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股、持股是困擾很多股民的關鍵,能選出來好股,但拿不住;拿著個股,總感覺還有更好的個股要選,如何破解?實際上,選股,不是在選個股,而是選的是相關的模式,對應的模式就有固定的策略,要執行完整;持股也是類似,持有的不是個股,而是一種盈利思維,要按照相關體系執行完整。

熱點模式的選擇中的利與弊
股民有一個特點,很多時候總是在選股,但我反復提醒過大家,要選模式,模式對應的是一批個股,同時對應了策略。比如說大家可以看看這些個股,密爾-克衛、邁瑞-醫療、家-家-悅、益豐-藥房、福-斯-特等,然后思考他們有什么特點?雖然他們來自于不同的板塊,物流、醫療、零售、醫藥、光伏等,但走勢卻有很多相同。所以,這樣個股我們都用對應的模式。
同樣的情況,《年報金股收官總結,熟悉模式總會讓你賺得更多》中也是有類似劃分,慢牛、波段、問題股、有反彈通道的,也有箱體的,還有脈沖反彈等,因此每做一個板塊,股民都先要將行業中不同模式做做梳理,規避那些弱勢品種,然后選擇自己偏好的模式,選定了就按照對應的模式做到底,才會有好的效果。
比如說數字貨幣,妖的有匯金-股份,穩健一些有科藍軟件。如果單日對比,匯金-股份還是猛,有過20%,但漲跌調整時也狠一些;科藍-軟件就溫柔很多,反彈沒那么犀利,但調整也很小,幾乎連漲。所以,不能說哪種模式更優秀,只能說更適合。有些投資者承受不了相關風險和盯盤壓力,那么博弈穩健的,就很合適;通過空間讓渡,成就高概率,這就是一種博弈的切換。
還有投資者近期做家電,或者環保,連續漲了一段時間,進入調整周期了,又會覺得不耐煩,股市有漲的,怎么自己的個股跌了?也有股民會糾結,選了穩健,就注定跑不過妖股,不甘心。但博弈妖股,又沒能力,精力跟不上。其實,這就有些“無理取鬧”,自尋煩惱了。這就好比,有些人說科學家,體面、風光,但做科研太苦了。任何事兒都不可能只獲得不付出。市場就是風險收益比的博弈,僅此而已。
包括很多投資者總是“主動止盈”,而不喜歡選擇“被動止盈”觸發(《“主動止損,被動止盈”,以小博大的操作模式》)。但兩者又是各有利弊。前者是有機會碰觸到最高利潤;后者永遠沒有最高利潤,但很少踏空沖刺利潤,因為其是最高點回落一定幅度,總能讓利潤多跑一段時間。這也是一種平衡。這才是股市之道。有舍有得,通過一部分因素去讓渡自己最想要,或者能力最能夠獲得那部分。
行業博弈思路:
比如說行業本身的特點,你選擇了按照對應模式和專題去做好,執行完整。不要三心二意。今兒做做軍工,明兒水泥,后兒又覺得光伏不錯,然后金融、科技也都參與,其實這樣看上去很熱鬧,反而降低了單一模式的很多優勢。比如說你對于熱點熟悉后,節奏的把握,很多熱點如今看上去是在活躍,這一天是不錯,那么之前的調整、蓄勢、反彈等鋪墊是關鍵。
包括證券板塊,我們博弈是在6月下旬,比行情啟動提前了1周多,那個時候布局很舒服,還有時間關注和熟悉,但很多投資者,7月底8月初才想到博弈證券,這就是巨大難度了,風險收益比下降不說,本身操作的壓力也和當初低位的不同。錯后不行,是否可以超前布局呢?實際上,研究可以提前,但布局必須要順應行業的自身的節奏,比如說8月份給大家挖掘環保板塊,如果你是6-7月份介入,不僅沒有利潤,還要錯過市場整體大行情,甚至還可能逆勢虧損的。這就是行業周期的意義。

所以,博弈一個行業,就要去研究它,熟悉它,或許初期會有一些碰壁和挫折,但這是必須經歷,沒有這個就沒有后期的利潤產出,然后堅持完成一個周期,這是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