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大麻二酚CBD,在很多難治的疾病上顯露出功效,所以2019年火過一陣子,但是因為中國沒有在藥品、食品領域放開,所以炒了一波后,逐漸消停。
2019年,不少涉麻上市公司紛紛大漲,其中有一個重慶的企業,福安藥業,也狂攬12個漲停。
北美卻沒有限制,已經在食品、藥品、化妝品率先添加。種植和藥物開發都大規模的開展。今年有實質進展的,一是晨光藥業獲得了加工許可證,二是福安藥業8月公告,7300萬美元收購美國的一家大麻公司,這家公司有種植、加工。
醫藥類上市公司有3種狀態:
第一類公司是原生型的,比如恒瑞,老板本來就是在藥廠從基層干起;
第二類是半路出嫁。比如福安,老板原來是做建筑的。把握了藥廠的投資機遇。
回顧福安的發展歷程,覺得這個老板每個致富的點都踩的很好。先是做建筑包工起家,后只花了幾百萬投了藥廠,最后把握了及時上市的機遇,募集資金高達13個億。而上市前的2007年,不過500萬不到的凈資產,500多萬的凈利潤。
可能是原生研發不夠,福安上市后收購很頻繁。2013 年收購湖北人民(特色專科)、2014 年收購寧波天衡(特色專科),2015年代價更大了:15億收購煙臺只楚藥業。
只楚是全國最大的硫酸慶大霉素生產出口企業,原料藥占收入比重 80%。
2015和2016年業績都達標,但是2017年沒完成,差了10%。導致福安商譽減值6個億,2018年虧損3.6億。但是,3年業績承諾后的2018年,只楚藥業下滑的更多了,只有5300多萬。15個億收購代價,扣除這幾年完成的利潤,5000多萬的利潤規模,相當于代價要20多倍市盈率,沒有太便宜。2019年福安還有7個億的商譽,如果收購的標的業績沒完成,還有減值的風險。
但是,只楚的強項是生物發酵,是膠東地區最大的微生物發酵基地,2019年7月,微生物發酵化學提取工程實驗室,被認定為“煙臺市工程實驗室”。
生物發酵是藥企未來的方向,替代的是化學合成——有污染,高成本。
有了生物發酵技術,可降低福安原來抗生素的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華東醫藥的阿卡波糖,億帆醫藥的維生素,都掌握這個技術,生物發酵技術的推廣也帶動了包括做合同外包開發的凱萊英。
回過頭來說CBD。目前,海外已經批準上市的是抗癲癇的,還有止疼、抗焦慮、抑郁等適應癥在臨床中。采用的工藝路線有提取、化學合成,未來的看點就是生物合成。
那么,已經有生物發酵合成技術積累的福安,大概率是要往CBD制劑領域去發展的。
中國現在政策沒放開,不等于將來不放開。因為畢竟中國也是聯合國國際麻醉品公約締約國。聯合國如果投票表決通過,那么中國也將跟隨放開。
所以,現在上市公司走的快的已經在布局CBD種植,加工,走的更快的,就比如福安干脆去海外收購一個企業。
在沒有放開前,至少也有投資收益。畢竟2019 年美國CBD的市場規模增長高達 700%,在超市產品隨處可見。
福安收購的公司2020年至2022年凈利潤承諾為600萬美元、2200萬美元和3000萬美元。那么,理想狀態下福安新增利潤有承諾利潤的一半。只是今年一個是受到疫情影響,另外一個是看下圖合作儀式上,似乎都還沒開始大規模種植。
如果在福安新股上市后即持有,這10年期間沒有盈利。幾次收購時授予的股權激勵的價格,也都還沒解套。只有2019年11月一筆大宗交易,持有人是5.5元,5960萬股,略有盈利。
還有一點是,公司2019年投了5000萬元給北京嘉富誠基金公司,是一家私募;另外,在美國CBD合作儀式上出席的有太和東方,是一家市值管理機構。
而2016年,公司就和太和東方認識了,啟用新品牌的慶典儀式上,上面這些人都到齊了。
大家都認識,只等發令槍。
評論 1
老樊爺爺的 2020-08-16 10:52
有一個瘋子家長的美國公司可靠嗎?收購它會不會被賴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