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晚間,正邦科技發布《2020年3月份生豬銷售情況簡報》。
簡報數據顯示,2020年3月公司銷售生豬40.58萬頭(仔豬0.95萬頭,商品豬39.64萬頭),環比增長18.43%,同比下降28.19%。公司近六個月銷量及增速如下:
一季度公司累計銷售生豬104.83萬頭,同比下降37.88%。
3月銷售收入17.74億元,環比增長13.98%,同比增長107.47%。公司近六個月銷售收入及增速如下:
3月17.74億元的銷售收入,僅次于2019年12月,為公司歷史上月度收入第二高的月份。
一季度公司累計銷售收入44.47億元,同比增長112.71%。
3月商品豬(扣除仔豬后)銷售均價34.90元/公斤,自2019年9月以來商品豬均價如下:
3月份34.90元/公斤的均價,僅次于2月份,為公司月度均價第二高的月份。
再來看一個指標:生豬(商品豬+仔豬)頭均售價VS商品豬頭均售價:
如上,從2019年10月至今年3月的六個月中,從生豬頭均售價和商品豬頭均售價兩者的價差上可以看出,公司2019年11月、12月出欄的仔豬數量比較大,其它月份則基本是以商品豬為主。
根據西米衣谷計算,公司3月賣掉的0.95萬頭仔豬,平均價格約為890元/頭,遠低于2月份的1603元/頭。4月7日,公司在深交所互動易上回復網友提問時表示:3月份出售的仔豬以殘次豬為主,所以價格較低。
商品豬均重高達127.62公斤所證實的結論
3月份正邦科技商品豬均重127.62公斤/頭,有可能是公司史上月度最高。自2019年10月以來商品豬頭均重量如下:
正邦科技出欄商品豬重量迭創新高,養殖結果符合公司養大豬的策略。養豬界老大哥溫氏的策略也類似,溫氏在2020年2月5日的投資者互動中曾表示:考慮到現在銷量較低的現狀,公司采取養大豬的策略,把豬的體重增加。主要想把豬的產量通過體重來體現,不是通過數量來體現。
溫氏曾在2020年1月6日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表示:我們相當于分成兩個環節來飼養:種豬飼養環節和肉豬飼養環節。目前農戶肉豬飼養的環節,損失率比我們種豬飼養環節要低。部分地區合作養戶整體的損失率2-3%。“公司+農戶”模式看起來分散,防控難度大,但分散也降低了飼養密度,分點飼養減少了感染的機會和被感染的損失。
而關于種豬飼養和生產環節的困難,溫氏也在2020年2月5日的投資者互動中坦承:疫病影響豬的整體狀態和性能。種豬生產對其身體素質要求比較高,受到疫病影響后種豬產仔能力下降,如容易流產、不易配種、產仔數量下降等。
也就是說,溫氏的結論是:疫病影響最大的是種豬飼養環節(溫氏已經承認仔豬短缺),肉豬飼養環節的風險相對較低,正邦科技今年3月能把39.64萬頭商品豬養到127.62公斤/頭的出欄重量,用數據支撐了溫氏得出的結論(溫氏2020年2月53.12萬頭的出欄肥豬均重也達121公斤/頭)。
西米衣谷公X號養殖行業系列文章:
《發改委披露3月第4周數據:養豬一頭賺1832元,養雞賺錢能力穩住》
《天邦股份3月銷量解讀:收入創月度新高,三個理由支持拋售仔豬》
《3月31日農業部披露最新仔豬價格:再創新高逼近100元/公斤》
《新希望2019年年報體檢:養豬業務再次向正邦科技“下戰書”》
《正邦科技2月份突然猛秀肌肉,新希望要當養豬界三師兄路途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