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西汾酒發布的2019年報和2020年第一季度報可以看到,2019年公司營收118.8億元,2020第一季度營收41.4億元。在2020年疫情影響下,還能正增長營收,迎來開門紅,實屬不易。難道是傳說中的:天下大事,汾酒必喝(分久必合),喝酒必汾(合久必分)?公司到底做對了什么呢?
一、三年國改軍令狀,"汾老大"強勢回歸
三年軍令狀目標達成。時間回到2017年2月,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簽署《2017年度經營目標考核責任書》和《三年任期經營目標考核責任書》,兩份軍令狀"明確了公司經營業績、成長速度、行業地位、資本增值等方面的考核目標,拉開國改序幕。具體目標為:2017、2018、2019年收入(酒類)增長目標為 30%、30%、 20%;利潤增長目標為25%、25%、25% ;到 2019年12月31日要實現酒類營業收入達到103.74億元,酒類利潤總額達到 16.38億元。
以下為山西汾酒近三年情況,主營業務收入從2017年59.8億元漲至2019年117億元(超過目標103.4億元),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37%、47%、25%(超過目標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為56%、54%、27%(超過既定增長目標),酒類利潤達到28.45億元(遠超16.38億元目標)。
抓住省內省外毛利紅利。下圖展示了山西汾酒在山西省內外毛利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山西省內毛利率基本維持在69%左右,山西省外毛利率平均超70%,且2019年達到75%的毛利率。山西汾酒抓住了省內省外毛利紅利,快速發展。
打造高端品牌,抓住高端毛利紅利。山西汾酒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接近70%,雖然該項數據距離業界龍頭貴州茅臺和五糧液的毛利率還有一段距離,但是作為清香型酒的代表,該項數據已經非常出色。同時公司產品多方面營收,公司中高價位酒毛利率維持在75%,且近幾年一直處于上升態勢。配制酒毛利次于中高價位酒,但是近幾年處于上升趨勢,且勢頭迅猛。同時也可以看到,低價位酒毛利比較低,且近幾年一直處于下降趨勢。
二、降成本、調結構、加速省外擴張
產銷率較高,調整產能結構。2017-2018年不同類型酒產銷率都維持在80%以上,說明用戶需求較高且比較穩定,有大量的忠誠客戶。通過下圖中不同品種酒的產量增長率可以看出:公司近幾年在維持中高價位酒產量占比,每年產量增長率基本一致;公司逐漸減少低價酒的產量所占比重;增加配制酒產量增長率,擴大配制酒在產品中所占比重。這和之前分析一致,由于低價位酒的毛利率不高,且逐年下降,所以公司積極調整產能結構,減少低價位酒的比重,增加其他產品產量。(由于2019年年報更換統計口徑,所以只展示2017-2018年數據)
控制相關費率。隨著公司產量的快速增加,隨之而來必然伴隨著各項費用的增加,近三年山西汾酒銷售費用迅速增長。但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看到,近3年管理費用增速緩慢,明顯慢于銷售費用。說明公司對管理費用進行了一定優化與控制,抑制了公司管理費用的快速增長。
全國化擴張戰略穩步推進。從可山西汾酒近3年省內省外銷量情況和營收情況可以看出近幾年山西汾酒省內外銷量快速增長,同時可以看出近幾年山西汾酒省外營收快速增長且在2019年超過山西省內營收,說明近幾年山西汾酒努力實現自己所定的"華東戰略"和"1357市場布局"。(華東戰略:過長江、破華東、占上海;1357市場布局:1:山西大本營 3:三大環山西板塊市場京津冀、魯豫、陜蒙 5:五小板塊廣東、江蘇、遼寧、浙江、上海 7:其他滲透率低的區域市場)
三、總結
山西汾酒在2020第一季度表現出色,這和它本身軍令狀目標的完成和近幾年戰略布局有關。通過三年軍令狀目標的達成,打造高端品牌,抓住市場毛利紅利,"汾老大"強勢回歸。通過嚴格控制相關費用,根據市場需求和產品毛利情況,積極調整產能結構,減少毛利率低的產品產量,加大對毛利率高的山西省外布局。鞏固"1+3 板塊"(即山西市場、京津冀板塊、魯豫板塊、陜蒙板塊)市場的基礎,適度加大"5 小板塊"(江浙滬皖板塊、粵閩瓊板塊、兩湖板塊、東北板塊、西北板塊)市場的拓展力度,加快7個機會型市場(四川、云南、重慶、廣西、貴州、江西、西藏)的拓展速度,最終成就了近幾年的亮眼業績和2020年的開門紅。(ty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