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先點擊“關注”,以后可以第一時間獲取干貨分析!
一、主營業務
泰格醫藥是一家專注于為新藥研發提供臨床試驗全過程專業服務的合同研究組織(CRO),為全球醫藥和醫療器械創新企業提供全面而綜合的臨床研究解決方案。
為客戶的新藥/醫療器械開發提供全面而綜合的服務支持。
包括臨床試驗技術服務和臨床試驗相關服務及實驗室服務。
二、臨床試驗技術服務
提供創新藥物、仿制藥及醫療器械臨床試驗運作服務以及與臨床試驗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包括醫學撰寫、翻譯、注冊服務和藥物警戒服務等。
(1)藥物臨床研究
能夠在項目啟動到結束的全過程中確保項目高效推進、患者安全和數據質量。可提供醫學事務、早期和中后期臨床開發、醫學監查、項目管理、質量管理等服務。
(2)醫療器械臨床研究
作為中國領先的醫療器械法規事務及臨床研究CRO服務提供商,在醫療器械、體外診斷產品開發和生產所涉及的各個環節提供協助。
該業務主要由子公司泰格捷通承擔。
官網http://www.jtmedical.com
(3)醫學注冊
為化學藥品、生物制品及醫療器械產品提供專業的注冊相關服務,包括上市許可與產品注冊、醫學翻譯等。
(4)生物等效性服務
能夠根據國內外研究進展把控方案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擁有很多化合物的分析方法開發經驗,并具備開發富有挑戰性的分析方法的能力。
該業務主要由子公司方達控股承擔。
官網https://frontagelab.com.cn/zh_cn/
三、臨床試驗相關服務及實驗室服務
提供在藥物開發過程中其他的重要服務,包括數據管理及統計分析、臨床試驗現場管理及受試者招募、醫學影像以及子公司方達控股提供的實驗室服務。
(1)提供全面的國際化數據管理和統計分析服務
公司數據管理和統計分析團隊主要分布于中國大陸、中國臺灣、美國、韓國和印度,致力于為臨床開發和注冊遞交提供及時和高質量的數據管理、生物統計和統計編程服務。
(2)臨床試驗現場管理和招募服務
公司擁有覆蓋中國各個主要城市的臨床試驗現場管理組織(Sit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SMO)團隊,通過提供臨床試驗現場管理和具體操作的專業服務,協助研究者和研究中心完成臨床試驗中非醫學判斷類的事務性工作,保證臨床試驗質量、研究進度,推動臨床試驗規范化進程。
在招募服務方面,招募健康和非健康患者進行I-IV期臨床試驗;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或講座;為申辦方/CRO提供健康宣傳和學術推廣服務;醫療App業務推廣;根據主辦方/CRO或site的要求,協助召回錯過隨訪的受試者。
在招募志愿者這一塊,泰格醫藥是做的最好的,也是最強的一家。
(3)影像分析
作為中國第三方獨立醫學影像CRO的開拓者,子公司英放生物可為藥品、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提供一站式、專業化的影像服務和解決方案,在整個項目服務過程中獨立、完盲、最大限度的減少偏倚,助力申辦方加速藥物研發進程,影像分析服務領域涵蓋臨床試驗I、II、III、IV期。
(4)臨床試驗信息化解決方案
子公司嘉興易迪希通過提供一流的臨床試驗信息化解決方案和專業服務,幫助醫藥企業提高研發效率和效益。
具有自主開發和知識產權的三大系統:Clinflash EDC 電子數據采集系統;Clinflash IRT 隨機化與藥物管理系統;Clinflash Safety 藥物警戒系統。
(5)實驗室服務
提供從藥物發現到開發的全方位一體化分析研究服務。為客戶在藥物研發過程中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和解決方案。
主要服務包括,藥物代謝與藥代動力學(DMPK);毒理學服務指導新療法從藥物發現到產品開發;全方位生物分析服務;藥學研究助力客戶的制劑處方進入臨床研究;生物等效性研究支持當地和國際客戶進行中國NMPA和美國FDA仿制藥的注冊申報。
該業務主要由子公司方達控股承擔。
四、公司所處基本情況
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
目前中國CRO行業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全球CRO行業甚至整體中國醫藥行業的增長速度。
由于在病人資源和運營成本方面的優勢和臨床研究的國際化,越來越多的國際多中心臨床將進入中國,同時隨著中國創新藥產業快速發展,大量資金涌入,研發投入不斷增大,中國新藥研發逐步和世界接軌。
1、臨床試驗新政下的機遇與挑戰
2017年中國加入ICH,中國臨床試驗的理念、規則、制度、技術全面與國際接軌,國家也不斷頒布相關政策和法規,加強臨床試驗監管,對行業運行的真實性、規范性提出更高要求。
在改革臨床試驗管理方面,提出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實行備案管理,同時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設立臨床試驗機構,探索臨床研究整體解決方案。
與認證制相比,臨床試驗機構備案制流程大大簡化,時間周期也能很好縮短,其真正落地執行,將為很多新藥臨床試驗機構帶來更多的參與新藥臨床研究的機會。
同時,2018年7月,NMPA發布《關于調整藥物臨床試驗審評審批程序的公告》,臨床試驗“默許制”落地。
該制度的實施有利于加快審批速度,提高企業進行新藥創制研發的積極性,加快新藥的研發和上市。
一系列的新政和改革措施,積極鼓勵創新,推動新藥全球同步開發,強調臨床試驗的“寬進嚴出”,強化全過程監管。
2、全球及中國CRO市場增長的主要原因:
(1)研發投入不斷增加。
研發投入的增加刺激藥物創新,從而增加了對CRO的需求。中國政府近年陸續出臺利好政策鼓勵藥品研發以推動市場的可持續發展,CRO行業也會由于藥廠增加研發投入,逐步提高研發外包比例而受惠。
(2)研發流程日趨復雜。包括﹕
(i)大規模的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項目數量增多;
(ii)相關研發監管更為嚴謹;
(iii)使用更為創新和復雜的科學方法應對未獲滿足的醫療需要;
(iv)研發流程中采用先進技術也推動了愈來愈多制藥公司將外包業務交給經驗豐富且配備先進技術與專業知識的合同研究機構。
(3)節省成本及降低風險。
在新藥研發競爭加劇的情況下,CRO有助于制藥公司有效及專業地管理研發活動的同時降低成本及風險。
(4)新興生物科技公司的崛起。
新興生物科技公司為數眾多,尤其在中國,由于其內部資源及能力有限,大部分新興生物科技公司需要第三方服務提供商指導其復雜的臨床研究項目,因而產生對CRO服務的額外需求。
(5)中國政府的優惠政策。
自2015年來中國監管當局開啟了一系列針對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審批的法規變革。近年以來,監管部門一直致力于鼓勵創新、更好地滿足臨床需求以及接軌國際標準。這些優惠政策,也鼓勵中國發展藥品合同研究機構市場,并作為持續改革其監管審批制度以推廣醫藥創新的一環。有關改革涵蓋中國制藥市場從臨床試驗、提交監管文件、生產至社保的整條價值鏈,為專門從事創新藥物研發的合同研究機構提供更多商機。
(6)更嚴格的監管制度。
自2015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現稱國家藥監局)要求對所有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進行自查核查起,中國一直按照國際標準致力于加強臨床試驗的完整性、真實性及質量管理。因此,服務質量符合國際標準的臨床CRO也受熱捧。
(7)大量生物制劑專利到期。
若干暢銷生物藥在中國的專利已到期或在不久的將來到期,這為中國的生物仿制藥市場帶來更多商機。對于從事BE及其他相關業務的CRO需求也會增加。
(8)跨境機會不斷增加。
2017年中國成為ICH的成員后,海外臨床數據可應用至更廣泛層面,以支持在中國進行注冊,反之亦然,以便進行更多跨境合作。中國政府亦一直鼓勵進口優質藥物,尤其是解決中國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的藥物。該等舉措將為中國帶來更多由跨國制藥公司發起的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及早期階段臨床項目。
五、利潤表
1、營業收入280,330.9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85%。
這個收入明顯不達標,而且連續下滑,看著挺嚇人。
還好訂單量沒問題,新增合同金額為423,087.3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90%。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累計待執行合同金額為501,116.0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36.05%。
這些充沛的訂單量都會在未來轉化為收入,所以未來的收入暫時不用擔心。
2、歸母凈利潤 8.42億元(+78.2%),扣非歸母凈利潤 5.58 億元(+56.3%)。
咱直接看扣非凈利潤就行。
保持在高達50%+的增速,這個沒話說,相當優秀!
3、ROE23.65%,ROA18.69%,ROIC19.24%,都保持在15%以上且還在逐年增加,不錯,符合好公司的標準。
4、研發費用也是百分百費用化處理,值得稱贊。
六、資產負債表
1、資產合計75.33億,其中貨幣資金20.42億,賬上明顯不缺錢,這是好事。
2、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一起10.8億,其中應收賬款10.75億。
應收賬款占比不小,且增幅大幅高于營業收入增幅,收益質量有問題,值得警惕。
3、竟然有借款?
短期借款8.64億,長期借款0.365億。
這里我不太理解,賬上有那么多錢,干嘛還要找銀行借錢?每年還要付利息給銀行,我表示很不爽!
難道是為了和銀行維護關系?或是別的原因,暫時不得而知。
優點該夸,缺點也得批評!
4、商譽有11.58億
商譽占資產比15.37%,這在財務上屬于中等風險。
但我去了解一下,并購是CRO行業的發展趨勢,所以這樣的商譽有其合理性,不做減分。
LabCorp 是美國第三方獨立實驗室龍頭企業,2015 年,LabCorp 以 61 億美元價格收購 CRO 龍頭企業 Covance,兩者結合后成為目前 CRO 企業 TOP1。
Inc Research 和 InVentiv Health 于 2017 年宣布合并,兩者合并后新公司Syneos 成為全球 TOP2 CRO 企業。
可以看出,國外巨頭都是通過并購整合資源,提高行業地位;而目前國內有超過 500 家的 CRO 企業,市場競爭激烈,份額分散,未來并購重組也將成為國內 CRO 企業的必經之路。
整體來說,這份資產負債表不算好,存在讓我迷惑的地方,后續需要長期跟蹤,預防風險。
七、股東情況
他nainai的曹曉春,作為總經理,竟然質押42.86%的股份,又不缺錢,搞這種迷之操作,無語,我要扣分!
再就是港資了,現在泰格醫藥的流通盤已經完全被港資控盤了,必然會受到港資流向的影響,前段時間,外資撤離,泰格也跟著跌了一波,現在外資回流,港資持股已經超過了年前。
這一塊有好有壞,過去幾年A股最厲害的資金就是港資,跟著他們走可以大賺,另一方面,港資議價權太高,一旦拋售,股價下跌完全擋不住,所以以后要多注意港資的動向。至少到目前為止,港資沒有出錯過一次。
八、估值計算
不可否認,泰格醫藥還是一家很強的公司,就是這個資產負債表不夠完美,需要長期跟蹤,不能買完睡大覺。
經過計算,得出合理市值為642.76億,折合股價85.7元;頂部估值為106.02元。
評論 5
淡定不了yydd 2020-04-29 12:58
與迪安診斷有合作,能分析一下嗎?
大至尊寶 2020-04-29 12:53
這個股太高估了,難怪 沒人上,六百億的體量,一季度利潤只有二億多,差太遠了,以嶺四百億不到,利潤都有四億多,
價值藍騎士 2020-04-29 11:52
通過深度思考,用干貨去做一名擋在危機前面的“價值藍騎士”! 帶領大家找到好股,規避垃圾股。
Lx瑞 2020-04-29 11:50
騎士出品,必屬精品
用戶7135430395827 2020-04-29 11:48
泰格醫藥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