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并關注 福森談教育
和全國10萬名教培校長一同成長
本文約2300字,閱讀4分鐘
作者 | 郭之禎
2018年及2019年,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1.53億元、18.05億元,其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為14.19億元及14.80億元,占當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123%、82%,占當期可供分配利潤的99%、97%。
近日,中公教育巨額現金分紅的問題引起廣泛關注,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年底的現金分紅竟占到凈利潤的八成甚至超過凈利潤。
分紅方案發布不久,深交所便發出年報問詢函,要求中公教育補充補充說明包括大額現金分紅在內的五個問題。
01
巨額分紅遭問詢
3月10日,中公教育公布2019年的年度分紅方案預案,預案顯示,中公教育擬向全體股東每10 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2.40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股利超14.8億元,不送紅股,不以資本公積轉增股本。
據中公教育2019年財報顯示,中公教育2019年末的短期借款余額為28.67億元,較年初的16.07億元增加了12.6億元,其資產負債率達65.55%,流動比率為0.75。
此外,中公教育2019年末的賬面貨幣資金金額為27.24億元,按方案慷慨分紅后,其賬面現金將削減至12.44億元。
決定此番操作的中公教育似乎并未考慮債務和現金流的問題。這也很快引發了深交所的關注,3月30日,深交所向中公教育下發年報問詢函,主要涉及五個方面:
1、巨額現金分紅是否造成公司流動資金短缺、是否影響公司正常經營及資本支出;
2、培訓收入增幅顯著高于培訓人次增幅;
3、在經營活動現金流及可動用貨幣資金較充裕的情況下,持續大幅新增債務融資;
4、投資收益的合理性,其與委托理財發生額差異較大的原因;
5、線下授課尚未恢復,報告期后是否存在集中退費可能。
對此,中公教育于4月7日作出回復,稱:
1、大比例現金分紅決策適當;
2、收入與人次不匹配,是因為漲價;
3、新增債務是為應對可能的退費,業務有周期性,閑置用于理財。
然而,中公教育的回復并未打消市場疑慮,仍然有行業人士認為中公的舉動是想把借殼上市后賺的錢全部分掉,不留“余糧”。
02
創始人成為教育新首富
2019年9月份,中公教育市值超過1000億,成為繼新東方、好未來之后第三位市值破千億的教育公司。
進入2020年,中公教育依舊保持不錯的增長勢頭。截止2020年3月13日收盤,其市值為1390億元,超越新東方的1355億元,躋身行業第二。
公司市值增長的同時,中公教育創始人魯忠芳、李永新的身價也水漲船高。
據了解,中公教育前三大個人股東為魯忠芳、李永新、王振東,分別持股41.36%、18.35%、15.61%,其中魯忠芳、李永新系為母子關系,是公司實控人。按照分紅預案,本次三人分別可獲6.12億元、2.72億元、2.31億元,合計共11.15億元。
3月26日,44歲的李永新和他母親魯忠芳以910億元人民幣財富,超越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名列《2020胡潤百學·全球教育企業家榜》第1位。
03
還能安心做教育嗎?
1999年,還在北京大學讀書的李永新有了創業的念頭。
從創立北大圍墻外的一家小公司開始,李永新開啟了屢敗屢戰的創業歷程。他相繼嘗試了多個項目:高考狀元演講團、奧數培訓、MPA考前培訓……
2001年,李永新嘗試進入公務員考試培訓領域,成立了國內第一批實戰派的專業公考培訓機構。并于次年,建立了中國公務員考試資訊網(簡稱:中公網),從此開啟了中公教育快速增長的時代。
2019年2月,中公教育以185億元借殼亞夏汽車在深交所敲鐘上市,成為A股職業教育領域第一股,這一年中公教育實現了逆勢增長。
2020年3月初,中公教育發布2019年財報,在全年整體偏冷的招錄形勢下,其實現營業收入91.76億元,同比增長47.1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05億元,同比增長56.52%。
據2019年年報顯示,目前,中公教育在全國超過 1000 個直營網點展開經營,深度覆蓋 300 多個地級市,并正在快速向數千個縣城和高校擴張,旗下直營分支機構數量相較2018年同期增長了57.49%。
業務方面,中公教育2019年培訓總人次達328.74萬人,同比增長42.44%。其中面授培訓人次150.82萬人,同比增長26.51%;線上培訓人次177.92萬人,同比增長59.46%。面授培訓收入80.84億元,同比增長40.09%;報告顯示,線上培訓業務首次突破 10 億元大關,培訓收入10.3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133.50%。
此外,年度報告中尤其強調了中公教育以考研輔導為首的學歷提升新板塊和以 IT 能力訓練(優 就業)為首的職業能力培訓新板塊進入了快速增長的軌道。
財報發出后,中公教育股價大漲,坐穩行業龍頭位置。
然而,3月份發布的大額分紅又向我們展示了中公教育操弄資本的一面,與大量分紅款落入實控人口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公教育在協議班退款方面屢遭延時投訴。
據在新浪教育聯合黑貓投訴發布的《教育培訓行業2019消費維權數據說》顯示,中公教育曾多次因欺騙消費者、誘導消費、學生退款難等原因被消費者投訴,總投訴次數位列名單第八名。
一面給股東大額分紅,一面誘導消費者消費又忽略消費者退費需求。急于套現,操弄資本的中公教育還能安心做教育嗎?
注:本文為原創,由郭之禎整理。
評論 1
201808189999 2020-04-19 15:14
股價二十三一股才分兩毛四,很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