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出手了,下周A股有救?
上周的行情整體表現非常差,滬指周跌幅達到了3.5%以上,兩市均出現明顯地殺跌行情,導致空頭出現砸盤行為,兩市的行情表現不佳,部分個股也是持續砸盤,熱點持續不佳,儼然是一副恐慌性拋售的行情。現在滬指也逼近3200點的關口,接下來還會繼續殺跌嗎?
我們先不妨看一下滬指的周線圖走勢:
我們看上圖,很顯然滬指周線出現了大陰線,而且還是兩陰夾一陰形態,從技術指標上看,這是一種看空的信號,意味著短期還是面臨著調整壓力,相信大家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說這個時候還是需要謹慎操作。
最近大盤之所以會殺跌,還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困擾。比如美股大幅下跌,從其形態上看,從頭部初現已經變為頭肩頂破位,打開向下空間。由于美股目前處于高位,可能形成連續下跌,對全球股市形成壓力。進而也影響到了A股的走勢。很多投資者開玩笑說我們A股就是“跟跌不跟漲”。如果美股持續走弱,必然壓制著全球風險偏好。
其次,主要就是外資在流出,上周流出超過250億以上,這個規模是非常大的,雖說北上資金流進流出是正常現象,但是這種拋售潮依然在股市中引起了“連鎖反應”,這讓內資也是選擇賣出,進而加劇了下跌動能。
最后,大塊頭的企業IPO上市,對市場造成抽血效應,不管是科創50指數募集1000億,還是螞蟻金服戰略配售基金募集600億,亦或者是“金龍魚”上市超額募資,這些都會對資金面產生很大的影響。很多人說股市只注重融資,而忽視了投資功能,這一點在IPO下顯得尤為突出。
由于市場成交量再度減少,比起滬指在3450點時17000億元的成交量已經減少了12000億元。滬指回調200多點,但成交量已經減少大半。從過去指數回調的過程看,當成交量到達3000億元至4000億元水平,指數就會迎來反彈。那么如果從從成交量角度看,指數走的下坡路已經過了“半山腰”,我們也相信指數走上坡路為期不遠。
現在的問題就是,即將面臨著國慶長假來臨,這期間外圍市場會發生什么消息,我們也無法預判,中美關系如何,全球疫情會不會擴散,國內復陽感染的情況會如何,在面臨著人口大規模流動時,會不會造成新的疫情爆發點。諸多不確定性事件無疑會打壓投資者進場的意愿。
我們再來說一下周末的消息,三部委放大招,要求QFII、RQFII準入門檻降低。自11月1日起施行。內容主要涉及:一是放寬準入條件,簡化申請文件,縮短審批時限。二是新增允許QFII、RQFII投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證券、私募投資基金等,允許參與債券回購、融資融券、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
這是股市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這次不但投資松綁了,而且降低門檻,有利于吸引外資進入中國,投資A股市場!很明顯,國內金融開放在加速,中國國債今天剛剛“入富”,后面還會有其它的舉措。更大力度的開放,這對A股是長期利好!這是外資重倉的股票!
與此同時,周末證監會發文表示將關注利用疫情蹭熱點炒作股價,上交所也說露頭就打。利用疫情炒作熱點,被村里盯上了,正川股份、萬方發展、康泰醫學、英特集團等,又要瑟瑟發抖了!咱們國內疫情控制很好,這些炒作確實很無厘頭,但全球第二波疫情不可避免,炒預期也不可以嗎?其實不少的疫情股,是真有業績支撐的。
我也能理解,打擊內幕交易,打擊蹭熱點,是想讓有價值的東西給投資者回報,不讓大A繼續成為“賭場”、“割韭菜”的地方。但問題是,政策的朝令夕改,才更容易割韭菜;因為相比游資們,股民的應變更差,政策連續性才是最重要的!
總的來說,下周只剩下三個交易日,希望大家謹慎操作,不要隨便開新倉,不要急于抄底,還不知道國慶節期間市場會發生什么。我們不妨耐心等待,靜觀其變,畢竟看不懂的行情我們就不操作,不參與
上周的行情整體表現非常差,滬指周跌幅達到了3.5%以上,兩市均出現明顯地殺跌行情,導致空頭出現砸盤行為,兩市的行情表現不佳,部分個股也是持續砸盤,熱點持續不佳,儼然是一副恐慌性拋售的行情。現在滬指也逼近3200點的關口,接下來還會繼續殺跌嗎?
我們先不妨看一下滬指的周線圖走勢:
我們看上圖,很顯然滬指周線出現了大陰線,而且還是兩陰夾一陰形態,從技術指標上看,這是一種看空的信號,意味著短期還是面臨著調整壓力,相信大家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說這個時候還是需要謹慎操作。
最近大盤之所以會殺跌,還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困擾。比如美股大幅下跌,從其形態上看,從頭部初現已經變為頭肩頂破位,打開向下空間。由于美股目前處于高位,可能形成連續下跌,對全球股市形成壓力。進而也影響到了A股的走勢。很多投資者開玩笑說我們A股就是“跟跌不跟漲”。如果美股持續走弱,必然壓制著全球風險偏好。
其次,主要就是外資在流出,上周流出超過250億以上,這個規模是非常大的,雖說北上資金流進流出是正常現象,但是這種拋售潮依然在股市中引起了“連鎖反應”,這讓內資也是選擇賣出,進而加劇了下跌動能。
最后,大塊頭的企業IPO上市,對市場造成抽血效應,不管是科創50指數募集1000億,還是螞蟻金服戰略配售基金募集600億,亦或者是“金龍魚”上市超額募資,這些都會對資金面產生很大的影響。很多人說股市只注重融資,而忽視了投資功能,這一點在IPO下顯得尤為突出。
由于市場成交量再度減少,比起滬指在3450點時17000億元的成交量已經減少了12000億元。滬指回調200多點,但成交量已經減少大半。從過去指數回調的過程看,當成交量到達3000億元至4000億元水平,指數就會迎來反彈。那么如果從從成交量角度看,指數走的下坡路已經過了“半山腰”,我們也相信指數走上坡路為期不遠。
現在的問題就是,即將面臨著國慶長假來臨,這期間外圍市場會發生什么消息,我們也無法預判,中美關系如何,全球疫情會不會擴散,國內復陽感染的情況會如何,在面臨著人口大規模流動時,會不會造成新的疫情爆發點。諸多不確定性事件無疑會打壓投資者進場的意愿。
我們再來說一下周末的消息,三部委放大招,要求QFII、RQFII準入門檻降低。自11月1日起施行。內容主要涉及:一是放寬準入條件,簡化申請文件,縮短審批時限。二是新增允許QFII、RQFII投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證券、私募投資基金等,允許參與債券回購、融資融券、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
這是股市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這次不但投資松綁了,而且降低門檻,有利于吸引外資進入中國,投資A股市場!很明顯,國內金融開放在加速,中國國債今天剛剛“入富”,后面還會有其它的舉措。更大力度的開放,這對A股是長期利好!這是外資重倉的股票!
與此同時,周末證監會發文表示將關注利用疫情蹭熱點炒作股價,上交所也說露頭就打。利用疫情炒作熱點,被村里盯上了,正川股份、萬方發展、康泰醫學、英特集團等,又要瑟瑟發抖了!咱們國內疫情控制很好,這些炒作確實很無厘頭,但全球第二波疫情不可避免,炒預期也不可以嗎?其實不少的疫情股,是真有業績支撐的。
我也能理解,打擊內幕交易,打擊蹭熱點,是想讓有價值的東西給投資者回報,不讓大A繼續成為“賭場”、“割韭菜”的地方。但問題是,政策的朝令夕改,才更容易割韭菜;因為相比游資們,股民的應變更差,政策連續性才是最重要的!
總的來說,下周只剩下三個交易日,希望大家謹慎操作,不要隨便開新倉,不要急于抄底,還不知道國慶節期間市場會發生什么。我們不妨耐心等待,靜觀其變,畢竟看不懂的行情我們就不操作,不參與
評論 2
用戶7829621034375 2020-09-27 23:00
標題和內容不一致。
侵如火 2020-09-27 22:43
忽悠我們小散戶長期持股,結果大資金都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