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中國建筑只有5倍PE,是預期公司發展空間小,還是市場定價錯誤

          在二季度的“牛市”行情中,白酒、消費、互聯網等熱門板塊的股價不斷新高,以保險、銀行、地產等為代表的大藍籌卻連續滯漲,以至于被冠上A股"三傻"的帽子。

          其實除了三傻,基建板塊也一直被市場冷落,以其中的龍頭——中國建筑為例,公司維持破凈狀態已經超過一年,市盈率一直在徘徊在5倍左右,估值和公司市場地位嚴重不符。到底是公司出問題了還是市場出問題了?

          今天我們看看投資達人人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中國建筑只有5倍PE,是市場預期公司發展空間小,還是市場定價錯誤?

          下文內容來源于答主(部分內容有刪減):墨香、財寶君、價值與復利、擊球區等。

          1.建筑是強周期行業

          中國建筑史在中國乃至于在世界范圍內具有中國優勢的巨型建筑工程企業,它的優勢在于什么地方?它的優勢在于實際上它是代表了一種中國籍全國之物力的一種巨大的制造優勢,我們可以看到跨海大橋,為了建設一個橋墩,中國建筑,他可以專門去設計大型的橋墩建設機械和裝置?

          所以鐵公雞在中國房地產和中國基礎建設投資不斷發展的前提下,中國建筑無論是在資本拿地的能力以及巨大的投入方面,從國際視野投資的角度來講,中國建筑,他是一個強周期性的一個上市公司,它隨著國家的宏觀政策和世界經濟起起伏伏而不斷變化,國外給公用事業的一個市盈率大致是20倍左右,而給這些強周期行業的市盈率水平是比較低的,所以中國建筑有可能處在一個行業周期的一個高峰市場。

          2.高端基建也是高科技

          中國建筑作為基建龍頭是無可爭議的,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營收和利潤都超過行業第二的一個等級。一般人都覺得建筑沒什么技術,就是農民工干的活,其實不是的,中國建筑就承建或者參與了90%以上中國300米以上的建筑,別說在中國,就是在全球,中國建筑的科技含量都是領先的。而目前給的估值完全是按農民工水平定價的。

          3.遠景預期相對比較低

          決定估值提升的主要還是預期,如果未來預期不高,那么估值提升的潛力就不足。

          建筑業務中,有一大塊是房地產,目前的房地產大家都知道,增量不用想了,中長期要看公路鐵路等基建,但中國靠基建拉高GDP已經超二十年了,新經濟常態下,經濟像高科技轉型是戰略方向,基建的增量肯定也是有限了。這個是市場擔心的。

          中國建筑只有5倍PE,主要還是對未來遠景預期相對比較低,主要還是房地產被鎖定,公司盤子也比較大,需要更強的共振才能帶來預期的改變。中國建筑經過了成長期,后續在分紅方面可能會有更大的作用。

          同比看,市場給光伏和新能源汽車更多的關注度,主要還是對遠期預期的空間比較高,差不多有5-10倍空間的預期,這也是市場情緒的區別。

          4.低估值是對未來預期的反應

          市場是聰明的,我不認為是定價錯誤,是對未來預期的反應。中國建筑這種屬于訂單型企業,并非平臺型企業,做一單少一單,如果未來中國基建投資少了,對他來說就意味著就是衰落,而且他是毛利、凈利率低,且重資本的苦逼生意,市盈率不會給高。

          5.市場定價錯誤造成低估值

          肯定是市場定價錯誤造成的。部分投資者認為市場預期公司發展空間小是在于需求認知出現了偏差,同時也導致中國建筑的市場定價存在錯誤。

          中國建筑不僅僅是做建筑的,也是做房地產的,旗下有中海地產和中建地產兩大房地產品牌,而且比重不低,2019年營收占比達到60%。

          由于目前房地產與基建周期的關系正發生變化,并伴隨著中國財政體系的變革,即中央與地方財權、事權的重新劃分,持續十年之久的需求波動形態正在異化。加之外部環境的以及宏觀政策目標的重大變化,中周期切換的線索已經比較清晰,需求的小周期波動正向高位平穩的狀態切換,市場對此過于悲觀。因此給予基建和房地產的估值都很低,造成中國建筑的股價只要拉上去一點就有好多人拋售,而且公司盤子太大,很難控盤,所以一直橫盤震蕩。

          雖然房地產與基建難以出現強共振的局面,但平穩的需求疊加行業集中度的快速提升,中國建筑的成長仍然可能超預期。

          作為建筑行業最優秀的企業之一,中國建筑2012年以來公司年化投資收益率約15%,與ROE水平基本相當。相較于公司歷史PE(ttm)最低為3.9倍,PB最低為0.71倍。截止至2020年9月15日,公司PE(ttm)僅5.13倍,PB(lf)僅0.79倍,均處于近5年的最低區間。

          6.低估存在過度反應

          單就目前的估值看,5倍PE肯定有市場定價錯誤的部分。我認為市場過度反應了未來行業放緩的預期,更多是市場風格轉換和資金抽離造成的估值壓制。公司歷史上有過跌破4倍PE的經歷,估值中線在7倍PE上下。所以要是估值繼續跌的空間小于估值修復的空間,總體來說,目前投資獲利的機會遠大于風險。

          7.短期估值偏低,中長期與行業預期相符

          現在這樣一種市場定價,我覺得,不見得是一種錯誤,就像我當年預計大秦鐵路隨著特高壓的發展以及中國煤炭市場的價格預期和運輸走向需求不斷減少,大秦鐵路的發展到了一個下降的一個坡度,記得在6,7年前,大秦鐵路的價格是長江電力的兩倍,現在大秦鐵路的價格只有長江電力的1/3,還不到,所以中國建筑五倍并不能代表中國建筑的價格已經很低了。

          當然,我們也不能說中國建筑就沒有希望了,從短期來看,中國因為貿易戰和冠狀病毒在經濟上遇到了很大的一個瓶頸,這是仍然需要大量的建設來刺激中國的經濟,這就給了中國建筑中短期一些機會,另外,中國建筑在世界范圍的競爭力也是比較強的,所以中國建筑也不能夠簡單的和大秦鐵路相類比,中國建筑的估值,我個人認為還是偏低的。

          總體而言,我認為中國建筑,短期相對低谷,中長期,逐步反映對強周期建設行業的一個行業預期。


          (文章來源于:解析投資)

          —————— 分享 ——————

          熱門股票

          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亚洲欧美婬色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