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進場的是徒弟,會出場的是師傅,而會空倉的是祖師爺。”這是股市中比較有名的一句俚語。這句話道出了倉位管理,尤其是“適時空倉”在投資操作中的重要性。空倉等待是投資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空倉,顧名思義,是指投資者手中持有現金而無持倉的狀態。空倉是跟重倉,滿倉想相對的。很多投資者往往習慣于重倉或滿倉,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
試想一下:如果把股市比作戰場,那么投資者就是將軍,每一塊錢都是你手中的兵。一位將軍上了戰場不顧戰場環境、戰役規模,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知道“沖、沖、沖”,那這樣的將軍誰都會當,我相信這絕不是一個好的將軍。
空倉需要“擇時擇勢”的大智慧。大家可以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一下。資金虧損1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11%;虧損2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25%;虧損3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42%;虧損4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66%;虧損5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100%........
很多時候,不虧就是賺。當大勢或時機不好的時候,保持空倉觀望是第一等智慧。很多朋友深套,就是因為之前淺套的時候沒有果斷空倉,也可能意識到了,但是還是選擇硬抗,最后越虧越多,自己把自己套進去了。
股票的每一個波動、每一個價格、每一筆成交都是“人為”產生的,是由帶著不同觀點的錢廣泛而民主的投票后撮合、約定而成的。每一個波動、每一個價格、每一筆成交的背后是人與人之間的力量、觀點、情緒、意念的撞擊和妥協,是股票市場不同的參與者之間人性博弈的過程和結果。
能夠空倉的投資者都是人性的大師,他們能夠忍受住貪婪、恐懼、沖動等人性的弱點,能夠抵制市場的誘惑,從容的面對市場的起伏波動。當“剁手族”們在市場的誘惑下一次次的沖動進場,又后悔不迭時,他們像獵豹一樣靜靜地潛伏,等待著最佳的進場時機。
正如一位投資高手所云,“空倉和等待,也是炒股票一種極正常的心態。特別是在熊市中,空倉是獵手養精蓄銳、觀察獵物動向的一個很好的時機,休息好了,看準了,再出手,不見兔子不撒鷹,收獲就會很可觀。”
《投機心理學》里有句話說:當你進場的時候,一切就變得微妙了。你會因為手中持有倉位而對股市走勢產生感情。你會把自己的主觀看法投射到市場,帶著扭曲的觀點看待市場,尤其是手中的倉位產生虧損時,你會產生猶豫、期望、拖延不決等負面心態,從而導致整個投機活動陷于癱瘓。
研究發現,真正實現財富倍數級增長的投資高手都是在牛市中順勢、熊市中空倉而得到的,正所謂享受了繁華還要守得住寂寞。而大多數人則是在牛熊的交替中一次次被輪回,只享受了財富的過程卻沒有財富的累積。當未來出現投資機會時,你有現金可以迅速投入,可以輕松扛過進攻中的回撤,而不是不忍心割掉深深套牢的籌碼,白白錯過未來的投資機會。這應該是市場對空倉者最有力的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