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月29日)晚間,達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達利食品”)發布2019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該集團實現收益213.75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增加2.5%;母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38.4億元,同比增加3.31%。
值得一提是,這也是達利食品自2015年11月20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以來,營收連續5年穩步增長;不過,從營收、毛利率、歸母凈利潤等多方面看,達利食品整體增長放緩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并創下了5年來最低增幅。
豆本豆、美焙辰表現亮眼
根據達利食品財報披露,公司主營業務主要分為以豆本豆品牌的豆奶和美焙辰品牌的短保面包業務為主的家庭消費產業;以達利園品牌的烘焙糕點、可比克品牌的薯片和好吃點品牌的餅干業務構成的休閑食品產業;以樂虎品牌的功能飲料、和其正品牌的涼茶和其他飲料業務構成的即飲飲料產業三大板塊。
其中,家庭消費產業成為達利食品2019年表現最為亮眼的板塊。報告期內,家庭消費實現營收26.57億元,同比增長41.6%,實現毛利13.16億元,同比增長35.6%。達利食品在財報中表示,對豆奶和短保面包業務分別制訂了百億銷售的發展規劃,使之成為本集團未來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引擎之一。
相對家庭消費產業,達利食品的休閑食品產業和即飲飲料產業在2019年的表現則相對黯淡了不少。
作為達利食品營收占比最大的產業,報告期內,其閑食品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01.54億元,同比下滑2.4%。不過,達利食品在財報中表示,隨著團隊調整的完成和新產品的推出,2019年下半年銷售趨勢已逐步好轉。
而達利食品在去年的即飲飲料產業的表現也有所下滑,銷售收入由2018年的72.94億元下滑2.1%至71.42億元。其中,樂虎和和其正作為該板塊的主要單品,雖說達利食品并沒有在財報中披露其具體營收數據,不過也表示,由于市場整體的放緩以及市場競爭態勢加劇,樂虎增速有所放緩;2019年涼茶市場整體增長乏力,涼茶業務面對挑戰仍保持了市場份額。
報告期內,達利食品整體毛利率為39.7%,比去年同期提升1.1個百分點;稅前利潤為人民幣51.46億元,同比增長8.3%;凈利潤同比增長3.3%至人民幣38.41億元,凈利潤率為18.0%。
另外,達利食品在財報中表示,由于新品牌及產品渠道推廣費和物流費用的增加,公司的銷售及經銷開支同比增長9.8%至36.77億元,占收益的17.2%。
作為國內較為低調的食品上市企業,達利食品依舊延續了“悶聲發大財”的作風,截至報告期末,達利食品依舊無任何借款,經營現金流入高達50.15億元,致使達利食品的質押存款、現金及銀行存款總值同比凈增10.01億元至110.92億元,公司負責率僅為18.4%。
增長放緩或因“創新滯后”
通過梳理達利食品近幾年財務數據發現,雖說各項數據均比往年有所增長,但多項指標增長放緩的趨勢也是越來越明顯。
有業內人士稱,針對達利食品增長放緩,或許產品創新滯后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回望達利食品的發展軌跡,最初推出的達利餅干并沒有在市場上引起太大波瀾。直到2002年推出的達利園“派”,以低于好麗友1/3的價格迅速切入市場,迅速成為公司的第一款“爆款”,并一舉成為當時糕點類市場份額最高的企業。再到后來2003年的可比克薯片、2007年的和其正、2010年的花生牛奶、2013年的樂虎、還有冰紅綠茶、瓶裝水……似乎在達利食品旗下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單品均屬于跟隨戰略的成功典范。因此,業界也戲稱達利食品堅持 “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并冠予中國食品“山寨之王”的稱號。
于此同時,報告期內,達利食品新推的菠小蘿面包、星冰淋派、巧可醇糕點、小規格包裝純切薯片、貝優星、瑞多滋、醬π曲奇等多款新品,雖然優化了集團的部分產品格局,但隨著市場競爭的細分加劇,并未在報告期內展現出當年大單品的爆發性增長之勢,未來表現還有待時間的進一步檢驗。
不過,達利食品也有值得稱道的一面,比如說其堅持的“大商業”之道和強大的品牌塑造能力,雖說有跟隨模仿之嫌,但旗下達利園、可比克、好吃點、樂虎、和其正、豆本豆和美焙辰等幾大子品牌的銷量幾乎位列細分品類行業前三的位置,這在業內甚至整個國內的企業中并不多見。
并且,達利食品的家庭消費產業中的豆本豆豆奶和美焙辰短保面包也可圈可點。達利食品在財報中表示,該板塊業務主要服務于消費者群體的正餐需求。由于家庭消費產業具有持續復購、市場容量大、品牌忠誠度高等特點,本集團的綜合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本集團對豆奶和短保面包業務分別制訂了百億銷售的發展規劃,使之成為本集團未來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引擎之一。
達利食品在財報中表示,豆本豆將繼續強化植物蛋白領導品牌形象,逐步豐富產品線,研發風味豆奶以及植物基酸奶等衍生產品。而去年全面進入的美焙辰品牌短保面包產業,也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目前已經擁有52個SKU,銷售終端數量接近8萬家。
但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內,達利食品的研發成本僅為6203萬元,雖說相對于去年的5865.6萬元而言有所提升,但相對于213.75億元的營收而言,占比僅為0.29%,與同業相比這個比例明顯偏低。
有業內觀點認為,達利食品要想在未來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恐怕僅靠豆本豆和美焙辰的爆發性增長還不夠,其他領域仍舊需要探尋新的增長路徑。
國內食品飲料市場競爭的“縮影”
達利食品作為一家綜合性的大型食品飲料企業,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其在全國擁有了21家子公司共30多個食品、飲料生產基地,并且擁有超過5000家經銷商,超過12000名專職銷售人員支持約350萬個銷售點,終端渠道占有率超過85%。
無論從產品矩陣、企業規模等多個角度看,達利食品在整個食品飲料行業都頗具代表性,因此,從側面也體現出了國內食品飲料行業的競爭格局在不斷發生變化。
比如即飲豆奶也是最近兩年的熱門品類。根據歐睿國際統計,從2011年到2017年,我國豆奶銷售額從50.8億元提升至90.0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約10%,同期豆奶銷量從73.7萬噸提升至109.0萬噸,復合年均增長率為6.7%。預計到2020年我國豆奶銷售額有望突破百億。
在即飲豆奶品類中,豆本豆雖然作為即飲豆奶中的領軍品牌,但此外還有伊利植選濃香豆乳、統一誠實豆、維維豆智豆勇等全國性品牌之外,還有西南地區的藍劍唯怡、北京二商旗下的白玉、東北的北大荒和龍王LW、華南的冰泉Soyspring、華東的祖名等割據一方的地方性品牌,以及香港的維他奶、美國的植樸磨坊Silk、新加坡的楊協成等國際品牌也先后在國內加碼布局這一領域。此外,還有做豆漿機的九陽、做餐飲的永和都在即飲豆奶產品上有所布局。因此,雖說目前并未形成一家獨大的龍頭品牌,但整個品類的競爭已逐漸白熱化。
對此,深圳市五福源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少綿就稱:“豆奶屬于傳統品類,并不像功能飲料等品類有很多的概念可以去運作,傳播速度非常慢,需要得到消費者的認知,并不是一個廣告就可以打響。傳統食品就要傳統做,只有讓消費者嘗到產品,有品質的產品自然會產生回購,別的也沒有什么太好的辦法。”
而美焙辰的短保烘焙產品也面臨類似情況。比如作為國內烘焙行業巨頭,根據桃李面包披露的2019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6.44億元,上年同期為48.33億元,同比增長16.7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3億元,上年同期為6.42億元,同比增長6.37%,營收、凈利增速均降至三年來最低。
因此,美焙辰除了要面臨同類型企業的市場競爭,還要和線下大量烘焙糕點店鋪展開正面交鋒。此外,還有像三只松鼠、百草味等休閑零食巨頭也紛紛推出烘焙產品,電商出身的新勢力們很顯然更精通“大數據”,得益于對年輕消費群的消費趨勢精準掌握,開始分食部分烘焙市場。
事實上,除達利食品之外,康師傅、中國旺旺等傳統企業的休閑食品業務均在消費升級和市場細分的趨勢下面臨嚴峻的挑戰。如康師傅剛剛發布的2019年業績報告顯示,包括休閑食品在內的“其他品類”銷售額下滑近26%,凈利潤下滑20%。
而對于功能飲料和涼茶這兩大百億級飲品市場,達利食品的所面臨的挑戰仍然很大。尤其最近兩年,除了華彬紅牛、東鵬特飲、達能脈動、健力寶等老牌勁旅之外,還有魔爪、伊利、盼盼、今麥郎、湯臣倍健等超過150個功能飲料品牌擠進這條賽道。而涼茶品類就更不用說了,整體市場趨于飽和,并且夾在王老吉和加多寶之間生存,近兩年和其正的處境并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