對寬松做出了反應,顯然并沒有將寬松計劃理解為利好,全球疫情造成的恐慌仍在持續,股市再次大幅下挫,標準普爾500指數亞洲早盤下跌約5%。
流動性緊縮沖擊美國長期國債,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周五尾盤飆升至1%,但今日下跌33個基點,至0.66%;國債波動指數升至金融危機來最高。美元走低,布倫特原油期貨重挫約5%。
海富通QDII基金經理陶意非指出,美聯儲上周日突然宣布降息,時點上大超市場預期,因為離原定的FOMC會議只有幾天時間。
這一意外舉措讓市場理解為:在目前的政策空間耗盡后,美聯儲沒有足夠的“后手”應對未來可能的壓力和風險;如此急切的非常規政策是否意味著貨幣當局注意到市場尚未反應的更大風險,因此才快速做出響應,進而加大市場的擔憂情緒。
所以,美聯儲的措施雖然長期可能保證市場流動性,但短期對海外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其后續效應需要根據各國政府央行的進一步反應。對國內市場的影響主要在情緒層面,同時,也會加劇投資者對國內出口產業發展前景的憂慮。
而聚焦于A股陶意非認為,受外圍影響,A股近期也出現一定回調,主要出于對包括國內在內的全球經濟前景的擔憂。若疫情在全球蔓延,可能會造成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從而對中國的出口造成壓力。此外,可能造成國內已經逐漸好轉的疫情狀況重新面臨挑戰,從而進一步影響國內消費經濟復蘇。因此未來我們除了要關注疫情在國內的變化,更要關注在全球的傳播情況。
2、大震蕩市中機會在何處?
今日大跌已經成為事實,同時也基本確認了目前市場處于大震蕩市的行情中,接下來如何尋找機會是投資者更應該關注的問題。
但目前機構對于行情的看法是有分歧的,但中長期的角度來看,都認為A股仍具備投資價值。
融通逆向策略基金經理劉安坤認為,海外情緒的擾動或將告一段落。上周A股伴隨海外疫情的進展波動較大,結合A股的估值、政策空間、防疫成果看,調整幅度已較為充分。雖然海外尤其是歐洲國家的疫情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可能對全球的經濟總需求、產業鏈等產生中長期的沖擊,但短期來看各國開始升級防疫措施,同時出臺量寬措施對沖短期的流動性危機,疫情和對沖措施的清晰度不斷提高,進而可以降低波動率。
其判斷,海外市場仍會伴隨疫情數據的上升出現二次探底,但波動率如果能控制在一定范圍,對A股的情緒擾動或可忽略。
此外A股后市的交易主線將聚焦在國內企業的受損評估、政策的對沖力度等因素。目前來看,這些因素利好、利空參半,尚未有明顯的能夠影響大盤方向性的驅動力,所以接下來A股大概率將縮量盤整。
而對于后市,陶意非則表示,大量優質股票在當前位置已有很高的吸引力,但短期市場恐慌情緒可能會造成波動性偏高。需密切關注全球主要經濟體在經濟以及疫情方面是否提出強力有效的政策。
中信證券認為,本輪全球市場動蕩不會因下跌本身誘發額外更大的系統性風險,全球資本市場情緒已經見底,但預計情緒拐點的出現尚需2-3周;預計全球資本再配置與國內經濟修復、產業資本入市在二季度形成共振,共同推動A股在二季度開啟年內第二輪上漲。
九泰基金表示,短期海外疫情雖然未見到拐點,但美股下跌幅度較大已擠出部分泡沫,同時美聯儲未來通過進一步寬松政策支撐市場,海外市場持續大跌后或有休整需求。A股核心還是要關注國內的政策經濟周期, 上周的金融數據已充分體現疫情對實體信貸的影響,本周將披露1-2月消費、投資和工業生產數據。雖然數據預期差可能給市場帶來一定考驗,但隨著前期的系列政策逐步發揮作用,一季度大概率也將出現經濟的底部。另一方面,定向降準后有助于市場流動性保持相對充裕,在海外疫情擾動下,后續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仍然可期,建議繼續耐心持倉。
那么,什么方向值得關注?
基于上述的判斷,各家機構也給出了自己對捕捉機會的看法。
劉安坤認為可以從逆周期調節和一季報預告中尋找機會。當前,國內工作重心已轉移到復工復產和逆周期調節,而逆周期對沖較明確的是新基建和傳統基建同時發力,只是傳統基建目前仍存在節奏、力度上的猶豫。這需要等待1-2月經濟數據發布后帶來政策的反饋。
當前上市公司已經陸續發布了一季報預告,率先發布預告的公司業績一般相對較好,可能會帶動相關個股或細分產業的活躍,目前看科技中的游戲、在線辦公、云計算、部分電子股,消費中的超市、養殖股、部分醫藥股,周期中的工程機械、重卡等是可以關注的重點。
天弘基金認為,行業配置上們建議圍繞三條主線:第一,產業景氣上行、流動性政策支撐的科技板塊,在市場回調后,可以擇機加倉,這也是全年資本市場的主線。第二,隨著企業復工有序推進,此前需求被壓縮的汽車、食品飲料、地產、家電、餐飲旅游等消費行業將重新反彈,需要加配。第三,受益于資本市場改革與流動性充裕的金融板塊。
而交易方式上,考慮到個股波動較大,建議選擇指數基金,采取分批買入或者定投等方式,有效分散投資風險。
平安基金建議,行業配置上,預計促消費(汽車、餐飲、家電)、穩投資(新、老基建)將會成為后期政策發力的重點。相比海外大多數市場,中國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的空間廣闊,是中長期值得看好的趨勢,短期市場波動提供布局這些趨勢性的優質龍頭的機會。
其建議關注基本面優秀并且估值調整到較為合理位置的TMT個股,逆周期調節以及復工帶動下的新老基建 產業鏈。
九泰基金認為,行業配置上,聚焦在兩條確定性的配置主線上。一條主線是受益于“擴內需”中政策明確支持,且能夠見到投下來金額的“新基建”,主要集中在“5G 及 5G 上下游產業鏈、工業互聯網、醫療設備、電網、軍工”等行業;再則,受益于貨幣寬松周期的地產相關行業。
評論 2
重釣 2020-03-16 23:24
內外很行!
用戶9170905182085 2020-03-16 23:24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