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確定了發行價,A股68.80元/股,港股發行價格為80港元/股,這也成為了全球最大的IPO。同時,對股民來說,新的問題來了,超級大盤股走勢,就是對市場形成護盤,維穩?還是抽資的,負面因素?玉名認為這需要從幾個方面研究,首先,從歷史數據角度,能夠給予我們很多參考。其次,要思考注冊制的新影響,也有很多走勢給我們啟示;最后結合市場的情況,做出一個合理的判斷。

2020年的新股現象:
順著這樣思路,先來說如今新股的情況,2020年新股在前10月份,已經超過300只。尤其是7月以來,A股市場新股發行節奏加快,7月、8月、9月各有50、59、67只新股發行,其中9月的新股數量刷新歷史紀錄。從首發募資額看,7月至9月A股IPO募資額分別為1003.61億元、630.58億元、530.44億元。其中,7月上市的中芯國際募資超過500億元。
隨著新股的增多,它們上市后的表現也出現分化。9月包括長華-股份、福-然-德、森-麒-麟、眾望-布藝等在內的多只非注冊制新股上市首日漲44%后次日就打開漲停板,而8月僅1只新股在上市次日打開漲停板,至于此前的5月至7月則無此現象。這就是反復提醒過的,市場新股是扎堆破發和扎堆牛股的情況。
2020年上市的非注冊制新股中,僅京滬-高鐵與中谷-物流兩只個股上市首日即開板。而注冊制新股中,有8只新股上市首日漲幅不到44%,其中瑞聯-新材上市首日僅收漲11.84%,凱賽-生物上市首日漲幅也不到20%,隨后它們都出現了破發的現象。
2020年以來,A股中也誕生了中一簽賺10萬以上的新股。最受關注的新股康華-生物,上市公司連續錄得20個一字板,中一簽收益可達29.48萬元;國盾-量子、三-人-行的打新收益同樣搶眼,最高分別可賺18.14萬元、14.42萬元。連續錄得26個漲停的萬泰-生物,中一簽最高收益也超過14萬元。還有一些接近10萬元的,如愛-美-客、豪悅-護理等。但相比于2019年,其實從數量和力度是下降的,很關鍵的因素就是上市公司太多了,注冊制帶來了大量的新股,資金炒作也在改變。
從小體量上市到如今大塊頭直接上市
注冊制之后有一個因素的改變,必須要明白。那就是大塊頭個股的回歸,以前的A股上市時大部分都是小市值品種,最早的蘇寧-電器(如今蘇寧-易購),上市是容量很小,一步步送配等股本擴張,實現一度近千億元市值。這樣二級市場有一個伴隨著公司成長的增值空間。
如今中芯-國際、中金-公司等都是有港股的,回到A股再上市,這其實已經是很大型的公司,包括康-希-諾、金-龍-魚等,上市就是很大體量了;這一次螞蟻-集團更是2-3萬億元的級別,那么未來成長空間顯然不可能像初期那么大了。包括大家思考,如果美股的特斯拉、蘋果、亞馬遜、谷歌等,上市時就是如今的體量,那么給投資者的回報空間還有多少呢?其實是值得思考的。
相對應地,我們可以看到類似Facebook、網易等都有過破發,或初期低迷的走勢,隨著公司成長,一步步發展起來的過程,這其實才是給二級市場投資者以享受公司發展過程中的紅利,而不是說上市就是巨頭了,那么后期可投資的空間反而下降了。包括近期有一個情況,諸多公司都在減持阿里的股票,原因是兌現了這幾年的利潤,尤其是伴隨著螞蟻-集團等上市,相關利好兌現了,未來成長性下降,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琢磨和計算的。接下來,順著這樣思路,給大家繼續梳理相關注冊制的改變,以及超級大盤股影響的分析。

評論 1
月來月亮3757 2020-10-28 09:00
玉名所言極是,千古不變的常識,年輕女人與中年女人若都是初次嫁人,發展前景必然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