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行業內部機構交流
一、站在當前的位置,看傳媒四季度整體投資策略:
1.行業關注兩個維度:確定性——游戲、視頻;順周期——廣告、電影;
2.個股關注:游戲最新排序為吉比特、三七、掌趣、完美;廣告就是分眾傳媒;視頻就是芒果超媒;院線中橫店影視、萬達電影、中國電影。
二、具體行業觀點:
1、游戲板塊:
1.1 買量模式和渠道變革紅利:
買量只是商業模式,最終還是要看游戲的生命周期,三七成功原因是用戶導入、用戶留存等做得更好。最終能不能做好,產能能不能走出來,還是看產品研發和運營的能力是根基,只要平臺流量永遠在,買量就是永遠有效。所以,小公司突破挺難的,買量要資金優勢,而且后端能不能做出來還是看研發。
流量迭代是持續的,以后到底有什么app起來,很難回答,但是可以確定未來分發渠道不會像上一輪那么集中,騰訊占比已到巔峰。未來只要不是騰訊一家獨大的話,對上游買量都有利好。短期沒看到進一步集中的風險,渠道變革紅利仍在。
1.2 游戲股的業績持續性:
看公司持續的研發能力,大公司還是比較穩定,行業增速已經下來,未來3-5年10-15%的增長還是有希望;國內市場3-4千億規模就是天花板,目前已經2000多億;未來更大機會在于主要看海外,因此三七還是有更大看點;輕度游戲出海集中在日韓、東南亞、港臺市場。貿易戰影響小,北美市場占15%。
1.3 云游戲:
產業在按部就班走,但是二級市場前期預期過高,有些跳躍;云游戲的產業節奏核心看5G手機普及、套餐費用的下降;還有看玩法,目前沒有針對云游戲做研發,沒有太大突破,進展一般;現在還沒法定量分析云游戲會貢獻多少業績,因為云平臺商業模式還不確定,分成還不太清楚;未來時延不是問題,云游戲主要改變主機和端游,手機游戲本身也沒有太多痛點,中國游戲市場是手游主導,端游和主機量比較小;
順網主要做網吧渠道,云游戲和網吧沒有什么關系,云游戲甚至有可能替代網吧;
其中兩塊業務,首先是通過云端部署,減輕網吧負擔;另外是云電腦,但是華為阿里也在做,順網沒有優勢;中國用戶在電視端停留時間太短,美國整體互聯網使用時長5小時+、中國6小時+,但是美國電視上的時長在2個小時以上,中國可能只有1個小時,商業模式這方面有點問題;云游戲拐點更多是觀察在云平臺的流量爆發的時點。
1.4 未來游戲行業的催化劑:
①玩法創新的創新,垂直類別的崛起,比如說最強蝸牛帶起了放置類,未來看SLG、女性向、ar\vr等;②出海:目前沒有明顯的加速,但已經是國內市場2倍的增速,4-50%的增長。(超高清:需要內容把行業空間打開,需求起來彈性才能起來)。
1.5 標的:
整體:游戲已有回調,龍頭目前對應明年22-24倍的估值,有估值切換的邏輯。游戲股排序為吉比特、三七、掌趣、完美。吉比特Q4游戲產線比較豐富,彈性更大;三七買量模式優勢明顯,海外市場持續放量;掌趣科技看街霸、全民兩款游戲,明年還有兩款,彈性也比較大;完美彈性小一些,模式傳統,沒有太大創新,研發能力還可以。
完美世界:神魔大陸剛推出時流水好,但是后續買量減少后流水掉了一半,游戲整體還是老套路,沒有驚喜;今年還有夢幻誅仙和另外一款游戲,目前還沒上線,游戲品質還有待觀察;市場質疑公司管理層往后退,有大公司毛病,執行效率低,像游戲公司中的國企;整體來說,目前缺乏催化劑,由于游戲老套,而且董事長減持、董秘辭職,引發了市場的擔憂;但是管理層還是會保持穩定,董事長雖然退居二線但是不會放棄大股東的位置。
三七互娛:三七幾個老板在一起比較長時間,分工明確,是游戲行業中管理層最好的;最終還是要看游戲品質,三七有2000個研發人員,自研+代理有上百款游戲,綜合研發能力在往上走,但不是一蹴而就,不會馬上達到完美、網易的水平。
掌趣科技:真紅之刃短期低于預期,模式和玩法都模仿三七的游戲,品質不高,買量下來了,流水也在往下走;后續的游戲中,從IP角度來看,街霸、全民都比真紅強,發行是騰訊,也比較強,最終質量還需要觀察;今年看點主要就是這兩款游戲,如果兌現的話總體彈性會起來,明年10億利潤,估值不到20倍,性價比可以。
2、視頻:
芒果超媒:商業模式得到認證,增量邏輯在三塊(如果都能兌現的明年上半年甚至可以看1500億市值):
①破壁和出圈動作。目前85%用戶是女性,明年準備開始拓展男性。
②劇集的量,明年規劃55-60部網劇。
③推出電商APP,做精品垂直模式,面向女性用戶,主要賣衣服、鞋、包包、化妝品,公司規劃好,明年是希望能做50億到100億的一個GMV。
3、廣告:
分眾傳媒明年上半年看1500億市值,主要是供需關系改善,Q3單月收入增速回到5-8%;成本端今年新潮沒有搶點位,租金下降,疫情期間和物業談把租賃期拉長,每月分攤的租金下降,需求上升、成本下降,彈性很大;整體還是底部復蘇的邏輯,樓宇廣告是品牌廣告的分支,品牌廣告市場大概是1-200億,里面的大頭是電視等媒介,梯媒行業規模可能就2-300億,今年、明年、后年復蘇的機會可以把握。如果沒有效果廣告的加持,空間的彈性不會打開很大,梯媒沒有交互,未來難轉變成效果廣告。影院成本提升對分眾的業績影響不大,Q4成本是之前的一半,明年成本看票房復蘇,總體來說成本目前還是在低位,所以明年整體來看業績有保障。
4、電影:
電影看好院線,華誼、光線、北京文化反映比較充分了,橫店、萬達、中國電影還在底部。如果票房起來后,熒幕數量減少,未來1-2季度走出底部反彈的邏輯。
目前復工不到1個月,還看不出死掉多少電影院。行業預估退出數量在15%左右,但還有待觀察。大規模并購不太可能發生,萬達加盟輸出的模式證明了大規模并購不是好的模式,因為位置最重要,即使有品牌也不一定有用。
5、影視制作:
目前出現了制作公司被下游平臺愛奇藝、芒果整合的現象,橫向整合還沒有看到;融資還沒有放開,華策做定增,等消息。電影線上發行是允許的,大片不想走線上,因為賣不出價錢。付費習慣沒有培養起來的話,大規模大片線上發行不太可能,線上不太可能有20-30億的票房。文藝片等小片會在線上發行,逐漸培養用戶習慣。
6、教育:
A股沒有純正的線上教育標的;新東方在線、學而思還是很強,有師資、質量等優勢;
7、國聯股份:
多多是B2B平臺,公司沒太多科技屬性,公司說的SaaS模式還需要觀察,難度挺大,是有轉型的不確定性;未來需要觀察,主要看生態圈能不能打開,如果能把SaaS、供應鏈金融走通的話,看千億市值,但這些現在都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