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電氣6月16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多位高管擬減持股份,其中董事長張成鎖,副董事長李硯如,總經理屈國旺,監事會主席邱士勇,副總經理董彩宏,擬減持不超過總股本的6%;以上五人為一致行動人,總共持股數量占總股本的32%。
除此之外,科林電氣董監高等其他高管王永,任月吉,宋建玲 ,賈麗霞也同樣擬減持公司股份。
圖片來源于上市公司公告
科林電氣的此次減持涉及到9個高管,可謂是群體性減持,其中有6位位列前十大股東,這么多高管和大股東同時減持在A股市場是不多見的。
圖片來源于同花順
其實,這已經不是科林電氣高管們第一次減持,在2019年的10月24日,王永,任月吉和宋建玲也曾發過減持公告。
并截止2020年3月底,王永累計減持公司總股本的0.5733%;宋建玲累計減持公司總股本的0.0185%。任月吉減持股總股本的 0.0185%。
圖片來源于上市公司公告
對于大股東減持這種事情,給投資者的第一印象就是股價過高,利潤兌現;如果真是這種減持原因那么也無可厚非,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
從科林電氣的股價上,科林的股價一直處于低位,并沒有持續的大漲,不符合我們投資者觀念里的高位減持印象。
圖片來源于同花順
公司股東或者高管減持公司股票除了股價過高減持外,那么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以下不針對于科林電氣,只是正常列舉):
第一,避稅:在減持中,有的股東通過“過橋交易”將股份低價轉讓給特定接盤方,從而降低應交所得稅。
第二,洗股:有的上市公司股東將股份出讓給特定中介機構,然后再從中介機構購回,實現“洗股”。”洗股”后,限售股將變成普通股。
第三,砸坑:大股東利用減持公告,在底部大張旗鼓的宣告減持,這樣可以恐嚇出散戶手中籌碼,讓籌碼更集中,以便以后的拉升。
第四,爆雷:公司有隱形的問題要爆出之前,大股東和高管會選擇減持股份規避風險,他們是最了解公司的人,公司現狀如何他們一清二楚,這種高管減持規避公司利空的事情在A股經常發生。
圖片來源于同花順
從科林電氣的情況來看,雖然公告高管們最高減持達到6.5%左右,但是以科林現在的股價和流動性,在公告期限內是不太可能全額完成的,實際完成比例應該會很低,除了有特定的接盤方,這在以后的減持方式中,我們可以觀察到。
綜合考慮,我更傾向于科林電氣可能存在隱形的利空消息沒有放出,這要根據未來一段時間高管的實際減持狀況進行判斷。
但以科林電氣的形態來看來看,這更像是砸坑;具體會如何,我認為半年報的時候基本上就能真相大白。
以上不構成投資建議,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