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代財經 高秋榕 唐新懿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今年以來,李嘉誠家族頻頻增持長實集團的股票,多次引發人們關注。
進入9月,李嘉誠家族再度增持長實集團,截至目前,李澤鉅和李嘉誠分別持有長實集團35.6%和35.53%的股份,合計71.13%。按9月10日的收盤價計算,持股市值分別為541億港元和540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據時代財經統計,今年以來,李嘉誠家族累計增持長實集團股票的次數高達118次,累計耗資50.61億港元。相比之下,2019年全年,李嘉誠家族僅增持了24次,累計耗資26.82億港元。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人大重陽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鄭志剛在接受時代財經的采訪時表示,實控人及大股東增持股票,一方面可能由于其認為股價被低估。通常而言,投資方希望以低成本的方式購買股票,在股價低位時增持股票有助于平滑其投資收益。
另一方面,也說明實控人或大股東有資金閑置,出現資本運作的可能。在投資過程中,如果投資其他公司,信息不對稱或項目不熟悉可能會為投資帶來風險。相比之下,增持自己公司的股票風險相對可控。
不過,今年以來,長實集團股價呈下跌態勢,以9月10日收盤價計算,李嘉誠家族年內增持的股票浮虧達到2.06億港元。
股價、業績“雙殺”
李嘉誠家族持續增持股票的背景,在于疫情影響下長實集團股價、業績遭到“雙殺”。據時代財經統計,今年以來,長實集團股價已跌超20%,市值蒸發超500億港元。
而從長實集團公布的2020年半年報來看,上半年其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92億港元,歸母凈利潤從去年同期的150億港元縮減為60億港元。
長實集團的營收主要來源于物業銷售、物業租務、飛機租賃以及英式酒館四大業務,營收占比分別為66.6%、11.6%、4%、13.2%,同比變動分別為1.3%、-8%、1.4%。
花旗指出,公司目前各業務板塊均受到公共衛生事件負面影響,包括公司旗下中環寫字樓、香港酒店、英國酒吧以及飛機租賃等業務均遭受不同程度的下跌。
其中,英式酒館業務為今年長實集團新開發業務,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英式酒館業務開局不利。上半年,英國政府實施各項管制措施,臨時關閉所有酒吧及餐廳門市,社交活動的減少使得英國市場對于酒吧服務的消費大幅下跌。
疫情的控制情況尚不明朗,對英式酒館業務的影響難以預計。但可以預見到的,這對于整個集團的發展前景造成了重大不利影響。
由于2020年英式酒館業務虧損19億元,以及房地產信托和物業投資帶來的凈值虧損,上半年長實集團房地產信托和物業投資凈值虧損高達21.3億,相比之下,2019年這兩項為其帶來的收益高達20億港元。
匯豐指出,過去數年長實集團主要增長動力之一是來自收購,但因未來宏觀經濟存在不確定性,長實集團在未來進行并購時的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將會增加。
長實集團坦言,香港、內地以及海外市場從事物業投資的地產運營商增加,對其市場占有率造成了影響,并且使得價格競爭愈演愈烈。疫情以來,各家地產商均調低了回報預期,加之市場流動性充裕,競爭對手往往在資產估值方面的更為激進,這種傾向進一步加劇長實集團的成本壓力。
回購止步,頻頻增持
由于長實集團業績下滑、派息減少,今年以來,國際大投行不斷下調其目標價及減持股票。
4月,長實集團第六大股東貝萊德以46.6786港元減持約55.61萬股,涉資約2595.80萬元;而在今年多次增減持后,摩根大通持有的長實集團的股份已從6.88%下降至4.83%。
除此之外,年內已有多家投行下調長實集團的目標價。
其中,匯豐研究今年以來三次下調長實的目標價,從73.9一路降至49.6,對其評級也由“買入”降至“持有”;而花旗也將其目標價從55下調至34.3,低于目前長實集團的股價,評級由“中性”降至“沽售”。
據時代財經統計,長實集團的市盈率7.46,市凈率0.44,從其近5年的分紅派息歷史看,2015年以來,長實集團累計實現凈利潤1239.43億元,累計現金分紅達291.72億元,分紅率高達23.81%;上市以來,公司每年年末和年中的派息“從不遲到”,只不過,今年上半年,公司每股派息僅0.3港元,較去年同期削減35%。
匯豐表示,長實集團中期派息同比下調35%,派息比率目前為15%,是21年來公司首次削減派息,其派息政策的不確定性及業務復蘇低于預期,是其評級和目標價遭到調降的主要原因。
鄭志剛認為,上市公司穩定的股利派息和分配政策會向資本市場傳遞公司盈利前景樂觀的明確信號,短期內股利政策出現了波動,勢必會引發資本市場的擔憂。
不過,鄭志剛同時指出,在特定的時期通過股息的調整,為公司增加更多的留存收益,有望為企業未來的發展留住足夠的資本。
而花旗在3月第一次下調目標價時表示,公司須在資本管理,包括股份回購及派息增長方面更積極,以推動潛在的重估。但由于中期派息削減令市場意外,花旗預計,長實集團2020年每股派息將減30%,全年股息率只有3.3%,低于主要同行業公司的5.6%。
時代財經觀察到,在長實集團股價、業績“雙殺”后,多家投行均預期長實集團或進行股票回購。
但2019年以來,長實集團便停止了股票回購的步伐。早在2016-2018年間,長實集團共計回購股票1.66億股,涉資60億港元。其中,多數回購發生在2017年,回購資金占比高達67%,在此期間,長實集團股價漲幅接近50%。
股票回購是股利政策的一種手段,通過減少發行在外的股票數量,增加每股收益,從而提高股票市值。因此也不難理解,2017年長實集團多次回購公司股票后股價大漲。
但2018年9月之后,長實集團回購止步,與此同時,李嘉誠家族繼續增持股票。李嘉誠與李澤鉅合計持股比例由64.49%上升至66.61%。2019年,李嘉誠家族耗資26.82億港元增持股票,持股比例進一步上升至67.93%。
今年以來,據時代財經統計,李嘉誠家族累計增持長實集團股票的次數高達118次,根據其披露的均價計算,累計耗資50.61億港元。
李嘉誠家族今年增持長實集團的情況丨時代財經制圖
為何長實集團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內不再進行股票回購,取而代之的是李嘉誠家族頻繁增持股票的動作?
鄭志剛指出,不選擇股票回購的方式進行市值管理,更多可能是出于稅賦的考慮。通常而言,股票回購后股東得到的資本利得需繳納資本利得稅。
而實控人及大股東增持股票,將有利于其提升在股東大會的影響力,進而加強對公司的實際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