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2日,星期五。
五年前的今天,對于A股股民來說,也許是個終生難忘的日子。
這一天,上證指數以5143.34點開盤,收于5166.35點,全天漲幅0.87%、
當天,大盤創下此輪牛市的最高點位——5178.19點。
數據來源:Wind
僅僅過了一個周末,風云突變。
2015年6月15日,星期一。
上證指數以5174.42開盤,收于5062.99點,全天跌幅2.00%。
讓無數股民傷心不已的股災從此開始:
千股跌停、股災2.0、熔斷、股災3.0……
這些詞語的背后,是無數個關燈吃面的故事。
每當看到K線圖上2015年6月12日的5178點,無數股民都在懊悔:為什么我沒有這一天逃頂啊?
是啊,為什么當時明明知道股市泡沫已經比較嚴重,還舍不得抽身離開?
人性的貪婪是最簡單,也是最方便的解釋。
但這并不是全部。
也許,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人被5178點騙了。
他們用大盤(上證指數)的表現來定義牛市:
大盤沒有創新高,就不能稱之為牛市。
5178點距離上一輪牛市的高點6124點,還有946點的空間。
所以,他們還在等待,等待大盤創出新高。
沒想到的是,大盤站上5100點之后,等來的卻是陷阱。
大盤不但沒有繼續向上突破,反而掉頭向下,“股災”來得猝不及防。
其實,2015年那輪牛市確實創出了歷史新高。
更能代表全市場走勢的中證全指(000985)早在2015年4月3日,就已經超過2007年牛市的高點,2015年6月8日點位相對2007年高點的漲幅達39.26%。
數據來源:Wind
而深證綜指、中小板指、深證100等深市指數,也在當年6月12日之前就超越了2007年牛市高點。
數據來源:Wind
如果當年等待大盤創新高的股民,能多敲幾個代碼,或許能先知先覺、“逃過一劫”。
時間回到今天。
2020年6月12日,又一個星期五。
上證指數收于2919.74,全天跌0.04%。
如果你以五年前的5178點為標尺,可能會有一種“行情沒來、牛市尚早”的感覺。
然而,拉出2019年以來A股各大指數的走勢。
數據來源:Wind 數據截止日期:20200612
如果以上漲20%作為標準來衡量的話,除了上證指數,其他指數都走出了“技術性牛市”。
再看看行業板塊,漲幅50%以上的行業有7個之多,食品飲料和電子板塊漲幅已經翻倍或接近翻倍。
數據來源:Wind 數據截止日期:20200612
而在個股層面,478只個股漲幅翻倍,上漲個股占比達到66.58%。
2019年以來個股表現
數據來源:Wind 數據截止日期:20200612 注:剔除2018年12月31日之后上市個股
在上證指數還在3000點之下掙扎時,A股已經走出結構性行情,甚至可以說是結構性牛市。
而在這樣的結構性牛市行情中,基金的表現更勝一籌:
6月11日,Wind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達到11169.63點,距離2015年的牛市高點(11257.65點),僅差0.78%的漲幅。
也就是說,股票型基金已經走出了和2015年相當的牛市。
數據來源:Wind 數據截止日期:20200611
如果你總是盯著5178點的話,或許已經錯過了很多很多。
相關閱讀:《一只翻倍的基金是怎樣煉成的?》
而如果你仔細研究A股這5年的行情,你會發現普漲和普跌越來越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分化、分化、分化。
在這樣有人漲、有人跌的結構性行情中,選擇方向的重要性遠遠大于擇時,指數點位的意義變得越來越小。
或許上證指數再也無法跨過5178點。但,那又如何呢?
過去十年A股市場分化、普漲和普跌的時間
股災都已經過去五年了,就別再糾結5178點了吧。
本文首發于公眾號小基快跑(xiaojikuaipao2014)
評論 1
豆泥丸2020 2020-06-12 19:45
不錯哦!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