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整理了云計算的產業鏈(關注我查看往期文章)。
其中,A股的云廠商只有一家,就是優刻得。下面是云廠商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排名:
這個排名有點舊,最新的排名朕沒拿到。不過相關資料可以推斷,騰訊云的市場份額增長很快,在2019年接近20%的市場份額。而第二梯隊的市場份額被進一步壓縮。
2019年,優刻得營收15.15億,同比增長27.58%,這個增長率在行業內是比較差的。根據 IDC 預計,2018 年至 2022 年我國公有云市場復合增長率達 39.91%, 在 2022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275.31 億美元。 2019年,阿里云同比增長68%,騰訊云同比增長111%。雖然優刻得是在增長(而且是在上市的背景下的增長,大家懂的),市場份額卻是進一步被壓縮,這是非常不好的情況。
在市場競爭中,優刻得的劣勢是非常明顯的。例如,產品線不夠豐富、品牌背書不足、市場規模較小、資金實力不足等等。這些劣勢,在它們的招股說明書都列出來了,我就不贅述了,大家可以去看看。
在這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寡頭很容易形成,而第二梯隊很容易被市場的大浪淹沒。據說,目前市場上所謂的“云廠商”,其實是個二道販子。它們接到訂單之后,在騰訊云或者阿里云的基礎上包裝一下再賣給客戶。那些自稱為云廠商,市場份額由特別小,又沒有大團隊養著的,基本都是二道販子。
那么,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在馬太效應下,優刻得憑什么能夠繼續活下去?
有幸最近找了一個騰訊云的朋友交流,探討了這個問題。
優刻得的優勢主要有:
1、服務特別到位:
優刻得的客戶,公布的數據優1萬家。同時它慢慢轉向了頭部客戶的維護,C端客戶基本是放棄的狀態。這種戰略使得它有很多精力為客戶提供周到的服務。騰訊云隨便一個產品,服務的客戶都是超過1萬家的,一個中小型的客戶在騰訊云這邊分配到的客戶服務資源,相對于在優刻得那邊是少很多的。
所以,在中小型客戶服務這里,優刻得具備相對優勢。而這些客戶往往有較強的黏性,所以它的市場空間是有的。
2、產品具備差異化:
優刻得打造的產品,會根據它的目標客戶進行定制化。例如在互動娛樂方面,它就耕耘得相對深入。這種差異化讓它在細分市場具備一定優勢。
3、獨立的云廠商:
國內的IT產業,往往是“拉幫結派”的。阿里系的不會用騰訊云,騰訊系的不會用阿里云。它們除了用本“派系”的云服務,有時還會用一個第三方的服務商,比價也好,備份也好。獨立第三方云廠商有這樣一個市場空檔。
……
如果利用好這幾個優勢,第二梯隊目前的生存空間是足夠的,這幾年優刻得和金山云業績一直有兩位數以上的增長,說明了這點。
不夠,只有云計算市場的蛋糕在不斷做大,優刻得的幾個優勢才能較好地發揮作用。一旦市場是存量競爭的時候,它的蛋糕太容易被搶走了。
為此,在進入存量競爭時代之前,它必須找到新的生存之道。
朕猜測,有以下發展的方向:
1、轉向更基礎的上游服務:
云計算產業鏈的上游之一,是數據中心服務。數據中心不僅僅可以為云廠商自己服務,也可以為其他的云廠商服務。也就意味著,基于它,優刻得和其他的云廠商可以形成合作的關系,而不僅僅是競爭的關系。數據中心的建設,固定資產投入較大,區位資源稀缺,這讓相關廠商能夠卡住較好的位置。本次上市募集到的資金,大部分就是投入到數據中心的建設: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優刻得數據中心項目,總投資接近15億。
2、更專注于定制化服務:
大廠商是做標準化的產品,小廠商是無法在標準化產品與之競爭的。云服務,特別是私有云服務,有很大的定制化空間,留給第二梯隊的廠商。甚至,可以轉向做相關的SaaS產品。這樣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比寡頭沖擊。
……
綜上,A股唯一的云廠商,生存也是蠻艱難的,未來的路將更加坎坷。目前市場給它的估值接近300億,最高到過600億。對于一個營收15億,利潤2千萬,競爭局面慘烈的云廠商,大家覺得市場給的估值合適嗎?
朕認為這個估值很大膽。如果有其他的估值邏輯,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