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收盤了,還是先看一下滬深港通外資早盤的流向圖吧:
現在外資又改變策略了,換滬股通流出,深股通流入了,A股走的很猥瑣,外資也入鄉隨俗在玩高拋低吸了,漲的高的賣賣,跌的多的低吸一下等漲起來再拋。上周連續流入3天被內資砸的夠嗆,外資現在也玩游擊了,上周五流出一天,今天也是分化,有進有出不死扛了。
上周一斷了一次最近的逢周一必漲節奏,上上周一雖然尾盤跌回來了,但盤中至少還是算沖過的,上周一真是連沖都沒沖,直接從周一錘到周五,實在是太慘了。今天早盤倒是還行,不知道下午能不能延續漲勢,只要外資下午不砸,周一給回點血還是可期的。
周記里說了,這里大盤有可能再反抽一下前高,也有可能震蕩陰跌慢慢尋底等春節行情了,所以小波段持倉因為個股分化嚴重,成本沒優勢,而且大盤比預期的還要弱的多,上周五早盤就先撤了,大波段持倉因為成本較低,這里也沒有大波段賣點,就繼續持有。小波段倉位空出來,防第二種陰跌走勢,畢竟年底大盤可能最后沒跌多少,但個股就不一定了,把倉位維持在一個讓自己舒服的比例比較好,怎么走都能接受。個人操作,未必是最佳選擇,僅供參考。
早盤個股分化的確還是挺厲害的,漲跌跌停都不少,然后大多數股還是窄幅波動,不死不活的。可以看一下早盤的個股漲跌分布圖:
這種盤面,再結合一下我在周記和上周四文章里說的內容,可以細細品品,我說的當前市場最舒服的操作模式應該是名副其實的。我也是與時俱進,跟隨市場風格調整操作系統。其實如果資金量到了一定高度,在熊市相對低點買入大消費、大科技龍頭長線捂著也是很好的策略,只要看好中國的國運,那這肯定是很好的配置模式,我在2011年就寫過長文論述過這點,目前看的確是可行的。另外大消費比例要大一些,穩定性更高,大科技比例小一些,算是以小博大,因為時代更替,有些科技巨頭也不一定就能長存,比如曾經的手機霸主諾基亞就掛了,最早的很出名的芯片巨頭仙童半導體也不行了,之后才出了英特爾,就算現在漲到天上去的特斯拉,之前低位的時候也有很多人看衰它,覺得它要倒閉了,就算一直漲也還有人不斷做空,能走出來也不容易,重倉持有的話要扛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反正長線捂肯定是資金量要足夠大才行,這部分錢不影響生活,那心態才能好,小資金真是難這樣操作,還是適當擇時做做大波段更好接受,否則重倉回個百分之50,一般人肯定受不了吧,茅臺2012年底因為塑化劑風波就打過2折,這比50%回撤還要厲害,重倉的話受得了嗎?受得了,那你就可以長線捂大消費龍頭、大科技龍頭了。
以上為個人復盤筆記,不構成投資建議,抄作業風險自負。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