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誠信基石,也是資本市場得以高效運作的關鍵。
從朱镕基總理的“不做假賬”,到目前資本市場強調“圍繞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監管方向,足見信息披露問題在資本市場的分量。
近日,鵬博士的一則公告,再度將A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規范的問題曝光出來。
7月9日,鵬博士公告,上交所根據該公司存在的三大類違規問題,對公司時任董事長楊學平,時任財務負責人王鵬、李錦昆,時任董事會秘書陳曦予以監管關注。
具體涉及違規的內容包括三大方面:
一、2018 年度對長城寬帶商譽減值測試內部控制不規范;
二、2018 年度商譽減值信息披露不充分;
三、對外投資未及時履行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
(資料來源:上市公司公告)
從具體公告內容來看,第一、第二方面存在一定的關聯性,也就是說鵬博士對于長城寬帶商譽減值一事上玩了貓膩,衍生出2018年度商譽減值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問題。
上交所一針見血指出鵬博士在長城寬帶商譽減持上的貓膩主要有兩點:1、認定長城寬帶商譽所在資產組時,將非經營性資產負債項目一并納入資產組核算;2、對長城寬帶商譽減值測試時,相關參數使用依據不充分,且采用的方法既不是公允價值—處置費用,也不是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法,不符合相關規則的規定。
上交所指出鵬博士信息披露存在的第三方面問題,主要是指公司對外投資信息披露上存在的問題,和前面兩方面不存在關聯性。
簡單說,就是公司對外投資的項目達到了信息披露的標準,但公司既沒有經過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也沒有及時進行信息披露,而是后來才進行補充程序,完全是“先上車后補票”的做法。
從這個對外投資的事項披露上看,暴露出來的問題是,鵬博士時任董事會對于信息披露規則的不熟悉,或者說是不在意。
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信息披露是作為投資者和上市公司溝通的重要渠道,企業認真、及時、準確的披露信息,對于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企業是因為疏忽導致的信息披露不合規,那還只是專業程度不夠的問題,如果是故意誤導投資者的話,那么這種行為就嚴重許多了。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信息披露工作是上市公司最基本的工作,如何企業沒有能力處理好,或者故意沒處理好,投資者都需要謹慎看待了。
公開資料顯示,鵬博士全稱為鵬博士電信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經營以電信增值服務、安防監控、網絡傳媒三大業務為主的公司,其主要產品包括電信服務、安防工程及設備和廣告傳媒等。
隨著一季報盈利能力轉好后,鵬博士最近推出了員工持股計劃。
7月16日晚間,公司發布了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計劃以2元/股的價格向公司董監高、中層管理人員、核心員工等出讓公司回購專用賬戶股票,出讓總數不超過3972.80萬股。
公告顯示,該員工持股計劃的的業績考核指標是:2020年和2021年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3億元和6億元。
從2020年一季度業績表現來看,經歷了此前的大幅商譽減值之后,鵬博士業績出現好轉跡象。
4月30日晚間,鵬博士一季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8134.17萬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57.7%,扣非凈利潤為4450.17萬元,同比增長149.73%。
隨著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出爐,后續鵬博士的業績和企業管理會不會進一步出現改善,值得進一步關注。
歡迎關注“A股老玩童”的圈子,給大家及時溝通交流各類投資機會及市場觀點。
評論 1
A股老玩童 2020-07-17 15:07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的基礎業務,信息披露違規,無論企業是無心還是有意,都是值得檢討的……上交所網開一面,連罰款都沒有罰,只是關注了一下時任董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