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5G、芯片、科技股,危險了


          歡迎置頂/星標本公眾號


          這是 南山之路 的第 172 篇原創文章


          前言:最近一年多,科技板塊的漲勢極為靚眼,幾個細分板塊 5G、芯片、半導體都漲得很猛,在疫情爆發初期,這些科技股也很快強勢反彈,讓持有這些公司的股民喜笑顏開。


          在我的公眾號文章評論區,也頻頻有讀者問我一些科技股還能不能買。但是,很不好意思的是,我今天要做的事情是,向科技股狠狠的潑一盆冷水。


          以下是正文:
          看空科技股
          2019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可謂是科技股勢若奔雷的一段日子,眾多科技股的漲幅令人瞠目結舌!
          上市不久的卓盛威,最高價格達到了 700 多,相比發行價 35 元漲了 20 倍!
          軟件開發商誠邁科技,一舉在半年內漲了 15 倍有余!
          芯片股晶方科技,從底部沖向最高點的過程中,一共漲了 10 倍!
          5G應用股精研科技,漲了 6 倍;
          做鋰電池的億緯鋰能,股價漲了 7 倍;
          沒有核心技術、曾被美國佬掐住脖子毫無反抗力的中興通訊,也在最近一年來暴漲超過 3 倍,如果從 2018 年的底部開始計算,則是漲了 5 倍;
          半導體公司韋爾股份 2018 年上市,發行價 7 元,股價最高曾飆到 220 元,上漲超過 30 倍!
          就連半導體ETF、半導體50ETF,都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里,漲了 1.5 倍。
          我的天吶,這樣的盛況,完全堪比 2015 年創業板的市夢率巔峰時期了。
          這樣驚人的、蒼了個天的漲幅,是怎么來的呢?
          首先,我認為這一輪科技股的盛宴中,有極大的概率會走出一批偉大的公司,就像美國 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中,孕育了亞馬遜這樣的科技巨頭一樣,這一點我并不懷疑。
          但是,A股絕無可能同時孕育出數以十計的偉大的科技公司,不信的話,請看看美國的情況吧。
          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期間,互聯網公司成批成批的倒下,真正能夠笑傲商場的科技巨頭,不過亞馬遜、微軟、奈飛、Facebook、谷歌、英特爾、高通、思科、英偉達等十幾家公司而已。
          要知道,美國可是科技、金融立國的國家,這些年來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高科技公司大多數都誕生于美國,但就算如此,孵化十幾個堪稱偉大的科技公司已經是極限了。
          中國的情況是什么樣呢?如今制造業、房地產、金融依然是中國經濟最重要的三大支柱,科技盡管是發展的方向,但成為中國的支柱產業,恐怕還需要以十年為單位的時間。
          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國家最優秀的一批科技企業,都是在境外或者香港上市的。
          包括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騰訊、美團、京東,也包括嗶哩嗶哩、愛奇藝、百度、新浪、攜程、拼多多、網易、汽車之家、平安好醫生、小米等一大批優質的互聯網公司。
          在A股上市的那些科技股,品質上相比這些公司又如何呢?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那么,這波科技股的浪潮,到底是怎么掀起來的?
          也許是行業的周期輪動,到了科技板塊發力的時候了,又恰好國內的機構普遍是趨勢投資者,股價上漲引發機構和散戶追高買入,推動股價進一步上漲,股價進一步上漲后,新發行的科技板塊基金籌資就越多,推動股價再度暴漲......
          直到這種擊鼓傳花的游戲,突然被某些人意識到再也無法繼續下去的時候,股價的大幅調整才會到來。
          你看,就連疫情爆發,也只是稍微阻礙了一下這個游戲的進行,開年第一個交易日大跌后,次日科技板塊很快就重回漲勢,帶動創業板收紅。
          直到最近幾天,科技股突然迎來大幅調整,立訊精密、誠邁科技、億緯鋰能、等公司也均遭遇了大幅回調,跌幅普遍達到 30%~40%。
          那么,此時是否是抄底買入科技股的時候呢?我的看法很堅決,不是!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冠軍經理”、“科技一哥”劉格崧去年 12 月份募集資金時,10億元的額度,引來超過 330 億資金參與認購,最終有效認購比例僅 3.3%;今年 1 月份再次募集 80 億資金,居然獲得了超過 1000 億資金的認購,最終有效認購比僅 2.5% 不到。
          進入 3 月份,多方面的消息顯示,新基金已經賣不動了,再也沒有資金追入搶購了。而劉格崧旗下百億規模的基金,在近一個月內凈值下跌超過 18%。
          科技股瘋狂的暴漲,早已脫離了基本面,說白了就是資金的輪番接力炒作。
          現在,沒有資金再來接盤了......
          從基本面的角度來說,這些前期暴漲的科技股,普遍估值已經到天上去了,股價漲幅基本上透支了未來十幾年的業績。
          一年時間上漲了好幾倍的股票,短期跌了 30%-40% 就談抄底么,抄到半山腰應該是運氣好的了,更可能的情況是,這只是剛剛從山頂滑落了短短幾小步罷了。
          風停了,豬就會落下來了......

          END


          做股票要賺錢是很難的,許多投資者虧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對買入的公司缺乏基本的了解。我的公眾號專注于對銀行、家電、食品飲料、白酒、地產、保險等行業的龍頭公司,以及對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進行解析,并及時分享相關公司的投資機會。


          如果你想要在股市更輕松的賺錢,省去動輒看幾百頁、大幾十頁研報的麻煩,建議你關注我的公眾號【南山之路】

          我的文章同步更新至雪球、今日頭條,ID都是【南山之路】,目前我雪球粉絲近 3 W,今日頭條粉絲近萬,我的公眾號自成立以來,由于文章干貨很多,更是在不到 1 年內已獲得超 4 萬粉絲認可,非常值得關注。


          推薦長按二維碼關注【南山之路】


          —————— 分享 ——————

          評論 2

          • lee413666 2020-03-30 19:46

            茅臺值這個價嗎?

          • 用戶4669529999968 2020-03-30 19:31

            價值投資,芯片集成電路這些科技股,還有下跌空間,它們不值這個數,出貨再出貨呵!

          熱門股票

          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亚洲欧美婬色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