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財寶典》記者 楊鵬
這兩日,陶一山的話在熱傳,他說:“早已有圈內養豬大戶預測,到2022年,國內肉價將跌到10塊。我更悲觀,屆時肉價跌到4-5塊都是完全可能的。”
9月7日,養豬股暴跌,天邦股份跌停,正邦科技差點跌停,新希望、海大、唐人神等也都大跌超過8個點,養豬股無一幸免,全部大跌!大家開玩笑說,陶總的一句話,把股價都說得跌停了。或許,他只是點了一個導火索而已!
20億頭新增產能或許并不夸大,但也不會實現!
眾所周知,正常情況下,我國年出欄生豬六七億頭,便已經占了全世界一半的出欄量。而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陶一山表示,我國各大養豬企業在建或將建的養豬項目規模將達20億頭。這將是一個災難性的數字,也是一個讓人震驚的數字。
吹牛嗎?不見得!
據悉,南方某發達省份曾經并不太歡迎養豬,正常時出欄3千多萬頭,如今規劃產能已經上億頭;云貴川渝在瘋狂復產的同時,新增產能或達8645萬頭,新華社也曾報道,四川布局新開工養豬場項目2797個。以省為單位的河南、廣西等地新增產能不容小覷,比如以前絕不可能的基本農田如今也已經放開,某些地方的放開程度甚至讓人驚訝!各省報道出來的新增養豬項目單個便動轍上百萬頭。
僅從規劃上來講,新增規劃產能超過20億頭也不足為奇。但是,這也將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數字,在很長時間內,連十分之一的量都不可能達到。
第一,預期豬價下跌,便將在早期嚇退一部分投機者;第二,疫情和疾病,又將導致一部分人退出或者不敢進入;第三,豬價下跌到一定程度,比如10元/斤、8元/斤,等等,必然又將有部分人無法進入,或者虧損離場。第四,無論有多少人不愿意看到,我國非瘟疫苗大概率要問世,屆時大量的散戶又將重新卷土歸來。
我們可以假設,即便中小散戶都不再增加,再加上現有的產能,又能增加多少呢?十分之一的產能都不會釋放出來!那這么多產能怎么辦,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快生產,將他人直接攔在門外。但是這樣也不能避免產能嚴重過剩,血拼再所難免!而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將在未來兩年內成為競爭優勢。
股價大跌是必然,資本撤離或一地雞毛
資本的嗅覺是靈敏的。非洲豬瘟后,養豬上市企業的股價屢破新高,牧原股份從20元左右漲至130多元,2020年10轉7后再度沖擊百元;正邦科技從非瘟前的不足4元漲至最高27元左右,新希望從6元左右上漲至40多元……養豬股絕大多數在此次非瘟疫情中翻了數倍。養殖戶在非瘟中煎熬,虧損、離場,數不勝數;而資本在疫情中狂歡,賺得盆滿缽滿。
同樣,嗅覺靈敏的資本一定會提前撤離。如果明年的豬價預期下降,那么現在資本就大概率就要或者已經撤離了。
最近一段時間,養豬股都沒有像以前一樣瘋狂上漲,也沒有牧原那樣的養豬股出現。雖然一些地方仍然在經歷生豬死亡的陣痛,但是豬價上漲的預期非常小,所以反映在股價上大幅上漲的可能性比較小。而豬價下跌的預期非常高,所以股價下跌風險較大。
9月7日養豬股暴跌,很多人認為和陶一山的預測有關。實際上,陶一山只是說出來了而已,豬價大跌在行業人心里其實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只是什么時候來的問題,而且一定會跌到比以前更慘,并且如今的高豬價今后也將很難再見到。如果一定要說和陶一山有關,也只能說是點了一個導火索而已。
那么可以推測,如今的高股價,大概率是處在接盤的階段。但是股價這個東西,并非我等可以預料,資本的力量很多時候是超出我們的意料,并非理性所能預判。比如今天暴跌,明天再上漲,說不定又給了人希望,又將有一波人沖進去,總有人想賺這最后的錢,總有人覺得自己幸運。
資本的撤離不止是反映在股票上。養豬是很燒錢的,牧原雖然名利雙收,但其實發展相比股價來說,也并不快。不過如果完全靠自身發展,牧原很難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如今的養豬企業擴張,不少都有資本的身影,甚至很多企業的瘋狂擴張是被資本綁架著往前走。而資本是逐利的,一旦發現不利,他們不會繼續陪玩,一定會有一些企業將深受其害,屆時又是一地雞毛。
其實從一些企業的動作來看,已經有所跡象了,比如正邦科技8月份生豬銷售突破百萬頭,但是仔豬銷售卻高達40.92萬頭。現在很多人也是擔心后期豬價大跌,就趁著仔豬價格高先把錢賺了,把風險留給其他人。正邦科技是不是也是這種想法呢?而且,并非只有正邦科技如此,很多企業都在加快仔豬銷售。以資本擅長的正邦科技的動作,是否也給了我們一些警示?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評論 3
魑魑魅魍魎魍魎魑魅 2020-09-08 11:26
下跌是會的,但是不可能那么低
手機用戶50630195004 2020-09-08 11:26
預測房價一元一間!
蘇艷琴810 2020-09-08 10:21
下跌是早晚的事,供不應求,〞漲〞供大于求,〝跌〝,市場經濟順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