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盤走勢頑強,盤中一度殺跌,但最后也算是拉了回來,尤其是上證指數走勢更為堅決,當然,這是維穩需要。而北上資金依然選擇果斷加倉,大幅流入超過40億。
A股
北上資金
除了外資的加倉,國內公募基金今年以來發行規模已達8000億,基本上都圍繞著消費主題,醫藥主題,科技主題展開。
機構持倉圖
最近3個月,由于疫情的出現,必選消費大幅上漲,比如醫藥和食品釀酒板塊,但最近這種情況有所改變。
之前醫藥食品飲料這類板塊,由于業績持續穩定,加上當時沒有新的方向,資金就在里面抱團。但現在醫藥漲幅已經比較大,加上最近第3次國家級帶量采購可能很快推出。所以今天醫藥板塊的防御屬性仿佛消失了一般,成為跌幅最大的板塊。
跌幅排行
而撤離之后的新目標,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從必選消費向可選消費轉移,所以這也導致最近兩天地產后周期板塊非常強。
做股票有一點非常重要,不能老是盼著一買進就立刻上漲。其實只要邏輯還在,未來就有機會兌現,我們可以一直蹲著,有時候,笨拙地守株待兔比聰明的追逐上漲板塊,得到的結果要好得多。
巴菲特就曾說過,投資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能力圈擴大,而是時刻清晰自己的能力圈范圍和邊界在哪里,只有你清晰了自己的能力圈邊界,你才不會在陌生的地方摔倒。
在陌生的地方產生盈利,那必然是運氣帶來的,因為本質上你對該領域一竅不通。
在熟悉的地方產生盈利,才是因為你對該領域的深刻了解所以帶來的。
為何我們能完全吃透這一波地產后周期產業行情?正是我們十分清晰自己的能力圈,并且提前做好了布局。
科技因為超出了我們的能力圈,并沒有成功抓住,當然也沒有在陌生的地方冒險。雖然沒有抓住年初一月份的科技行情,但也成功躲避了二三月份的科技暴跌。
在元旦前的策略報告中我們提到過今年的兩個大機會。
一個是地產后周期產業,就是家電家居的機會,我們從年前就已經開始布局,現在進入收獲階段。
就邏輯而言,現在才慢慢開始兌現,而且其中的邏輯屬于中期邏輯,可能將會持續2~3年,當然,這期間行情可能會反反復復,不會一步到位。
另一個就是互聯網,我們當時的邏輯是,由于一些眾所周知的問題,很多在港股上市的優質中概股會被錯殺。現在回過頭看,從年頭到現在,例如騰訊、美團,都已達到驚人的漲幅,也算是兌現了我們的預判。
騰訊控股
美團點評
所以,投資最重要的還是知道自己的能力圈邊界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