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特斯拉概念股都救不了!模塑科技股價為何4個月“攔腰斬”?


          1991年5月,魯冠球登上美國《新聞周刊》封面,成為繼鄧小平之后第二個登上該雜志封面的中國人。

          彼時,由他一手創建的萬向集團年產值已破一億大關,不僅被譽為當時中國最著名的民營企業,還在海外市場所向披靡,公司生產的萬向節暢銷歐美日等18個國家。

          第一家萬向節產品出口海外的中國企業,第一家國內上市的鄉鎮企業,第一家成為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零部件供應商的中國企業,第一家收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中國鄉鎮企業……

          為此,魯冠球還贏得《華爾街日報》“國家英雄式人物”的贊譽。即便是到今天,幾乎包攬了中國商界所有的至高榮譽。

          而在江蘇,同樣從南方小城辦民間作坊式的小公司起家、同樣向美國通用等知名大公司提供汽車配件,與頻頻亮相于媒體的聚光燈下的“民企常青樹”萬向集團相比,它顯得低調又神秘。

          眾所周知,龐大的萬向帝國起始于一個生產汽車萬向節的小廠,但或許沒有多少人知道,處在江陰做汽車保險杠的一家小小鄉鎮企業也擠進國際汽車巨頭的“朋友圈”成了行業巨頭。

          它曾被德國大眾公司的總經理評價為“中國最有希望的公司”之一,行業內人士也將其稱為“萬向”第二。

          01

          2020年A股市場特斯拉概念股異動,投資者的視線又被拉回到了這個曾經的明星公司身上。

          若問頭今年一個月的A股上市公司誰家股價漲幅最大?投資者腦子想到的第一個一定是江南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1月2日開始的短短23個交易日里,模塑科技股價有15天漲停,并且從每股4元漲至最高的每股16.5元,漲幅達300%。

          搭上特斯拉快車,模塑科技的股價如火箭式飛升。

          數據顯示,同期A股共有3770家公司正常交易,其中,有1218家公司上漲,漲幅超過1倍的有13家,漲幅超過2倍僅有一家,那就是模塑科技,其漲幅高居A股榜首。①

          短短22個交易漲幅接近3倍,模塑科技迎來上市23年來的高光時刻。

          1997年2月28日,模塑科技躋身A股市場,每股發行價高達100元/股。縱覽其上市以來的股價走勢,模塑科技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可謂是創歷史性的大放異彩。

          但是和一些偽概念股不同,模塑科技是真的牽手特斯拉,它為其供應前后保險杠總成等產品。只不過,處在這一產品供應鏈的是來自墨西哥的一家海外孫公司。

          剛開始,這個母公司還都有點懵。在歷經連續兩個漲停后,模塑科技自查,說特斯拉給模塑科技墨西哥工廠每年18萬輛保險杠和門檻訂單。


          很有意思的是,公告中提到“公司關注到近期有部分媒體將公司股票列入特斯拉概念股范疇”,我們經過自查發現的確是特斯拉概念。”

          如此佛系的公告確實驚掉市場的下巴,要知道國內的“華為概念股”誠邁科技、“特斯拉概念股”秀強股份等都是想著辦法往前者身上蹭,這家公司竟然一副“愛答不理”狀。

          也許是深知自己公司“幾斤幾兩”。希望拔的越高,帶來的失望也越大。果然這樣的漲勢沒有一直持續。

          2019年年報顯示,模塑科技全年營業收入為5.49億元,同比增長10.5%;歸于股東的凈利潤為1個億,同比增長了8倍。

          而此前,模塑科技連續三年業績走低,分別錄得1.86億元、1.34億元和0.11億元的凈利潤。

          但是三個月后2020年第一季度的經營數據顯示,模塑科技實現總營收8.59億元,同比下滑33.23%;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6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的6091萬元大幅逆轉。

          這意味著,2020年的頭3個月,模塑科技已經把去年掙的所有凈利潤數字全部“虧完”。更有意思的是,一個年報一個季報,發布間隔只有兩天。②

          塑科技的股價已從最高的16.5元跌落至6月12日的8.28元,已然腰斬。

          很難想象,一家曾經和萬向媲美的公司卻在剛成立的榮光里最終走向了默默無聞。身處特斯拉熱點的它卻依舊挽救不了公司的頹敗之勢,模塑科技這些年到底怎么了?

          02

          回答這個問題,要把時針撥到最開始的地方。

          攤開江蘇地圖,這座躺在長江之濱的江蘇小城江陰是研究中國民營經濟“蘇南模式”繞不過的檻。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策馬騰飛,江蘇大地滄桑巨變,浪潮之中的江陰既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

          1960年,農家子弟曹明芳進入江陰市第二紡織機械廠當學徒。因為不怕吃苦,肯于鉆研,9年后,25歲的他就當上了廠里的技術科科長。

          之后,曹明芳的“仕途”可以說飛黃騰達來形容。僅過了14年,他就已經從最底層的一個小領導當上了農機廠的一把手。彼時,他才39歲。

          在那個年代里,年紀輕輕就當上了體制內的廠長著實不容易。后來在接受媒體的采訪中,曹明芳感嘆道,“從16歲當學徒算起,正好是23年。從39歲到現在做到模塑集團的董事長,正好又是21年!”

          1983年,周莊鎮工業產值超億元,成為江陰七個億元鄉之一。一年之后,他調任周莊鎮經委副主任,同時兼任鎮工業公司總經理。

          也是在這一年,周莊鎮工業公司與香港乾豐塑膠有限公司合資,投資32萬美元辦起了江蘇省第一家鄉鎮中外合資企業:江南模具塑化有限公司(模塑集團的前身),生產彩色工藝蠟燭。

          頭兩年公司的生產、銷售,熱火朝天,可兼任合資公司的總經理曹明芳回過頭一算賬卻發現,公司只是保本經營,幾本屬于“賠本賺吆喝”,滿懷激情出來創業的曹明芳坐不住了。

          正在此時,他得到消息: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已經四五年了,它的很多零部件都是靠進口的,而按照規定,大眾的桑塔納國產化率至少得達到40%。

          最讓他心動不已的,他還發現目前國內竟然沒有一家工廠生產這些部件。

          與其他“蘇南模式”企業相比,模塑的出生是一個特例,曹明芳創業的最初身份并非農民,而是一名政府官員,而江南模塑的性質又是以中外合資企業的形式出現的。

          在那些年的一眾農民企業家里,這兩點獨特的人生經歷也讓他管理經驗更加豐富、口才更好,直接甩開了其他“泥腿子”一大截。

          在1988年上海大眾桑塔納轎車保險杠國產化項目進行招標中,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江南模塑竟然在全國60多家的競標企業中成了大眾桑塔納轎車保險杠獨家定點生產廠,或許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③

          因為抓住了大眾汽車的單子,實際上就抓住了轎車進入中國市場的發展機遇。之后,公司陸續和德國著名模具公司慶瑪曼公司、荷蘭DSM化學公司等合作,產品種類也開始向汽車配套業以及新型塑鋼建材、通訊、化工機械的相關領域邁進。

          一家出口美國市場的圣誕蠟燭和塑料小廠,一腳踏進了完全陌生的汽車消費領域,這是一次歷史性的轉折。

          作為中國上海大眾的A級供應商,模塑科技的保險杠生產已經是德國大眾、美國通用、法國雪鐵龍等國際著名汽車公司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毫不夸張的說,鼎盛時期,一旦公司停止保險杠的供貨,全球頂級汽車廠商都會因這一環的缺失而陷入巨大動蕩甚至停產。

          可為什么當初的明星企業30年后卻走向了“低調”?這個問題也許從企業誕生的那刻起就注定了。

          03

          同是小作坊起家,同樣給知名汽車企提供配件,人們不免將模塑和萬向兩家企業拿來做對比。

          在浙商圈子里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算命大師曾經說過,萬向汽車造出之時,即是魯冠球離世之日,魯冠球不可能活著看到萬向的汽車造出來。

          熟悉魯冠球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個夢想,就是要做世界級的汽車廠商。在對外的采訪中,他不止一次的提到過,“我不造汽車,我兒子也要造。兒子成功不了,我孫子繼續。”

          但是因為牌照的原因,直達2017年魯冠球去世,萬向的造車夢最終都未能在他活著的時候實現。

          相反,2001年,模塑集團與無錫威孚集團合資成立了神舟汽車制造有限公司,開始生產中高檔次大客車。該公司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家具備整車制造能力的企業。

          一場夢,兩頭做。為什么完成造車夢的模塑卻沒有成為中國的萬向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改革開放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民營經濟都是處于灰色地帶且不被認可的。

          彼時,魯冠球領導下的蕭山萬向節廠為將工廠的“錢潮牌”萬向節推向全國,卻因鄉鎮企業的身份,被拒絕入場。進不了門的魯冠球在門外“開仗”,以低于場內20%的價格最終斬獲210萬元的訂單。可即便是如此,私營經濟體制的工廠都在夾縫中求生存。

          直到1983年,“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的口號,才肯定了非國營企業家存在的合理性。

          不過,這樣的困難并沒有在曹明芳身上體現,相反,政府公職人員的身份卻給他的企業提供了諸多的便利,他的身上更多的體現的是“順”。

          和魯冠球的傳奇人生不同,早在1988年,魯冠球就以1500萬元向寧圍鎮政府買斷萬向節廠股權,讓萬向搖身一變成為當時還頗受爭議的民營企業。

          而在曹明芳人生路程和模塑集團的發展中,直到1999年,一直屬于集體所有制的公司才進行股份制改造。但是和魯冠球激進的買斷相比,他只取得了企業30%的股份,政府依舊占據主宰地位。

          同年8月,公司出資2.4億,買斷興澄股份有限公司外殼,將其更名為“模塑科技”,在深交所成功上市。④

          自此,集團開始除了汽配以外的向其他領域進軍的腳步。利用融資,模塑挺進機械、建材以及房地產領域;公司進入基金投資領域,并參股“國元證券”,涉足證券業等。

          在國際化上,雖然兩家汽配公司都是通過征戰國際市場,拿到世界汽車巨頭訂單,再通過國際市場打開了之前進入不了的國內主流市場。

          萬向作為鄉鎮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初根本進不了汽車產業的國家計劃,國內吃不開,魯冠球只能到國際市場上去拼,在此背景下,萬向才有了國際化戰略,原則上是一種“被逼國際化”。⑤

          很難想象,一個從江陰鄉間起家的鄉鎮企業從一開始就有國際意識,因為這是由模塑科技的前身性質所決定的,中外合資。

          連曹明芳自己都說:“最初和香港合資時,產品一開始就出口到美國,雖然產品是蠟燭和玩具,量也很小,但是由于是合資企業,就了解了香港公司的運作......這種國際化的眼光可以說是在實踐當中逐漸形成的。”

          利用國家在政策方面給予的優勢,加上來自港貿資本的資源優勢,模塑科技在初創期間實現企業最大幅度的增值,相對容易的多。

          某種意義上來說,“萬向第二”一直都有超越老大的條件,可也因為如此,,萬向的“求生本能”比模塑科技的“生存技能”更加強烈,前者必須成為行業內的強者。

          常言道,“寶劍鋒從磨礪出”。企業也是一樣。當一個行業里總是龍頭獨斷,順風順水而缺乏“鯰魚”,缺乏磨難對于這個企業而言很有可能是在慢性自殺。

          如今,模塑的掌舵者已經更新迭代,但是依托特有經濟體制所成長起來的它,輝煌也似乎早已經留給了父輩。


          *圖片來源網絡,資料來源備注:

          ①;長江商報,《模塑科技牽手特斯拉股價大漲298% 去年業績逆轉凈利增逾八倍》,2020年4月28日。

          ②:經濟觀察報,《股價暴漲后又遭腰斬的模塑科技業績亮相:凈利從增長8倍到虧損1.6億》,2020年4月29日。

          ③:亞洲資本,《汽車保險杠大王曹明芳:JJ公司國際化領航人》,2004年5月20日。

          ④:一波說,《模塑集團曹明芳父子:中國汽車保險杠行業“老大”的“半接班”模式》,2017年11月23日。

          ⑤:華商韜略,《逝者魯冠球:曾經的中國民營企業“不倒翁”》,2017年10月26日。

          —————— 分享 ——————

          熱門股票

          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亚洲欧美婬色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