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為什么4天翻倍的卡倍億會深深刺痛神經?

          市場是最好的老師,分分鐘教做人。

          創業板注冊制實行之后這近一個月的時間,市場又上了生動的一課。

          預演的劇本是核心資產占據C位,成為最靚的仔。


          而現實卻是創業板50指數一度調整了10%,養了500頭牛的天山生物連續走出8個大號漲停,一個月不到股價翻了6倍。在天山關黑屋之后,又迅速誕生了4天翻倍的卡倍億這個繼承者。

          這臉打的確實有點疼。

          背后的原因想去想來,得到的結論還是創業板20CM的漲跌制度實在是太吸引人,散戶無法抗拒這種短期暴富的誘惑,而全身心參與其中。

          想起一個游資大佬的名言:

          得散戶者得天下,人心所向,牛股所在。現在又有了更深的體會。

          不管這個市場參與者結構是如何的變化,快點,再快點把利潤賺到手是絕大多數投資者深入骨髓的想法。想要在市場上賺到錢,就得順應這種想法。

          經常會有人拿巴菲特的事例說教,倡導價值投資,慢慢變富的理念。拿出的證據就是95%的財富都是60歲之后取得的。20%的年化收益依靠復利效應問鼎世界首富。

          事實沒錯,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老爺子年輕的時候已經是百萬富豪,收益率就相當逆天,50年代-60年代,也就是老爺子從20歲到30歲的這段時間,資產從2萬到了100萬,60年前100萬美元已經是一筆巨款,按照3%的通脹幅度來算,購買力大約相當于現在800萬美元的(5500萬RMB)。

          可以說這個資產規模已經是多數普通人一生能夠積累的財富上限。

          如果現在一個30歲的年輕人,有5000萬的資產規模,讓他去接受價值投資,慢慢變富的理念是可行的。

          但對于一個可能只有50萬,甚至只有5萬可投資產的年輕人,講慢慢變富,那只會帶來更多的焦慮。

          有錢的人等得起,可以接受賬戶慢慢的增長,只要守住本金安全的底線。

          沒錢的人則是等不起的。時間成本,機會成本對于散戶群體來說實在是太高。

          記得18年7月小米剛上市時,雷布斯說過要讓小米上市時買入股票的年輕人賺取一倍的收益,當時就覺得這家伙真有點不厚道,所以寫了那篇文章提示風險。小米今天掛牌,你必須認清的三個事實


          小米上市之前,雷布斯接受了價值90億的股權,百億身家的人當然可以盡情的折騰,從容不迫的追求星辰大海,最壞的結果可能也只是從一個百億富翁百變成十億富翁,錢對于他來說依然還是停留在數字概念。


          但是對于年輕的米粉來說,用為數不多的錢去買小米的股票,又有多少人能接受小米股價在上市后一年的時間幾乎被腰斬。


          在雪球論壇上經常會看到一些持有景氣賽道核心資產的球友評論XX公司,“未來3年復合增速有30%,股價看3年翻1倍,安心持有。”,不懷疑這里面有道行高的人說到做到,但我相信這里面有更多人看到4天就能翻倍的卡倍億之后難以保持淡定。

          散戶都是很焦慮的,焦慮實際上就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抗拒,沒有足夠的資本去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散戶想在一波行情中快速撈一筆,本質上是擔心未來再沒有這種機會,擔心自己手上的籌碼不能堅持到下一局。

          對于上億身家的大戶來說,股市里一年,兩年,五年不賺錢都無所謂,只當是游戲。但對于小散來說,賺錢的速度跟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就會很慌,看到周圍的人BBA,大平層,學區房,孩子的留學簽證這些都安排上了會更慌。

          這種情形下,又怎么能夠容忍賬戶增長的速度像蝸牛一樣。一不小心還被割了韭菜。追求短期的快速收益在一定程度來說其實是大腦啟動的防御機制,是一種本能的反應。

          在我看來,對于小散來說,最殘忍的不是在一次次的短線追漲殺跌中撞得頭破血流,傷痕累累。而是花費更多的時間成本,堅守價值投資之道最終換來的結果是價值毀滅。堅持價值投資并非就是100%致勝策略,二八定律決定了很多行業中的最終能取得成功的也就那么一兩家企業,多數都是陪跑的炮灰,你怎么就能夠確定手上拿的就是最后的幸運兒?幸存者偏差,屁股決定腦袋是很要命的。

          與其資產和時間雙輸,還不如在市場中快意恩仇一把,也好早點斷了在股市發家致富的念頭,另謀出路。

          張磊,但斌這些大佬們所倡導的長期主義框架其實是不適合普通散戶大眾。圈層不同,擁有的視野不同,格局不同,心態也就不同。就好比10年前的雷布斯看到阿里騰訊已經起飛了,他也會很慌。

          這個市場里的意見領袖們不應該以這些資本市場成功者的行為路徑來對散戶說教,告訴他們要慢慢變富,追求時間的復利效應,甚至是嘲諷散戶的短視行為。

          以往在工業革命時期,有很多人都嘲笑譏諷那些砸紡織機的路德分子,站在道德制高點說他們目光短淺,說辭是紡織工人的下降是短期的,會有別的工作產生。但事實證明證明了路德分子的短視也是無奈的舉措,英國藍領的實際工資在1755年到1802年之間,幾乎減少了一半,直到1820年,才恢復到1755年的水平。人們總說從長遠來看一切都很好,現在回過頭看,也似乎是這樣,但那中間的65年犧牲了的下崗紡織工人的利益,又有誰去關心過?

          從某種程度來說,大A現在的散戶群體也是這個不成熟的市場價值體系向歐美這些成熟資本市場靠攏過程中的犧牲者,短視行為也只是為了自保。

          無數為了自保,身不由己的散戶構成了這個市場主要的生態,所以時時刻刻敬畏這個市場。

          我們敬畏這個市場,實際上就是對同為散戶的彼此互相的尊重,散戶需要尊重,畢竟大家都太不容易。

          —————— 分享 ——————

          熱門股票

          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亚洲欧美婬色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