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股市分析:現在能買地產股嗎?

          當然是房價股價大幅下跌,市場一片看空時,甚至地產公司大量破產時,我們就可以買入。

          房地產公司的估值,看似非常簡單。有多少土地賣多少錢唄。但也不是這么簡單,同樣的土地,可能萬科能賺更多的錢,到了有的公司手上,弄不好會虧錢。于是,地產股有了一個特別的估值方法——Revaluated Net Asset Value(RNAV)。

          RNAV,顧名思義,就是重估的凈資產價值。這里的重估就充滿了藝術啦。為什么要重估呢?是因為土地會升值。比如一個開發商2015年在上海南京路拍的土地,樓面地價每平米50000元,到了2007年,就不是這個價啦。蘇寧地產拍出的南京東路地王,每平米數萬元之巨啊。那么,鄰居們數年前幾千塊一平米拍的地,現在怎么算呢?就需要重估一下啦。

          于是,在2017年的夏天,掀起了對房地產公司土地價值重估的高潮。可以想見,在這個地王迭起,土地拍賣價格頻創新高,“面粉比面包貴”的瘋狂環境中,各房地產公司原有的土地在不斷重估之下,其“價值”一定是遠遠高于其賬面所載。

          如果僅僅是重估,可能還不能造成地產股的瘋狂,分析師的想象力是無限的。帳上的現金是能買地的,現有的土地掙了錢之后也還是要買地的,買來地之后能掙更多錢的。于是,分析師們開始認為,合理股價應該是RNAV的一個倍數,其中以2倍的說法最為常見。經常在分析師的報告中看到諸如“公司RNAV20元,合理股價40元”的說法。

          如果覺得給RMAV翻倍還不過癮,干脆對地產公司的估值方法升個級,干脆用PE。常識告訴我們,地產公司的盈利不象一般制造型工業企業,不具有穩定性,有的年份項目結算得多一些,有的年份結算得少一些;有的年份拍地貴一些,有的年份拍地便宜一些;有的年份房子漲價快一些,有的年份漲價慢一些。站在2017年預測2018年,對房地產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片樂觀:房價漲得快,銷量沒問題,能結算的房子都是2017年以前拿的土地,成本低。對這個盈利給個20倍的動態PE,股價上漲空間無限啊。

          一個強周期的行業,在它盈利能力最強的時候,給予20倍的動態PE。如果這句話僅僅是一個命題放在你的面前,估計你絕對不會贊同。但如果是2017年的夏天,有人告訴你要給房地產2018年10倍的動態PE,你會反對嗎?

          就象一個自認為公平的父親,總不會太責怪最調皮的兒子。自認為價值投資的人們,在2007年夏日的瘋狂中,正陶醉于對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房地產的偉大前景。一切政策調控自然都被認為是不可能擋住“歷史潮流”的。當2007年8月份關于保障性住房的法規頒布后,筆者曾在一個小范圍的會議中預言,房地產將面臨結構性變化,盡管這一變化的具體方式當時還不敢斷定,但現在看來房地產市場的結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說到這里,只是要大家明白一個道理,房地產行業是一個強周期的行業。這與該行業的長期發展之間不矛盾。馬克思早就告訴了我們“螺旋式上升”的道理。要相信“螺旋”總會來的。

          那么,這個“螺旋”的上升中軸在哪里?就是RNAV。不是根據地王調整過的RNAV,只是根據當地正常的平均房價重估的NAV;也不是RNAV的某個倍數,只是RNAV而已。

          RNAV也是蒙著面紗的,不同的分析師,估計得也不一樣。如果你有興趣查查“深長城”的研究報告,你會發現不同分析師估計的RNAV竟有數倍之差。如果你查查“廣宇發展”的RNAV,你會發現有的分析師的估值竟然是當前股價的5倍之多。

          當前市場中,RNAV打折已經是很正常的現象了。從九折到六折不等。那這個折扣的底線在哪里呢?一個最差的公司,這個底線應該是真實的NAV——凈資產價值。這里強調是真實的NAV,是因為有的公司的凈資產是不真實的,主要表現為:應收帳款可能收不回,預付帳款打水漂,固定資產價值高估,金融資產或長期股權投資的價值存在泡沫等等。如果排除這些不真實,公司的凈資產價值應該是RNAV的底線。

          RNAV與NAV的差異在哪里呢?在于對土地價值的估計,前者根據估計的未來收益對土地價值進行了重估,后者則應回歸現實,按照能夠最快出手的原則,給定一個容易變現的價格。NAV是肯定比RNAV要低的。NAV也不是一成不變,但至少在每一個時點都是現實的。如果你想做房地產掙錢,當一個公司的股價低于NAV的時候,你會考慮收購其股份實現間接的地產開發,而不是直接購買土地。

          遺憾的是,我們看到的分析師給出的NAV實際上只是RNAV,而不是對其凈資產價值的最公允估計。我們不妨帶著火眼金睛去分辨一下,看看其計算過程,把分析師想象出來的未來收益剔除掉,就能得出真正的NAV。

          即便一個公司的股價低于真正的NAV,也不代表具有投資價值。因為拙劣的管理者是會踐踏價值的。所以,優秀的團隊總能使公司的股價高于其NAV。但即便是最拙劣的管理者,只要其股價低于NAV的幅度過大,也會想到尋找收購者以實現價值。這是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博弈的一般均衡。

          穿過估值的迷霧,原來地產股的估值底線就這么簡單的三個字母NAV。當人們使用RNAV時尚屬正常,如果試圖給予兩倍估值,甚至要換用PE估值方法的時候,你就該賣出地產股了。當股價已經低于經得起考驗的真實的NAV的時候,地產股也該緩緩下滑的步伐了吧?要不然,就不會有人愿意到土地市場拍地了,直接去收購地產公司的股權不是更劃算?

          萬科A(SZ000002)綠城中國(03900)靜下心來,想一想,身邊是不是有的地產公司,即使其土地半價甩賣,計算出來的凈資產也已經與其公司總市值相當?如果你想做房地產開發,你是愿意去拍類似的土地,還是直接去收購該公司的股權呢?縈繞在地產公司估值上的迷霧時刻存在,當市場高漲時,人們被樂觀的迷霧籠罩著;當市場持續下滑的時候,對崩潰恐懼的迷霧更是籠罩心頭。只有穿越這層迷霧,認清房地產公司的強周期性與長期價值成長性,才能自由地分析地產股,從容地投資。(作者:okokok333)

          —————— 分享 ——————

          評論 1

          • 手機用戶6661753691 2018-10-12 10:03

            扯淡

          熱門股票

          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亚洲欧美婬色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