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稞酒2013年以年凈利潤3.73億元,超過伊力特、皇臺酒業和當時尚未上市的金徽酒,也超過陜西老大西鳳酒,成為當年最賺錢的西北上市白酒企業。
一直以來業績增長穩健的白酒類上市公司,在疫情沖擊下,春節后在二級市場走勢一片風聲鶴唳。除了茅臺、牛欄山的高低搭配依然穩健外,不少上市酒企都面臨著業績下滑的風險。
1.春節后白酒上市公司走勢“風聲鶴唳”,僅茅臺和牛欄山二鍋頭上漲
疫情對消費市場形成明顯沖擊,可選消費的核心白酒類上市公司,春節后已數次遭遇資金拋售,在二級市場走勢“一片風聲鶴唳”。按中信行業分類,截至3月27日,A股19家白酒企業里,進入鼠年僅有兩家股價上漲。
華商報記者通過梳理發現,這兩家逆勢上漲的白酒股為:貴州茅臺(600519.SH)和順鑫農業(000860.SZ)(牛欄山二鍋頭母公司),恰好是兩種經營不同策略的代表,高端保價,或者低價走量。茅臺酒無須多言,近年來一直是市場熱點,一瓶難求、平價難買。巨大銷量則讓牛欄山成為白酒屆最有“群眾基礎”的品牌。2018年,順鑫農業白酒銷量達62.1萬千升,超過了洋河、五糧液和瀘州老窖銷量之和。
去年股市中,白酒股是最受追捧的一股力量,這波“喝酒行情”與酒企掀起的“漲價潮”有關。“茅五洋”價格上浮以后,其余白酒企業紛紛跟漲。“今年白酒股的回調既有北向資金撤離,也反映出價格攀至高位后市場預期回落。”萬聯證券西安營業部投顧屈放表示。
一位白酒行業人士稱,在國內,一個白酒品牌可能是一個省的支柱產業,為當地GDP增長做出巨大貢獻,但市場行情會跟著消費趨勢走,不可能只漲不跌。
反映在二級市場上,西北地區幾家上市酒企,今年同樣面臨著不小考驗。春節過后,截至3月27日,青海的青青稞酒(002646.SZ)、新疆的伊力特(600197.SH)、甘肅的金徽酒(603919.SH)股價分別下跌8.24%、11.87%、19.12%。*ST皇臺(甘肅皇臺酒業),由于連年虧損目前正努力“保殼”。去年5月,*ST皇臺被暫停上市,隨后拋出了一系列自救計劃,但能否“續命”成功尚未可知。
2.西北上市酒企業績集體承壓,青青稞酒凈利下降六成多
如果說股價浮虧可以補漲止損,那么受渠道庫存壓力傳導,許多白酒企業需要面臨新一輪業績煩惱。原因很簡單,由消費抑制帶來的渠道及經銷商庫存補貨壓力正逐漸形成。
其實從去年開始,行業就已形成擠壓式競爭。部分白酒企業開始“掉隊”,西北上市酒企整體業績不容樂觀。從2019年前三季度業績來看,全國19家上市酒企中,伊力特、洋河股份、金徽酒凈利潤增速均不足10%;青青稞酒、金種子酒這兩家更是出現了明顯下滑。
近日,青青稞酒公布了2019年業績快報,這家曾為2013年度最賺錢的西北上市白酒企業的答卷差強人意,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降。其中,營收12.5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05%;凈利潤3690.73萬元,同比下降65.69%。
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青青稞酒表示,由于對消費者消費趨勢把握不到位,重要節日期間消費提檔的預期不足,高酒精度、中高檔產品開發滯后,對次高端引領下的渠道分級管理及資源聚焦管理不夠;同時,持續加大消費者運營等方面的投入;加之,本年度控股子公司西藏納曲青稞酒業有限公司納入合并范圍,其正處于產品導入、市場拓展期,尚未盈利。
據青青稞酒歷年財報顯示,從2014年以來,公司業績增長即陷入頹勢。2017年時,因受到計提1.79億商譽減值準備、增加廣告宣傳及市場調研維護費等因素影響,虧損9416.43萬元。2018年實現扭虧后,2019年再次出現大幅下降。
3.全國化布局多年以后,青海省外營收不增反降
西北白酒市場,長期處于割據混戰局面。一直以來,青青稞酒、伊力特、金徽酒等酒企都在絞盡腦汁向外拓展,并將坐穩西北酒業龍頭視為己任。
青青稞酒是較早謀劃“出省”的西北酒企。2013年,青青稞酒提出要按照“根據地為王、板塊化突破、全國化布局”的思路逐步實施公司區域發展戰略。這一年,青青稞酒營收14.38億元,凈利潤3.73億元,創出上市后最好業績,年度盈利在西北4大上市酒企中居首(彼時金徽酒尚未上市),當年成最賺錢的西北上市白酒企業。
為了布局全國化,青青稞酒加大了品牌推廣和渠道建設,積極參與中國網球公開賽、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營銷活動,并分別針對青海、省外西北區域、西北以外、海外市場制訂差異化發展策略。并由此提高銷售費用投入。2013年時,青青稞酒銷售費用為2.29億元,隨后一路水漲船高。到了2018年,青青稞酒在的銷售費用達3.66億元,占全年營收比重約27%。3.66億元銷售費用中,有近一半來自于廣告宣傳及市場調研維護費。
連年增長的銷售費用,對青青稞酒謀求的全國化布局,效果甚微。2013年,青青稞酒在青海省外實現營收3.58元,占總營收24.9%。2015年,這一比重曾達到29.76%,但2016年就開始下滑,到了2018年,已下滑至22.69%。
即便收效甚微,青青稞酒仍需開拓省外市場。正如九度智力集團董事長馬斐所說:“青海省酒類市場規模,在西北五省中最低,約為最高的陜西省四分之一。”
為了推動全國化路徑,青青稞酒在2015年收購中酒時代,試圖打通線上渠道。不過,中酒時代卻在近兩年出現虧損,拖累青青稞酒業績。2018年,青青稞酒對中酒時代計提1.79億元商譽減值。2019年上半年,中酒時代虧損1030.12萬元。
4.在西安市場“存在感”不強,前勁牌區域總監接任總經理
陜西是酒品消費大省,西安占全省白酒消費量的20%以上,歷來是酒水廠商兵家必爭之地。去年在一篇針對青青稞酒“逐鹿西北大市場”的文章中,青青稞酒高層透露,“公司已將納曲青稞酒這一子品牌的營銷中心設在了西安市。”足見其對于陜西和西北市場的重視。
不過從在西安市場的鋪貨情況來看,相比鋪天蓋地的茅臺、五糧液、西鳳等白酒品牌來說,青青稞酒的“存在感”并不強,不少大型商超內很難見到青青稞酒的產品。
華商報記者在西安高新區一家大型連鎖超市內詢問該品牌酒,煙酒柜面的銷售人員稱“沒有這個酒。”而在南二環一家連鎖煙酒店,店員也回應“我們不銷售。”在太白南路一家連鎖超市的二樓,酒水貨架上架了青青稞酒的單品——小黑青稞酒,但擺放位置卻并不顯眼。對這款售價28元、包裝時尚的小瓶酒,一位超市工作人員表示,“這款酒比較小眾,很多顧客還不太熟悉。”
這或許與青青稞酒在西安市場采取的銷售模式有關。據青青稞酒一位特約經銷商解釋,“在西安主要針對特約經銷及合作經銷,超市并未全面鋪貨。”不過,作為一個要“逐鹿西北大市場”并打算“全國化布局”的品牌,盡快與消費者“混個臉熟”這可能更現實。
3月18日,青青稞酒公告顯示,聘任魯水龍擔任公司總經理。公開資料顯示,魯水龍曾任勁牌區域營銷總監。過往公告顯示,2018年7月,青青稞酒就宣布引入有勁牌工作背景的副總經理。2019年5月,青青稞酒再次引入勁牌關聯企業湖北正涵成為戰略股東。
在國內健康白酒行業,勁牌一直以營銷創新和執行力聞名。不過,引入外援力量的青青稞酒,近兩年業績卻并未有所提升,全國化布局之路也遇到挫折。有白酒分析人士認為,青青稞酒遠在青海,一直以來很難吸引高級人才。有勁酒團隊加入是好事,但相互磨合還有待檢驗。
5.疫情考驗酒企綜合能力,中檔酒市場競爭激烈或加速洗牌
去年一線高端白酒的下沉,給區域酒企的發展帶來更多壓力。今年疫情的突襲,對酒類銷售端的影響更是結構性的。那么,疫情將給白酒行業帶來哪些影響,又將如何影響企業生態呢?
食品飲料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從白酒行業過往軌跡看,每次下滑都伴隨著行業整合及后續爆發式成長。例如,2003年非典給酒企帶來的是提價后的毛利增長;2008年金融危機給酒企帶來的是4萬億投資拉動的銷售業績增長;2012年打擊三公消費給酒企帶來的是消費升級。
朱丹蓬說,對比過往低谷期白酒行業的表現,高端和低端白酒都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品牌格局,有望率先實現業績企穩。相對來說,中檔白酒品牌眾多,是全國性品牌和區域品牌高密度競爭產品,受疫情影響,中檔酒的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甚至可能會加速洗牌。
在資深白酒營銷人士黃寧看來,這次疫情對所有企業都是一個大考,對白酒企業來說,資金鏈問題同樣比庫存壓力的問題更可怕。不過,疫情也讓更多企業有機會去發現自己的短板,例如渠道關系、營銷模式和人才隊伍建設等,“白酒價值邏輯需要品牌支撐,也立足于產品本身是否得到消費者認可。如何以更精準的方式觸達用戶,考驗的是對消費趨勢把握的智慧。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白酒企業更需要關心的是新生代消費群的喜好:傳統酒如何圍繞個性時尚進行創新,如何從前輩人的“喝熱鬧喝氛圍”逐漸轉到到“喝出快樂健康”上來,這對于白酒行業來說將起決定性的內需作用,有內需,才有市場。
華商報記者 查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