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新聞周刊里面提到的德御系資本運作路徑是這樣的——先是獲得上市公司控制權,通過對外投資或并購重組變更主營業務,給上市公司改名換姓,促使公司股價一飛沖天,德御系擇機減持股份或者將其質押獲得更多融資。
那么,我們可以看一看中國新聞周刊里面提到的的北訊集團這家上市公司的股價走勢。
曾用名齊星鐵塔,后改名的北訊集團,現在被披星戴帽的*ST北訊
2014年11月14日,曾經的齊星鐵塔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開啟了德御系入股上市公司的道路。
齊星鐵塔的重大事項停牌公告
而它在停牌期間,公司甚至還在辦理股權轉讓的過程中,就開始了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也就是隨后準備收購北訊集團的計劃。
剛剛收購,便籌劃重大資產重組
隨后,公司又于2015年將重大資產重組改變為籌劃又籌劃了非公開發行股票,即定增,2015年7月,齊星鐵塔公布定向增發63億元收購北訊電信的方案。直到2017年4月,收購最終落地,齊星鐵塔更名為北訊集團。此次定增,龍躍實業認購金額超過20億元。
將重大資產重組改為定增
而此時,齊星鐵塔的股價以2020年9月6日的后復權價格計算,只有3.79塊。隨后,齊星鐵塔便開啟了他的停牌之路,直到2015年7月3日才正式復牌,股價便一飛沖天。
齊星鐵塔復牌后的周K線走勢圖
看上去是非常美好的一個過程,公司轉換主營業務,改為經營通訊行業,如果公司正常經營,再加上當時還處于15年牛市過程中,股民們便義無反顧的沖了進去。
其后的幾年里,北訊集團以稀缺的資源、誘人的業績承諾和5G時代來臨帶來的新發展機遇,讓市場對公司充滿想象力,2018年初公司市值一度超過300億元。
隨著定增的完成,更名為北訊集團,隨著北訊電信注入完成,上市公司控股股東龍躍集團逐漸從上市公司淡出,陳巖擔任上市公司總經理并出任公司法人。
令人意外的是,公司到了2018年業績便開始變臉,據公司公告,2018年公司虧損11.07億元,而且審計機構對公司2018年財報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原因是公司經營情況存疑、向疑似關聯方大額預付資金、高達46億元的工程物資無法開展有效審計。
2019年和2020年,公司經營情況依舊沒有改善,截至2020年6月23日,已逾期債務累計34.2億元。
而這個過程中,控股股東龍躍投資早已將手中股權質押。甚至一度觸及平倉線。
北訊集團股價周K線走勢圖
最終,北訊集團披星戴帽后被暫停上市。狂歡過后,一片狼藉。
2020年7月9日暫停上市
這種類似的手法需要大量資金,像當初的定增,龍躍集團就出資了超20億,德御系想到的就是入股商業銀行。
入股商業銀行
2013年至今,田文軍的德御系企業先后入股晉中銀行、陽泉商業銀行等兩家本地城商行,以及至少八家當地農商行。入股銀行之多,當地人笑稱他為“行長”。
德御系入股的晉中銀行
這位“行長”能量頗大,給入股銀行帶來了巨大的壞賬,甚至攪亂了山西金融系統。
也不知是巧合還是其它原因,當北訊集團暫停上市,也就是2020年的七月份,山西金融系統的地震開始爆發。
近年來,國內一直在管控金融風險,包括前不久被銀保監會、證監會出面接管的九家金融機構,背后的股東明天系,也是靠著控股銀行與保險公司進行金融融資,2019年被接管的包商銀行背后就是明天系。
還有前幾年的安邦保險,也是銀保監會出面接管。
這一次的山西金融系統地震,最后也逃不出銀保監會出面的結果。我們對于銀保監會還是有極大的信心的,對于國家管控金融風險的能力還是有足夠的信心的。
而且這一次出問題的大多數是當地的城市銀行和農商行,波及面較窄,銀保監會有足夠的能力去處置,我們靜待處置結果出來就行了。
最后,我們需要再提的是,投資上市公司,不要僅僅只是只看公司有哪些概念,能夠“蹭”到什么熱點,而要更加關注企業的經營能力,企業的質地和企業的管理治理能力。
免責聲明
風險提示:本資料僅為服務信息,不構成對于投資的實質性建議或承諾,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資料中全部均為截止發布日的信息,如有變更,請以最新信息為準。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文章中內容不作為投資意見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