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個小時,全球第二大指數公司富時羅素(FTSE)就會告訴大家有沒有把A股納入自己的指數體系啦。根據坊間傳閱的會議議程安排,大家熟悉的證監會方老板受邀將在會上發言。所以納入體系應該是十有八九的事了,不然你站講臺上都不知道該說啥,總不能讓方老板給大家拜個早年吧?
第二大是富時羅素,那第一大是啥?MSCI 啊,去年6月份A股入摩沸沸揚揚的,大盤也嘩嘩嘩漲了 10%。聽說競爭對手也要把A股塞到體系里了,MSCI 也不甘示弱,昨天趕緊發言說要把 A 股權重從 5% 調高到 20%。
與此對應的,今年六月,央行和外匯管理局進一步放開外資限制,證監會也放開了外國人在 A 股的開戶限制,大家都調侃說要割歪果仁的韭菜。但歪果仁在 A 股其實有十多年的歷史啦。2003 年瑞士銀行下了 QFII 的第一單,買入了寶鋼股份、上港集箱、外運發展、中興通訊這四家公司;發展到現如今,國內已經有 308 家QFII 了。
這眼瞅著就有一大波洋韭菜來襲,我們不如先研究研究這些外資的特點。
你想那些 QFII,遠渡重洋來投資,人生地不熟的,很多機構自己研究 A 股的分析師數量跟不上,所以就要土生土長的投資顧問出主意。不過 QFII 對投顧的考察很嚴格,一般都從一些大型公募和歷史業績長的私募里選。據說每次都會問投顧一個同樣的問題——“你賣出一支股票的理由是什么?”。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這句話在海外一樣吃得開。
人家除了問問題、看往期業績,還有 QFII 會在有意向的投資機構里蹲點,待上整整一天,近距離感受這家公司的風控體系。不過遺憾的是,外資覺得國內大部分投顧的風控系統并不怎么好。
目前 QFII 在我大 A 共計持有 400 多支股票(沒有去重),不過出現在前十大重倉股里的機構并不多,主要就是下面這些
數據來源:wind
雖然都是外資,但是不同地方來的口味差距也挺大的,國內目前主要是中東、歐美和亞洲的資金。
先說說大土豪中東。中東來的都是各個國家主權自己設立的基金,沒有什么財團啊大學基金會啊投資機構啊。比如名單里的阿布達比投資局,是阿聯酋的投資主體,也是世界最大的財富主權基金,位于比迪拜還有錢的阿布扎比。
阿布達比在 A 股有 25 億美元的額度,重倉了這些股票
數據來源:東財Choice
這些公司大多是投資顧問給的建議。因為中東的投研團隊人非常少,有的國家常駐中國的派出機構甚至只有一個人。中東的資金如果有自己直接下手的,多半是和當地有政治往來,以股會友,佩服佩服。而且這些土豪要是真看上哪支票了,買的就是一個影響力,要大買猛買上新聞那種。
至于賺不賺錢,人家中東大財主不是很在意。人家的原話是,時間就是力量,拿的夠久,就一定能掙錢。敢情這和咱們說的套牢差不多。不過中東的資金進入大A的時間比較早,所以確實還都掙錢了。
小組的朋友還透露了一個小八卦,中東的投研機構圈里都是男人,她接觸了那么多,也就一兩家的前臺接待的出現過女性。
如果中東是隨緣買買買,那歐美就是集中持股,要把手里的公司研究透。
不少歐美的 QFII 在市場上很有地位,比如加拿大年金計劃投資委員會、各類再保險基金、各類大學基金會(耶魯、哈佛、哥大等),還有傳說中的比爾蓋茨的基金會等等。
這些 QFII 里一部分自己就有龐大的投研團隊,比如瑞士銀行、摩根士坦利等國際投行,持倉包括自有資金和客戶資金;另一部分研究 A 股的團隊比較精簡,還是要倚賴投資顧問的建議。
這里邊比較特殊的有挪威中央銀行。他們的投研隊伍很齊全,尤其在房地產、醫藥、大消費等幾個重要板塊上研究很深入,更重視一級市場,還有自己的美元基金,比如 PE 投資什么的;二級市場大多是順帶的,或者是通過定增進入的,但持倉也不少
數據來源:東財Choice
新加坡的資金投資風格也偏歐美,喜歡集中持股和深入挖掘。
小組收到過朋友分享的新加坡內部股票研究報告,和現在市面上評級除了”買入“就是”增持“的研究報告相去甚遠。他們經常會寫一個大長篇,論證為什么建議看空做空這支股票,有點渾水風格了。
新加坡的主權基金淡馬錫持倉主要是這些
數據來源:東財Choice
除了新加坡,亞洲其他 QFII 也不少,有馬來西亞國家銀行、韓國銀行(30億美元額度)、三井住友、野村證券等等,但是投資風格就相去甚遠了。這些亞洲朋友們壓根就不去看個股,他們特別注重分散投資。所以他們的工作也蠻簡單的,只要想好要不要買A股,買多少,然后就進場拿一把指數基金就可以了。
雖然桃李面包很受外資喜愛(小組寫過),但 QFII 持股比例最高的并不是它,而是寧波銀行,都是新加坡華僑銀行拿的,畢竟集中持股是新加坡特色嘛。
外資最喜歡的二十家公司如下
看到這里,不由得再次感嘆,外資還真是喜歡分紅啊,飛科電器、龍蟒佰利、福耀玻璃、歐普照明,這些股票分紅率、股息率都是傲視群雄的節奏。其實對于外資進場這個事,小組有點高興又有點不高興,高興的是洋韭菜帶著千億資金跑步入場了,反彈繼續的概率加大了;不高興的是上次 MSCI 來的時候滬指是 3100 多點,這會只有 2800 多點了,不少股票估值還挺低的,外資咋不 5000 點的時候來呢,白白讓人家撿了便宜。
本文來自摸魚小組,作者
評論 3
znw02甸com莊牛網配資 2018-09-28 11:00
轉發了
東方揚子1 2018-09-28 06:13
歐洲人的風格喜歡吃面包。
Lvzying 2018-09-27 19:05
好多桃李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